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习题集
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
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不同。这是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忧愁。这就是上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5.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
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的
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
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
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经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昏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
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
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时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
十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⑴ 为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4.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5.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⑵ 以为
1.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天论)
2.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 3.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韩信拜将)
4. 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
书)
⑶ 所以
1.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2.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⑷ 明
1.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
学) 十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 :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十五、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救则请指出 :
(—表示平,︱表示仄, ① 或 ○ 表示平仄不拘;字下带点者为入声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春 望
王 勃 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注:“不”在此处读平声。
钱塘湖春行 无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白居易 李商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注:“相”读Xiāng。“看”读Kān。
十六、指出下列词的词牌,并说明是否有词题 :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王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期末测试题(下)
一、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义 :
1.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 (自知)
2.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自知) 3.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论语·先进》 4.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5. 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6.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与赵兵相距长平) 7.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信拜将)
8. 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
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韩信拜将) 9.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韩信拜将) 10.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11.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柳子厚墓志铭) 12. 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柳子厚墓志铭) 13.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柳子厚墓志铭) 14. 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 15.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尉逸事状) 16. 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 17. 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段太尉逸事状) 18.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段太尉逸事状) 19.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张巡守雍丘) 20. 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张巡守雍丘) 21.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22.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23.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也?(答李翊书) 24.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25.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 26. 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柳子厚墓志铭) 27. 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柳子厚墓志铭) 28. 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柳子厚墓志铭) 29. 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段太尉逸事状) 30. 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张巡守雍丘) 31. 行立有节概,重然诺。(柳子厚墓志铭) 32. 宜鼓琴,琴调虚畅。(黄冈竹楼记) 33.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晋灵公不君) 34.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晋灵公不君) 35.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晋灵公不君) 36.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 37.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召公谏弭谤) 38.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饮食者也。(召公谏弭谤)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