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氧化工艺作业安全技术题库
51. 氧化过程采用氧气或空气作氧化剂时,反应物料的配比十分重要。为了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原料配比一般都控制在燥炸范围极限之( )。
52. 对于气-液相催化氧化反应,温度应控制在液体原料( )。
53. 为防止往反应器内物料形成爆炸混合物,一般应在反应器上设置( )通入保护管道。
54. 为防止往反应器内物料形成爆炸混合物,一般应在反应器上设置保护管道,一且原料比例失调,或温度失控,应立即充入( )进行保护。
55. 对气-液相催化氧化反应,为防止液体物料气化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反应器上部气相区应连续通入( )保护。
56. 近年来采用尾气催化燃烧法比较广泛。它的优点是反应温度较低,所以一般不需加入( )。
57. 处理高有机物浓度废水比较经挤的办法可能是采用( )。
58. 工业上一般可做到只焚烧约30%或更少的( ),其余的由于有机物含量较少,可直接送去生化处理。
59. 环己烷和一切饱和烃一样,不容易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它只能在150℃以上的温度下与( )反应,或者在较低的温度下,与那些已通过某种方法 (如光的作用)活化了的化合物起反应。
60. 环己烷氯化时只生成一种单取代产物,在低转化率下,生成单一产物,选择性( )。 61. 在空气中和阳光下用分子溴很容易使环己烷( )。 62. 环己烷脱氢生成苯,是一个( )反应。
63. 环己烷脱氢生成苯,转化过程中体积( ),所以高温低压( )脱氢生成苯。 64. 用氧化铝作载体时可( )镍的活性,环己烷不发生开环反应。 65. 目前,工业上生产环己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蒸馏法;二是( )。 66. 绝大部分环己烷都是通过( )制得。 67. 苯加氢制环己烷方法通常分为( )两大类。
68. 环己醇用氧化铁作催化剂,在常压、高温下催化脱氢生产( )。 69. 在酸存在下环己醇可脱水成( ),或在高温下气相催化脱水为环己烯。 70. 目前工业生产环己醇的主要方法有( )。
71. 环己醇脱氢反应是吸热和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需要在( )温度下进行。 72. 熔盐热容量大,给热系数大,加热温差小,温度分布( )。
73. 熔盐加热的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工艺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存在下的( )。 74. 由于水的溶解和温度升高,熔盐在不到142℃时已呈( )状态。 75. 氧化开车前必须用N2对系统( ),发现泄漏及时消除。 76. 氧化开车前必须用N2对系统( ),分析氧含量小于规定值。 77. 环己烷精馏系统、皂化系统充氮,压力均须( )大气压。 78. 氧化反应器升温速度不能太快,各釜间温差必须( )规定值。 79. 氧化釜开车前要保证有足够的环己烷和( )供应。 80. 在加热氧化进料环己烷前,向分解反应器加入( )。
81. 空气开始通入一台氧化反应器前要有( )水溶液从洗涤塔流到分解反应器,以分解过氧化物。
82. 在停止空气进入各氧化反应器后,将氧分析仪切换到氮气标准气体位置,系统保持( ),并继续供应碱液,废碱再循环。
3
83. 氧化工艺危险有害因素多,燃爆危险性大,因此设置了大量的安全附件,主要包括( )等。
84. 阻火装置又称为( ),包括安全液(水)封、水封井、阻火器及单向阀等,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燃爆物料系统、设备、容器及管道内,或者阻止火焰在系统、设备、容器及管道之间蔓延。
85. 安全液封一般安装在压力低于0.02MPa的管线与生产设备之间。常用的安全液封有( )两大类。
86. 安全液封内装有不燃液体,一般是( )。
87. 环境气温低的场所,为防止安全液封冻结,可以通入( )。
88. 环境气温低的场所,为防止安全液封冻结,也可以用水与甘油、矿物油或者乙二醇与三甲酚磷酸酯的混合液,或者用( )的水溶液作为防冻液。
89. 水封井是安全液封的一种,一般设置在含有可燃气(蒸气)或者油污的排污管道上。 90. 波纹金属片阻火器是由交叠置放扁平的或波纹的金属带组成约有正三角形孔隙的方形阻火器,另一种是将一条波形金属带与一条扁平金属带缠绕在一个芯子上组成的圆形阻火器。带的材料一般选用( ),也可选用铜、不锈钢等其他金属。
91. 单向阀又称( )。
92. 单向阀通常设置在与可燃气(蒸气)管道或与设备相连接的( )上。 93. 单向阀通常设置在压缩机或油泵的( )上。
94. 单向阀通常设置在高压系统与低压系统相连接的( )上。
95. 正常情况下,阻火闸门受环状或者条状的易熔金属的控制,处于( )状态。 96. 易熔金属元件通常由铝、铅、锡、汞等( )金属按一定比例的组成制成,也有用涤纶、尼龙、塑料等有机材料代替易熔合金来控制阻火闸门。
97. 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 )并加铅封。
98. 如果容器内装有两相物料,安全阀应安装在( )部分,防止排出液相物料发生意外。
99. 爆破片(又称防爆膜、防爆片)利用法兰安装在受压设备、容器及系统的( )上。 100. 爆破片爆破压力的选定,一般为设备、容器及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 )倍。 101. 任何情况下,爆破片的爆破压力均应( )系统的设计压力。 102. 防爆帽(爆破帽)适用于( )容器。
103. 防爆门(窗)一般设置在使用油、气或煤粉作燃料的加热炉燃烧室( ),在燃烧室发生爆燃或爆炸时用于泄压,以防止加热炉的其他部分遭到破坏。
104. 可燃气监测报警器用于测量空气中各种可燃气(蒸气)在爆炸下限( )的浓度。 105. 按使用方式分类:可燃气检测报警器可分为( )。 106. 扩散式可燃气检测报警器适用于室内和( )的作业场所。
107. 苯酚在常温下( )发生火灾,在高温下苯酚可放出有毒、可燃的蒸气。 108. 国家标准规定,苯酚装运应使用专用槽车,或使用( )铁桶。
109. 苯酚在贮运过程中,严禁日晒雨淋,接近火源、热源和猛烈撞击,不得与( )一起运输。
110. 工作场所,异丙苯最高允许浓度为( )。
111. 空气中α-甲基苯乙烯最高允许浓度为( )。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 112. 过氧化氢异丙苯浓缩塔在( )条件下操作。如设备、阀门或管件密封不严,或工艺条件失控,均可能引起空气漏入而造成爆炸事故。
4
113. 氧化反应尾气,经冷却冷冻冷凝,分离出异丙苯之后进入活性炭吸附器,回收微量异丙苯,使有机含量降至( )以下,然后在常压下高空排放。
114. 室温下过氧化氢异丙苯是稳定的,因此贮存它的容器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应有( )装置加以降温。
115. 工业上贮放过氧化氢异丙苯容器要用( )制造。
116. 目前,在工业上过氧化氢异丙苯采用的反应压力大都控制在( )。 117. 过氧化氢异丙苯( )氧分压对反应有利。
118. 正常生产时,氧化反应器排出的尾气组成应当控制在爆炸范围之( )。 119. 氧化反应是气液相反应,采用( )即可。为了减少副反应和提高反应的总收率,通常选择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停留时间的办法,也即选用较大的反应器容积。在确定了容积之后应当考虑采用几个氧化塔。即采用单培还是多塔串联。
120. 不应使过氧化氢异丙苯接触( ),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如大于60℃),否则也会引起过氧化氢异丙苯剧烈的分解。
121. 在贮存过氧化氢异丙苯时应使其经常处于( )状态。
122. 长期大量贮存过氧化氢异丙苯时,温度应尽可能保持在30℃以下,并用( )水溶液洗涤。
123. 开车过程中,氧化反应器应该在( )下升温,直到温度高于异丙苯和空气的爆炸极限的上限为止。
124. 氧化塔在停车过程先降低( ),再降低( )。
125. 如果停车以后物料暂时存放在氧化塔内,则应通入( )进行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
126. 氧化塔加热或冷却盘管的固定支架应用( )衬垫,以防止送入蒸汽或冷却水时的冲击造成金属碰撞产生明火。
127. ( )是检查氧化塔爆炸是否由气体混合物爆炸引起的标志之一。
128. 异丙苯最好在较( )温度(例如105℃)、较( )的停留时间下进行氧化。 129. 对异丙苯和空气自下向上并流操作的氧化塔来说,由于塔的顶部过氧化氢异丙苯浓度最大,但是该处空气中氧含量少,因而反应缓慢,温度( ),该处爆炸时,不会导致整个氧化塔的物料飞射出去。
130. 氧化液提浓部分的关键是尽量( )物料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保持尽可能( )的温度。
131. 氧化液提浓过程必须在( )和短的停留时间内进行,一般可采用2级或3级浓缩流程。
132. 由于丙酮沸点低,易汽化,丙酮贮槽最好安放于室内,并采用( )。 133. 乙烯的完全氧化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倍。 134. 在银催化剂上,乙烯能( )地氧化为环氧乙烷。
135. 在银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硒、碲、氯、溴等对抑制二氧化碳的生成、提高环氧乙烷的选择性有较好的效果,催化剂的活性( )。
136. 反应温度过高,会引起催化剂的( )。
137.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另一因素是空速,空速减小,转化率( ),选择性也要下降。
138. 空速大小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单位时间的( )。
139. 当以纯氧为氧化剂时,为使反应不致太剧烈,仍需采用稀释剂,一般是以( )
5
作稀释剂。
140. 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 ),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 141. 由于环氧乙烷能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故采用水作环氧乙烷的( )。 142. 环氧乙烷易( ),尤其在铁、酸、碱、醛等杂质存在和高温情况下更是如此。 143. 存放环氧乙烷的贮槽必须清洁,并保持在( )以下。 144. 乙烯完全氧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增加( )乙烯环氧化反应。 145. 乙烯完全氧化反应温度提高,乙烯转化率( )。 146. 乙烯完全氧化反应温度提高,乙烯选择性( )。
147. 乙烯环氧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且完全氧化副反应的热效应比主反应大( )以上。
148. 一般沿轴向温度分布都有一最高温度点,称为( )。
149. 在热点之前,放热速率( )管外的热交换速率,因此出现沿轴向床层温度逐渐( ),热点以后则恰好相反。
150. 热点温度会随催化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活性下降而沿气流方向( )。 151. 对于反应温度的控制,通常是采用调节通入反应器壳程的冷却介质流量及温度来实现的,加大流量和降低入口温度,则传热速率( )。
152. 由于沿反应管径向温度梯度的存在,反应管中心处的化学反应速率明显比管壁处( ),相应地管中心处的反应转化率也比管壁处( ),放出热量( ),温度高出30℃左右,这就易导致管中心处催化剂颗粒易超温而失活。
153. 由于沿反应管径向温度梯度的存在,易导致管中心处催化剂颗粒易超温而( )。 154. 对于乙烯环氧化反应,在压缩机允许的情况下,加长列管长度,提高反应气线速对反应( )。
155. 氧气氧化法中氧气一般由空气分离装置提供,其余杂质为氮气和氩气,其中精性气体氩含量越低越( )。
156. 环氧乙烷生成速率与完全氧化速率均随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而( )。 157. 在反应器出口气体与进反应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情况下,若反应器出口处有催化剂粉末带出,反应器出口气体温度会迅速从260℃升至460℃,产生( )现象。
158. 空气氧化法为抑制副反应,氧化反应过程中有抑制剂二氯乙烷加入,用( )作稀释气。使用甲烷致稳以后,二氯乙烷的稀释气改为( )。
159. 空气氧化法循环压缩机由( )驱动。正常驱动透平所用过热蒸汽,是以热油冷却器的副产饱和蒸汽,经过热炉过热后得到的。
160. 为防止接触塔和再生塔内的碱液起泡,可根据需要在碱液中定期注入( )。 161. 再生塔用直接和间接蒸汽加热,加入直接蒸汽量取决于( )。 162. 通常,可将乙二醇其贮存在( )容器中。
163.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外壳为钢制圆筒,考虑到受热膨胀,常设有( )。 164. 为了减少管中催化剂床层的径向温差,一般采用( )。 165. 一般反应温度在240℃以下宜采用( )作载热体。
166. 反应温度在250~300℃可采用挥发性低的( )或联苯醚混合物等有机载热体。 167. 反应温度在300℃以上则需用( )作载热体。
168. 热点出现的位置和高度与反应条件的控制及传热情况有关,也与催化剂的( )有关。
169. 随着催化剂的逐渐老化,热点温度逐渐( ),其高度也逐渐降低。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