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宁四毋”理论臧否不一
下面,我们就借用这一科学原则,对傅山的“四宁四毋”主张加以验证。
首先,验证傅山实践“四宁四毋”主张的状况
1,傅山的《五言诗轴》(隶书) 此作 隶、篆、行、楷四体字混在一起,很显然,是“宁拙”、“宁丑”、“宁支离”的产物(第1080页)。近人马宗霍在《霋狱楼笔谈》中评论说:“青主(傅山),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
2,傅山的《草书诗轴》 这是用“支离”、“真率”的笔法完成的。邱振中认为此作有两个问题:一是笔画转折时夹角太小,如“袍”字的末笔等即如此,使字体缺乏“舒朗感”。二是线条“过度的扭曲”,“这与线条频繁的缠绕有关”,如“醉”字右侧,“舞”字下部等等,给人一个“莫名其妙”的感觉。又说,“在其他一些作品中”,这个问题“更为严重”。(第1081页)
3,傅山的《秋迳诗轴》(草书) 此作是采取“支离”而无“安排”的办法完成的。朱延春评论说:“其点画颇多失控之处,结构时常变形”,显得很“别扭”(第1085页)。
4,傅山的《孟浩然诗卷》(草书) 任宗厚评论说:“通篇以‘乱石铺街’的章法率意布置”,因是“信笔涂成”,显得“杂乱无章”,“初学者切不可入手就片面追求支离拙丑,堕入五里雾中,这是学习和欣赏傅青主书法尤其要注意的”(第1085页)。
5,傅山的《草书诗轴》 省三在评论此作时提出,“这里有一个‘胶’字,处理成圈的复合,几乎可以说,它已经逃逸出书法的范围,变成难以把握的东西,因而失去了审美的价值。究其原因,可以说是犯了一个‘过’字。”(第1086页)
6,傅山的《五言律诗轴》 (草书) 此为傅山彻底实践“四宁四毋”理论而完成的作品。省三在赏析时,以极为沉重的心情指出:“此帧有一些非书法、非传统的线条,也即缺乏美感的线条。”“哪怕是最彻底的书法革新,也必须让人承认这仍然是书法,它保留着或放大了书法那些激动人心的东西,出乎意外,又必须在情理之中。”其言外之意是,这件作品已经不能算作是书法了。省三最后认为,傅山“在理论上所采取的,具有反传统的色彩”,但他并“没有为书法艺术扩充新的审美领域”,“由此甚至会令人想到,一个艺术家采取反传统的理论,是否是为他的传统功力方面的缺憾构筑庇护所呢”?(第1085页)
其次,验证“四宁四毋”主张在清代的状况
笔者认为,傅山的“四宁四毋”主张公之于世以后,在清代的二百多年中,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太大,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是主流,传统书家占大多数。极少数人受傅山“四宁四毋”之说影响较深。这就是金农和郑板桥。二人以“四宁四毋”为武器,意欲在书坛出奇制胜。“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联语,就是这一心迹的表露。金农的“漆书”,犹如“乌砖砌墙”;郑板桥的“六
分半书”以行书为主线,其间杂以篆、隶、草、楷字形,好象“乱石铺街”。巧的是,郑板桥的“乱石铺街”,恰好与傅山的“乱石铺街”遥相呼应,足见一脉相传。但是,金郑二人均背离传统甚远,追求怪异,不伦不类, 不能视为“继承传统意义上的创新”。清人并不怎么欣赏这类书法,甚至提出异议,金农的“同能不如独诣”,郑板桥的“师心自用”、“恕不同人”等愤激之语,便是这一情景的折射。
此后的若干年间,一些学者和书家对二人批评不断。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之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近人杨钧在《草堂之灵》中指出:“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字之有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无出入??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
时至今日,尽管有人出于好奇,对金农的“乌砖砌墙”和郑板桥的“乱石铺街”表示赞赏,有几句奉承之语,也有追随者,出现了新的“漆书”和“板桥体”,但寥若晨星,一派萧疏气。验证结果表明,按照傅山“四宁四毋”理论所创造的新体书,并不成功。
究其失败原因,应该说有几条,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背离书法传统所致,正如省三所分析的那样:“书法创新不能离开坚实的传统土壤,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博取惊世骇俗效果的尝试,大抵总要碰壁。”(第1156页)
第三,验证“四宁四毋”主张从清末到当今的状况
自清末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在中国大陆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差不多已是消声匿迹,因此可以说,在这八十年间基本属于“平安无事”。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傅山的“四宁四毋”主张死灰复燃。其主要标志为:一是吹捧傅山“四宁四毋”的文章陆续见诸专业报刊;二是北京有人出头树起以实践“四宁四毋”书学理论为宗旨的旗帜,招兵买马,拉起山头;三是一连办了几届“丑”、“拙”、“支离”状态的毛笔字展览。这样的毛笔字,笔者叫它FTO。FTO发展很快,遂燃起熊熊大火,颇有燎原之势。傅山的“四宁四毋”之说,是其理论支柱。章祖安教授指出:玩“丑书”的人大都以傅山的“宁拙毋巧”说为理论根据;“丑书的理论前提是傅山的‘四宁四毋’,是以丑为美的。”⑹
到目前,FTO波涛汹涌,几乎淹没了传统书法。笔者搜集到的一些数据,恰好成为这一现状的佐证。笔者对2004年5月一家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家作品精选集》所收录的509件毛笔字作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FTO作品就有345件之多,占总数的68%。有趣的是,其中有一副对联公然写道:“书翻费尔巴哈论;字入流行丑怪风。”真是一语道破天机!2005年,笔者走进一个毛笔字展厅,看到的146件作品中,有132件是FTO,占总数的90%。2006年前半年,一家书画院搞了一次书法大赛,入围作品500件,FTO为387件,占总数的77%;获奖作品126件,FTO为101件,占8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