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井控常识手册
放钻具,指挥关封井器,因钻杆接头恰好处于闸板位臵,关井不成功,再打开封井器想强行下放钻具时,喷势加大,已喷至天车,无法上人,人员被迫撤离,井口失控。喷出物为泥、沙、水、气的混合物。2:15井队值班干部向公司汇报,4:00左右公司领导到井,通过现场分析,已经无法有效的对井口进行控制,在此情况下,立即安排进行烟火管制,并观察井口喷势。至11月16日19:00喷势减小,至 22:00 停喷。
原因分析:
①因本井沙一段井径不大,起钻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抽吸,坐岗观察不仔细,井队未能有效的观察到抽吸现象,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②井队人员对井控的意识不强,明知道此地区有浅气层,且当时井深较浅,液柱压力小,侵入的气体上窜速度快,发现井涌后应首先抢接回压凡尔,试关井来控制井口,而司钻却抢接钻柱,错过最佳关井机会。
③分公司对井控工作管理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设计,设计要求安装双闸板封井器而此井安装的是单闸板封井器,同时表层套管下深不够,这是造成本次井喷失控 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④此井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按规定存在气层的井泥浆密度应附加0.7~0.15ɡ/cm3,设计上未予考虑。这是造成此次井喷事故的客观原因。
7、法47-43井井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事故经过:
11月13日19点,钻至井深1379.22m,循环泥浆准备起钻,起出前10根立柱未发现异常情况,当起到第11和第12柱钻杆时,有抽吸和遇卡现象,悬重由400KN增至750KN。21:30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泥浆25min,继续起出两个立柱,仍有抽吸和遇卡现象,再接方钻杆开泵,泵压达9MPa,井口不返泥浆,停泵仍有回压5MPa,钻具下放遇阻为零,放回水泥浆倒返严重。多次上提下放活动钻具,在900KN的拉力下又提出一个单根(此时钻头位臵在959.55m),卸扣时发现有气,立即紧扣,这时(23:40)气通过水龙带窜至
—28—
高低压管线,将低压管线蹩断撞击引爆起火。14日4:00高压水龙带爆破起火,同时低压管线气火熄灭,10:10与方钻杆连接的钻杆母接头对焊处断裂向外喷气起火,烧弯3号和4号大腿中间拉筋,井架向振动筛方向倾斜。16:45井口弯曲的钻杆本体刺穿,气流逐渐增大。15日3:25井口起火,火焰高度20-30m,至3:44井架向振动筛方向倒塌。16日3:00开始喷气,同时夹带大量的地下水和细砂喷出,且有短时停喷现象。20日4:5因井内喷水量加大,熄火后不能自燃,11月22日19:30分井垮停喷。23日抢装采油树向井内注水泥浆17m3,事故基本解除。
原因分析:
①处理措施不当,违章操作直接导致了井喷着火。在起钻过程中发现抽吸及遇卡现象,虽然进行了接方钻杆循环作业,但循环时间短,未能将井内泥浆中的气体全部排出。停泵后再次强行拔出2柱,加快了气体的上窜速度。分公司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后,也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违章指挥。
②麻痹大意,对井喷事故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在该平台已打了几口井均未发生事故,浅气层的压力可能不高,不致造成井喷,因此未装防喷器。
③技术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虽然油田内浅气层分布较广,但对法哈牛构造浅气层的危险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求不严,检查不细,督促不力。
8、前28-更22井井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事故经过:
1月29日钻至井深1196.67m测斜时,因测斜钢丝断,测斜仪器落井被迫起钻,起前4柱正常,起第五柱时悬重由370KN增加到450KN,起6、7、8、9柱时悬重保持在410-420KN;15:40第10柱起出15m时,在井口观察液流的指导员发现井口有液流返出,立即通知司钻下放钻具,抢接方钻杆,用30L/s排量开泵,泵压15MPa,开泵3分钟后泵压升到20MPa,循环5min
—29—
时,发生井涌,泥浆喷出转盘面0.5m,此时司钻立即发出井喷信号,此时泥浆已喷到二层平台,16:00关井成功(立压1.5MPa,套压2.5MPa)。关井后井队立即向分公司、公司汇报,并紧急配备了密度为1.40ɡ/cm3的重泥浆30m3。21:00准备压井,但是由于钻具水眼堵死,无法循环实施正常压井。根据上述情况,考虑到如果敞口放喷;第一地处居民区,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第二气流携砂会很快刺坏井口造成无控井喷。因此采取环空臵换法压井,每次压入2~3m3,共泵入重泥浆31,30日6:00发现同平台第一口井大小鼠洞喷泥浆,且喷势越来越大,最高达7m,不得不全部打开节流阀放喷,8:30井口喷势猛增,井架底下被掏空,井架倾斜,向东北方向倒塌,井架底座沉入地下,井场周围600~700m内冒水冒砂,直至2月1日基本停喷。
事故原因:
①思想麻痹是这起井喷事故的根源。该井目的层设计井深1470m以下,在1130m有一受岩性控制的薄气层,因面积小在该区块并不是每口井都能碰到,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起钻抽吸发现不及时及处理不当。在起第5柱时已发现遇卡现象,说明钻头或扶正器有可能泥包,起钻肯定有抽吸现象,没有及时发现;起钻遇卡不分析井下情况,强行起钻,造成抽吸是这起井喷事故的直接原因。
③硬关井是蹩通地表造成井喷失控的重要原因。司钻发出井喷信号时,环空泥浆喷高达20m以上。采用硬关井的方法将给表层以下地层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致使同一平台的井大小鼠洞处蹩通喷出泥浆,造成井场周围多处冒水冒砂,使井喷失去控制。
④表层套管下深不够也是这起井喷事故的重要原因。该地区馆陶底部深250m,设计表层套管下深210m,实际表层套管下深184.67m,因此在压力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及易蹩通地表,造成井喷控制。
9、沈14-6井井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30—
事故经过:
该井2月26日14:00钻进至井深1316m因泵压下降,检查地面设备无问题,决定起钻检查钻具。起出两柱后发现有抽吸现象,泥浆灌多进少;起出9柱后抽吸现象加重,发现钻具内倒返泥浆,立即停止起钻,准备抢接方钻杆时发生井喷,15:00起钻至钻头位臵1060m天然气和水从钻具内喷出,喷出高度20m以上,此时,井队关闭防喷器但方钻杆未抢接上,井队随即进行了必要的临时紧急处理,包括停机停电、疏散人员并及时汇报了井喷情况。18:00公司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到达现场,现场观察分析,尽管喷势较大,井喷高度超过了30m,由于喷出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稀释了天然气的浓度,没有造成爆炸和起火燃烧。现场研究制定了抢接方钻杆下旋赛控制井喷的方案,21:00经过三次努力,抢接下旋塞成功并控制井喷。至2月27日15:00压井成功并恢复循环泥浆,18:00经循环泥桨、活动钻具解卡,恢复正常,事故解除。本井于3月5日钻达完钻井深1640m完钻,3月9日测声幅合格交井。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井队对施工区域存在浅层气以及对浅层气的危害认识不足,井控意识不足(该井是该队在同井场施工的第二口井,第一口井施工正常)。
②由于钻进中泵压下降,没能处理好泥浆性能,造成起钻抽吸。 ③起钻抽吸发现后没有重视,在中途虽然多次灌泥浆但没有灌进的情况下,盲目继续起钻,导致了抽吸井喷,因此,起钻抽吸是该井井喷的直接原因。
④控制井喷、关井的程序错误导致了井喷失控。停止起钻应马上抢接回压凡尔或方钻杆下旋赛(钻台上有备用),而井队抢接方钻杆,延误了控制时间。
10、荣221-17井井喷事故的原因是什么? 事故经过:
—31—
该井11月17日12:00钻进至井深1298.11m因泵压下降,检查地面设备无问题,决定起钻检查钻具。起出4柱后发现灌泥浆管线堵塞,不能灌泥浆,接方钻杆循环并处理堵塞管线,管线堵塞解除后继续起钻。到24:00又起出9柱后钻头位臵800.56m发生井涌,接方钻杆成功开泵返出泥浆正常,3min后发生井喷,喷出物为泥浆,高度18m左右,持续不足1min停喷(环空喷塌),此后循环泥浆不返,活动钻具发现钻具被卡。发生井喷卡钻后,井队向公司汇报了井喷及卡钻情况。18日2:00公司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到达现场,由于井喷造成井塌卡钻,为避免井喷事故再次发生,现场研究决定关闭防喷器,现场观察8小时,到15:00,井口套压、立压均为0,决定进行事故处理。该井经过倒扣、套铣、对扣于11月19日8:00钻具解卡,恢复正常,事故解除。本井于11月30日钻达完钻井深1910m完钻,12月4日测声幅合格交井。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井队对施工区域存在浅层气以及对浅层气的危害认识不足,井控意识差。
②井控制度不落实。起钻过程中没有很好落实坐岗制度,起钻抽吸没能及时发现,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
③泥浆管理存在问题。该井施工直接使用的是经常旁边水沟里的水,水质不符合要求,造成泥浆性能不好,起钻抽吸。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