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怀念红狐 教学设计成稿
明确:作者通过这个细节要表达,红狐的逃离是对人类极度的不信任,这是人类长期对她们的敌视、残害的本能反应。如果人类不认识到这一点,红狐必将永远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永不再回来。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思考:这表现出作者一种怎样的意识? 明确: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
6、总结作者的思想内涵和智慧启迪:对母性的歌颂;生存意识的高度觉醒; 期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命是平等的,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命追求;人应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希望多些感动,饱含作者的渴望;对生命意义的呼唤,对人类良知的呼唤。对整个人类表现出的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
7、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这样做不仅仅因为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思考:这是不是丰子恺过虑了呢?看看当今世界,他的担忧是不是在某些地区已变成了现实呢?
幻灯展示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中的汗尤尼斯动物园风化的动物。
叙利亚难民及战火中丧生的小生命图片,感受生命的殒亡给人的忧伤,而这一切都是人类某些情感的缺失:同情、悲悯、忧患,是某些人基于自身利益而把人类的一点点小残忍扩大开来导致的对生灵的涂炭。
思考:处于现在的社会,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可以是身边的小事,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的大角度。)
学生自由发挥
总结:纵观刘志成的散文,它告诉我们要感受每一种生命的苦难,这样我们才能真切地体验苦难,我们的内心才能拥有悲悯的情怀。尊重每一个生命,一只蚂蚁,哪怕是我们最讨厌的毒蛇,吃人的狼等等。人和自然是一体的,不能因为人类的自身利益而荼毒生灵。 三、作业:
你想对世人说些什么? 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 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探讨发言,升华对文章内蕴的理解。 四、板书
5
情怀:慈悲 悲悯 苦难 母爱 博爱 和谐 希望 呼唤 敬畏 忧患 终极关怀
教学后记
《怀念红狐》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对这篇文章所写的人与狐之间的感人故事是有感觉的,但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所表现的深刻的忧患意识却不容易读出来。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从容易上手的故事情节入手,考察准确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感受情节的巧妙安排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加强对“怀念”的感知,对“苦难”和“忧患意识”的体悟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扩大阅读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苦难”文学带给人内心的震撼。
课前对刘志成的典型散文给予补充,如《对〈边地罹忧〉的解读》《待葬的姑娘》《伤逝的雪祭》等,让学生感受边地作家散文中对苦难和忧患意识及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深刻表达。这样,学生在课上对一些相对不好解读的意蕴可以相对容易地感受到,学生的课堂反应相对比较理想。
但是学生对文本中的有些细节体会的不够深刻,在表达上无法深入,这和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表达有一定的关系,基于此点,在平时加强阅读,丰富情感体验,多写多练,提高表达能力;另外,时间稍微紧张了些,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展开,某些问题超出了自己的预判,学生情绪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开来;朗读时,配乐效果可能会更好。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