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经典习题
(1) ,(2) ,
(3) ,(4) 。
三、名词解释
1. 耐药性2. 固有耐药性3. 获得耐药性 四、问答题
1. 试述获得耐药性发生的因素。
2. 试比较基因突变和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D 3.C 二、填空题
1. 固有耐药性,获得耐药性 2. 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
3. 染色体突变,质粒介导的耐药性,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4. 可从宿主菌检出R质粒,以多重耐药性常见,容易因质粒丢失成为敏感株,耐药性可经接合转移
三、名词解释
1.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耐药性的程度以该药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表示。
2. 固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是始终如一的,由细菌的种属特性所决定的。
3. 获得耐药性是指正常情况下,敏感的细菌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 四、问答题 1. 获得耐药性发生的因素主要有(1)染色体突变 所有的细菌群体都会经常发生自发的随机突变,只是频率很低,其中有些突变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突变的频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无关。
(2)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R质粒使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而几乎所有致病菌均可有耐药质粒。(3)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2. 基因突变和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
染色体与R质粒决定耐药性的比较 耐药基因位染色体突变 R质粒
置 耐药谱 单一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质粒接合与
- + 转化 细菌种类
任何细菌
肠道细菌
第10章 化脓性细菌
测 试 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常见的革兰阳性致病性球菌有: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脑膜炎球菌 E. 淋球菌
2. 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细菌是:
A. 链球菌 B. 脑膜炎球菌 C. 肺炎球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3. SPA能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
A. 人IgG的Fc段 B. 人IgG的Fab段
C. 人IgG1、IgG2、IgG4的Fc段 D. 人IgM的Fc段 E. 人IgA的Fc段
4. 葡萄球菌溶血素对下列哪种细胞损伤作用最强?
A. 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肝细胞 E. 神经细胞
5. 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A. 直接破坏胃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腹痛
B. 直接毒害中枢神经,引起食物中毒 C. 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D. 直接破坏肠壁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 E. 直接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
6. 化脓性炎症,其脓汁粘稠、病灶局限,这是由于病菌产生:
A. 透明质酸酶
29
B. 血浆凝固酶 C. 耐热核酸酶 D. 链道酶 E. 葡激酶
7. 球菌具有型特异性的抗原是:
A. P抗原 B. C抗原 C. 表面抗原 D. 菌体抗原 E. 荚膜抗原
8. 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A.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丙型链球菌 D. 草绿色链球菌 E. B群链球菌
9. 测定SLO抗体,可协助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
A.肠热症 B.风湿热
C.类风湿关节炎 D.猩红热 E.Q热
10. 能产生SPA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白喉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肉毒梭菌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是
A. θ毒素 B. 杀白细胞素 C. 细胞毒因子 D. 紫癜形成因子 E. 致热外毒素
12.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
A. 钩端螺旋体 B. 衣原体
C. 产气荚膜杆菌 D. 炭疽杆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13. 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
A. 链球菌DNA酶 B. 红疹毒素 C. M蛋白 D. 多糖抗原 E. 透明质酸荚膜 14. 根据抗原结构可将链球菌分为20群,对人致病的链球菌菌株90%属于
A. A群 B. B群 C. C群 D. D群 E. E群
15. 治疗链球菌感染,应首选
A. 红霉素 B. 链霉素. C. 青霉素G D. 克林霉素 E. 灭滴灵
16.能产生LTA的细菌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肺炎球菌.
C.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 脑膜炎双球菌 E. 淋球菌
17.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8. 形成“脐”状菌落的细菌是
A. 炭疽杆菌 B. 大肠杆菌 C. 伤寒沙门菌 D. 肺炎球菌 E. 破伤风杆菌
19.菊糖发酵试验可用来鉴别
A. 炭疽杆菌和枯草杆菌 B. 布氏杆菌和霍乱弧菌 C.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D. 百日咳杆菌和流感杆菌
E. 肺炎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0.能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
A. 绿脓杆菌 B. 变形杆菌 C. 痢疾杆菌 D. 脑膜炎球菌 E. 霍乱弧菌 21.流行期间,预防儿童受到脑膜炎球菌感染可口服
A. 氯霉素 B. 磺胺药
30
C. 链霉素 D. 庆大霉素 E. 克林霉素
22.培养脑膜炎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 罗氏培养基 B. 柯氏培养基
C. 巧克力制成的培养基 D. 沙保培养基
E. 巧克力(色)血平板 23.脑膜炎球菌感染可引起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局部感染,菌不入血流
24.关于脑膜炎球菌的感染,错误的
A. 主要经飞沫传染 B. 引起菌血症
C. 6个月内婴儿易感 D. 主要是内毒素致病
E. 感染可用磺胺类药物预防 25.对低温敏感的细菌是
A. 肺炎球菌 B. 伤寒杆菌 C. 破伤风杆菌 D. 脑膜炎球菌 E. 链球菌
26.属于奈氏菌的细菌是
A.肺炎球菌 B.双歧杆菌 C.淋球菌 D.军团菌 E.绿脓杆菌
2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人是淋球菌唯一宿主 B. 淋球菌为G+菌
C. 淋球菌感染主要经呼吸道传播 D. 淋球菌可产生自溶酶 E. 有毒株无菌毛
28.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般不引起:
A. 败血症 B. 毛囊炎 C. 食物中毒 D. 假膜性肠炎 E. 风湿热
29.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球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球菌
30. 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 透明质酸酶 B. 溶血毒素 C. 普通菌毛 D. 荚膜 E. 外毒素 31.分离培养淋球菌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采用?
A. 标本要保湿保暖 B. 标本要立即送检
C. 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血平板上 D. 在含5%~10%CO2的环境中培养 E. 厌氧中培养 32.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感染局限 B. 感染易扩散
C. 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 D. 通过多途径感染 E. 脓汁粘稠 二、填空题
1.引起化脓性感染最常见的球菌是_________。
2. SPA的生物学活性是:可与人类_______分子的________非特异性结合。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的感染。
4. 链球菌的两种分类方法的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A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分为:________、__ ____和_________三类。 6. 肺炎球菌因产生________而使其菌落呈脐状,该物质可被__________等活性物质激活,从而促进培养物中的菌体溶解。
7. 对人致病的奈瑟氏菌为_______和________。
8. 脑膜炎球菌抵抗力_____,对____和_____极敏感,故标本采取应注意_______并______________,最好作________。
9. 脑膜炎球菌的致病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10.“脓漏眼”是由_________菌感染所致,可用________滴入两眼,预防新生儿脓漏眼(淋
31
菌性眼炎)。
三、名词解释
1.SPA2.SLO3.假膜性肠炎4.抗“O”试验5.血浆凝固酶 四:问答题
1.简述葡萄球菌的分类及意义。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疾病有哪些? 4.简述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点。 5.简述链球菌的分类依据及意义。
6.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类型。
7.简述脑膜炎球菌的致病过程
8.试比较链球菌的SLO与SLS的区别。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A 2.D 3.C 4.C. 5.C 6.B 7.C 8.B. 9.B 10.A 11.B 12.E 13.A 14.A 15.C 16.C 17.D 18.D
19.E 20.D 21.B 22.E 23.A 24.C
25.D 26.C 27.A 28.E 29.B 30.D
31.E 32.B 二、填空题 1.葡萄球菌 2.人类IgG1、IgG2和IgG4; Fc段 3.侵袭性、毒素性 4.溶血现象、抗原结构 5.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 6.自溶酶 ;胆汁或胆盐 7.脑膜炎双球菌 ; 淋球菌 8.很弱;干燥、低温;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床边接种 9.荚膜、菌毛、内毒素 10.淋球菌、1%AgNO3或其他银盐溶液 三、名词解释 1. 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类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 2. 是含有-SH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对O2 敏感,遇O2时,-SH基被氧化为-SS-基而失去溶血活性,若加入还原剂,溶血作用可以逆转;其主要对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有破坏作用。可刺激机体产生SLO抗体。
3.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
4.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含量,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和对风湿热极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5.血浆凝固酶:是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株大多数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四、问答题
1. 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分为金黄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另外,根 据有无凝固酶分为凝固酶阳性菌株和凝固酶 阴性菌株;金葡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
菌为条件致病菌,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凝固酶是鉴定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
标。
2. 致病物质主要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
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和TSST-1,其他有耐热核酸酶、葡激酶、透明
质酸酶、脂酶、荚膜、粘附素等。 3. 所致疾病包括侵袭性和毒素性疾病;侵袭
性疾病有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如:疖、败血症等, 4. 主要特点:产生金黄色色素、血平板上有溶血环、产生血浆凝固酶及发酵甘露醇。 5. 分类依据:①根据溶血现象分类有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丙型链球菌一般不致病;②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按多糖抗原不同分有20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群。 6. 致病物质有①菌体表面物质,如:LTA ,FBP,M蛋白;②毒素,有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③酶类,有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所致疾病分为化脓性、中毒性和超敏反应性疾病。 7 脑膜炎球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机体首先在鼻咽部繁殖,继而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并释放内毒素,病原菌最后突破血脑屏障引起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