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经典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经典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5:05:55

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无性孢子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分生孢子和_______三种。

2.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三、名词解释 1. 真菌 丝产生。孢子可分为有性和无性孢子。病原性真菌大多数产生无性孢子。

2、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比较 形成数目 真菌孢子 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 细一个细2. 菌丝体 3. 孢子

4. 分生孢子

四、问答题

1. 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

2. 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D 3. B 4.

E 5. C 6. C

7. E 8. A 9. E 10. C 11. C 12. E 13. A 二、填空题 1. 有性孢子,无性孢子,叶状孢子,孢子囊孢子 2. 营养菌丝体,气中菌丝体

三、名词解释

1.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多为多细胞,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 2. 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

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中菌丝体。 3. 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

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

4. 是由生殖菌丝末端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分为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两种。前者为多细胞结构,后者为单细胞结构。 四、问答题

1、真菌按形态的不同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

胞真菌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型真菌和类酵母型真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孢子生出嫩芽,称为牙管。牙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交织成团,

称菌丝体。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由生殖菌

形成部位 细胞内或细胞外 对热抵抗力 弱,60~70℃短时间死亡 强,煮作用 是真菌的繁殖方式 是细菌对营养

第3章 感 染 测 试 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 A. 芽胞 B. 荚膜 C. 细胞壁 D. 中介体

E. 核糖体

2. 构成细菌侵袭力的菌体表面结构不包括 A. 侵袭性酶 B. 菌毛粘附素 C. 脂磷壁酸

D. 荚膜

E. Vi抗原 3. 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由活菌释放到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B.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

性菌也能产生

C. 性质稳定,耐热 D. 毒力强 E. 抗原性强 4. 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 H抗原

B. O抗原 C. 荚膜抗原 D. 脂多糖 E. 肽聚糖

13

5. 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用

A. 发热反应 B. 白细胞反应

C.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D.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症状 E. DIC

6. 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

A. 有抗原性,但无毒性 B. 无抗原性,但有毒性 C. 无抗原性,也无毒性 D. 有抗原性,也有毒性

E. 仅有半抗原性,但无毒性 7. 关于内毒素的特性,错误的是

A. 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 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C. 性质较稳定,耐热

D.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E. 毒性作用相似,对组织器官无选择作

8. 类毒素是

A. 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 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

原性的物质

C.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

原性的物质

D. 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 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改变抗原

性的物质

9. 革兰阴性菌感染宿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0.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1.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2.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3.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毒血症 D. 脓毒血症 E. 内毒素血症

14. 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

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的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5. 经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

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的这类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6. 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

离出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的这类感染是 A. 慢性感染 B. 潜伏性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亚临床感染 E. 急性感染

17. 下列哪种病毒病易发生潜伏感染

14

A. 乙型脑炎 B. 乙型肝炎 C. 流感 D. 水痘

E. 脊髓灰质炎

18. 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出现

A.杀细胞效应

B. 细胞融合(稳定状态感染) C. 细胞凋亡

D. 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 E. 以上均可

19.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杀伤的机制哪项是错误的

A. 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 CTL直接杀伤靶细胞

C. 在补体参与下溶解靶细胞

D. 经T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杀伤靶细胞

E. 受染细胞表面出现的新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吸引吞噬细胞而杀伤靶细胞

20. 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 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

直传播

C. 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的免疫病理损伤

仅限于Ⅳ型超敏反应

D. 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E. 以上均对 21.下述哪种感染方式往往是病毒感染特有的

A. 急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慢性感染

D. 慢发病毒感染 E. 隐性感染 22.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功能紊乱、病变和溶解

B. 病毒合成的侵袭性酶类溶解宿主细胞 C. 病毒基因与宿主DNA整合使细胞转化

D. 细胞膜发生改变或融合

E. 受感染细胞诱发引起超敏反应 .

23. 关于潜伏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必有原发感染 B. 发作有间歇性 C. 始终能检出病毒

D. 典型代表是单纯疱疹病毒(HSV) E. 可与机体长期处于平衡 24. 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又称亚临床感染 B. 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 C. 可作为传染源 D. 可获得免疫力

E. 病毒感染中并不少见 25. 关于垂直传播,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是由母体传给胎儿 B. 分娩时可经产道传播 C. 人类病毒可经精子传播 D. 可经胎盘传播

E. 除病毒外的其它微生物感染中少见 26.下列哪种病不是潜伏感染的复发感染

A. 水痘 B. 带状疱疹 C. 唇疱疹

D. 生殖器疱疹

E. 器官移植后HCMV激活致肺炎等 27. 关于真菌机会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 主要由致病性强的外源性真菌引起 B. 主要由存在于自然界的新生隐球菌

引起

C. 主要由寄生于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

物群引起

D. 主要由真菌毒素所致 E. 主要由超敏反应所致

28. 黄曲霉毒素与哪种肿瘤关系最密切?

A. 原发性肺癌 B. 食管癌

C. 原发性肝癌 D. 肉瘤

E. 胶质神经瘤

29. 关于黄曲霉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仅由黄曲霉菌产生

B. 是一种双呋喃氧杂奈邻酮衍化物 C. 能诱发动物肝细胞癌 D. 毒性强

E. 小剂量黄曲霉毒素就有致癌作用 30. 真菌的致病性不包括

A. 浅表真菌感染 B. 真菌机会性感染

15

19.A 20. A 21.D C. 深部真菌感染

22. B 23.C 24.B D. 真菌毒素的致病作用

25.C 26.A 27.C E. 嗜神经性真菌产生神经氨酶而致病

28.C 29.A 30.E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 显性感染在临床上,按病情缓急不同分为

1.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全身感

和 ,按感染的部位不同分为

和 。

2. 毒力 数量 侵入部位

2. 影响细菌致病机制的三大要素

3. 侵袭力 毒素

是 、 和 。

4.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3.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是

和 。

4. 根据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不同,可分

为 、 和 三大类。

5.病毒在宿主间可通过 、 两种途径传播。

6.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

间,病毒感染可分为 和 两种。

7.病毒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包

括 、 、 和 感染。

三、名词解释

1. 微菌落2. 细菌的生物膜3. 侵袭力4. 内毒

素5. 类毒素6. 外毒素7. 急性感染

8. 慢性感染9.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

染量(ID50)10. 毒血症

11. 内毒素血症12. 菌血症13. 败血症14. 外

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5. 隐性感染16. 潜伏感染17. 持续性感染18.

慢发病毒感染19. 垂直传播

四、问答题

1. 试比较细菌内、外毒素的不同。

2. 简述致病菌感染人体后,临床常见的几种

全身中毒症状。

3. 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4. 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

5. 真菌通过哪几种形式致病?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 B 2. A 3. C 4.

D 5. D 6. A

7. D 8. C 9. E 10. C 11.D 12.A

13. B 14. B 15. A 16. C 17.D 18. E

5. 水平、垂直

6. 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7. 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

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三 1. . 名词解释 微菌落是人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集落,

一般

为一个克隆,通过菌体表面黏附性结构物

质使菌细胞粘连在在一起。

2. 细菌的生物膜不是细菌的简单堆积,而是

以微菌落为基本结构单位(家族)的有序

性 “社区”结构,可为不同种属的细菌共同

形成,大小在

300~700μm。

3. 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

生理屏障,进入机体逼供内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

侵袭性物质等。 4.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 5. 类毒素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

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 6. 外毒素多为革兰阳性菌在菌体内合成分

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也有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溃后释放出来。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7. 急性感染是指疾病潜伏期短,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完全从机体中排除

8. 慢性感染是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原体

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

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

9.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6

搜索更多关于: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经典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无性孢子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分生孢子和_______三种。 2.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三、名词解释 1. 真菌 丝产生。孢子可分为有性和无性孢子。病原性真菌大多数产生无性孢子。 2、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比较 形成数目 真菌孢子 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 细一个细2. 菌丝体 3. 孢子 4. 分生孢子 四、问答题 1. 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 2. 比较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B 2.D 3. B 4.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