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笔记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二)新闻传播者的素质 一个能够胜任新闻传播重任,获得最佳新闻传播效果的传播者,自身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品质、特长、立场、感情、心理和生理等六个方面。
6新闻传播效果对信息的依赖
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客体与内容,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者运用特定价值观念,选择与传递信息,依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控制信息,最终作用于受众的过程,因此,信息对与新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信息的角度看,信息的捕捉、选择、加工,是关系到新闻传播致效的三个必要环节。
(一)新闻信息的捕捉
1)新闻传播者要掌握一定的报道方针和关于这些信息的价值取向。 2)要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信息。
3)对于捕捉到的信息,要严格地进行鉴定。 (二)新闻信息的选择
1)要选择真实的信息,要求宏观的真实,即传播者要衡量该信息的配置是否会损害总体上的真实。从总体上把握信息传播平衡的要求。
2)要选择同编码的主题相关的信息,舍弃无关或无关紧要的信息。
3)要选择典型的信息。要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信息,言简意赅地表达主题,揭示所报道事实的本质。
4)要选择新鲜活泼的信息。 (三)新闻信息的加工
新闻信息经过必要的加工才能进入传播通道,发送给受众。信息加工 就是编码的过程。要做到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对于新闻信息的编码来说,所谓准确,除了事实的准确、记人记事不失真之外,遣词造句、引文描述,都必须持之有据,并令人易懂易记,决不添加主观臆想的东西。所谓鲜明,传播者的态度、信息的内容、制作的符号都要力求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平淡无奇。所谓生动,新闻信息的编码要有创新,角度新颖,用词鲜亮,句式活泼。 另外,还必须符合简洁编码的要求。
7 传播致效对信息传递的要求
(一)给定信息的质量
1)扩大报道面,加大信息量,是每个传播者参与传播活动、每个新闻媒介不断改进传播
行为的前提。
2)发送信息的数量适中,避免出现信息垃圾和信息洪水,也要避免出现信息饥渴。 3)传播信息迅速及时,避免马后炮信息。
4)信息传播经济实惠,即受众能够以较少的付酬获得较多的信息,从而降低单位信息的成本(单价)。这样就相对提升了新闻信息的质量。
(二)信息通道的质量
信息时经过信息通道——一定的传播媒介——传送给受众的,因此,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优化通道的质量,也同传播效果密切相关。
信息通道应该顺畅,无噪音或少噪音干扰,硬件和软件都要有保障 (三)传递方法的选定
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结合,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结合,多种媒介互动传递
25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8 传播环境对传播致效的意义 传播环境泛指围绕新闻传播活动周围的情况、条件和氛围。传播环境是对传播运作的整个环境的动态考察,是一种影响传播效果的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 (一)社会环境-传播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传播者应主导主流价值,团结最大的团体和更多的团体,使之公开支持其立场和态度;同时也应耐心说服持不同价值观的个人赞同传播者的态度,以争取最大的传播效果。 (二)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特殊景观等传播空间。
(三)心理环境
当传受双方都处于心理调谐的状况下,尤其是受传者处于愉悦、积极的情绪下进行新闻传递时,传播效果往往是良好的。
9 新闻受众对传播致效的作用
受传者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终点,也是新闻传播效果的实现者。受传者对新闻传播效果的意义十分重要,他们的背景、智力、个性直接通新闻传播效果有关。 (一) 受众的背景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 (二) 受众智力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 (三) 受众个性同新闻传播效果的关系
第十章 新闻传播调控
1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物质技术前提 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物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现代传播媒介的生产、发行、运输、阅听,对物质和技术有几大的依赖性。没有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支持,就不可能存在现代新闻传播事业,新闻传播有机运行得以继续的背后,是强大的现代化物质生产。
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机构所操作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传播者将一种社会信息(传播者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以纸张、电波、光波等为载体的物化劳动过程,没有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这种物化劳动是无法进行的。一定数量的机制纸张、印刷机械、发射与接收电信号的装置,较为发达的通信与交通,相当水平的广告、资金、文化人、技术人员与工人,就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这些,报刊的生存与发展就不可能,广播的普及与改善就是一句空话,电视也将举步维艰而望“物”兴叹。
2 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民主政治前提
开放和开明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保障新闻传播活动有机运行的又一个必要前提。
以言论、出版、新闻自由为标志的新闻传播领域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力地保障和推动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三百多年以来的事实表明,对于新闻传播活动有机运行来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新闻自由权利是不可缺少的。一般的民主权利即基本人权如:知晓权、议政权、监督权,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新闻事业的有机运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条件。 广泛的公民权利和新闻自由权利,必须通过立法,依靠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运用法律武器保障公民和新闻工作者的民主权利和新闻自由。一切关于新闻传播和新闻传播事业的法律,其根本宗旨在于保护正当的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媒介经营行为,限制和反对有碍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公民身心健康的新闻传播活动,即防治和惩罚对于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之所以要制定和实行防止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目的还在于进一步
26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保护正当的新闻传播活动和正当的新闻媒介经营行为,这是所有关于新闻传播立法的积极意义所在。
3 国际社会新闻自由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社会新闻自由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一、传统新闻自由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到“社会责任论”产生之前。传统新闻自由观念把新闻自由看成做人的“天赋人权”、自然权利。传统新闻自由观念,相信人的理性的至上性,把真实、真理的最后胜利交给了一件的自由市场,而无需国家的干预。
传统新闻自由观念与传统自由观念一样,其主导思想是“消极的自由”,在总体上是一种放任的自由。
二、当代新闻自由阶段
从时间上,可以把二战后至今归于当代新闻自由阶段,当代新闻自由理念强调“积极自由”或“积极权利”。当代新闻的立足点仍然是: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它并没有放弃传统自由观念的根本原则,因而在总体上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自由理念,而是对传统自由观念的这一种弥补,至多是一定程度上的革新。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在新闻自由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是:
(一)新闻自由是阶级范畴
新闻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在阶级社会里,只有一定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绝对的新闻自由。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总是建立在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以另一个阶级的不自由、丧失自由为条件的。 (二)新闻自由是历史范畴
新闻自由的提出和发展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存在于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永恒的东西。新闻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总是和社会发函的总趋势密切联系着。 (三)新闻自由是政治范畴
新闻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一定历史时期,新闻自由是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各个阶级都把它写入自己的斗争纲领之中,但是归根结底,新闻自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对于公民来说,新闻自由是极为可贵的基本权利。
5 中国法律对新闻自由的规定
中国法律在公民新闻自由的保护上,通过两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是保护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享有表达权,二是通过新闻媒介使公民享有知情权。
6 国家调控新闻传播的意义
调控就是调节控制。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控制指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
从控制论看,新闻传播的调控,是施控方——新闻媒介机构及其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传播通道,对受控方——新闻受传者——发送新闻信息的流向及流量所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从新闻传播学看,新闻传播的调控,主要指国家和政党利用法律、行政、物资以及新闻宣传纪律等手段,对新闻信息传播的流向与流量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与约束。
实施新闻传播调控总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实现新闻信息传播最优化、最经济的方法,传输最多的信息,争取最好的传播效果。
27
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 |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 (一)为了确保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事业的走向是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使它们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新闻媒介机构和新闻传播者进行新闻传播和新闻经营活动时,对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及公民身心健康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与社会义务。在中国,要求新闻媒介成为党的、政府的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就必须极爱昂对新闻传播的调控。
(二)国家为了监管媒介机构履行其编辑方针。
编辑方针是办报刊和电台、电视台的主旨、立场以及内容、形式等相对固定的总体设计。编辑方针一经主管部门批准,就有履行的义务。国家据此调控媒介的新闻传播行为和媒介经营行为。
(三)为了引导新闻媒介机构的新闻信息的流向与流量,使新闻媒介经营的社会效益能够满足社会受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是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国家据此调控新闻媒介机构,实际上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把关定向。
在当代社会,不同阶级、政党、集团以及政府对其所属或所管辖的新闻媒介机构及新闻传播者有不同的要求,规定不同的社会责任,制定不同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并且采取一定的手段和形式监督其执行。
7 新闻传播调控的主要途径
国家、政党和集团,主要是国家机关,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经营活动进行调控的主要途径有:
1)控制生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的物质生产资料 2)控制广告的流向和流量 3)控制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4)控制节目的播出和接收 5)控制发行
6)收取高额营业税和保证金 7)制定新闻检查和惩处法规 8)规定新闻宣传纪律
除了上述各项,对新闻媒介和新闻传播者的调控还有一种十分有利的手段,即通过加强舆论的力量,倡导新闻职业道德。一方面使新闻传播者有规可依;另一方面,可以督促新闻传播者按照社会责任与道德规范实行自律。
8 中国关于新闻传播调控的规范内容
中国目前对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事业实施调控,是通过政党、政府、法律、集团和行业五个方面进行的。
9 新闻传播调控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意义
(一)加强新闻传播调控法律体系建设;新闻传播调控的法制化,是科学化的必要前提。 (二)公正执法,加强对新闻传播调控的监督。
(三)建立维护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权利的组织。
(四)加强法制意识,提高新闻传播调控的科学性。
总之,国家队新闻传播的调控是必要的,其中法律调控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调控。但调控又不是目的本身,更不是万能的,新闻媒介机构和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是一切成功的社会调控的基础,也是新闻传播事业造福于人民、为亿万人民热忱服务的重要前提。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