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KRT辐射监测硕士论文
源无法在通道延时时间(10s)之内恢复,或因为取样泵的原因通道无法在延时(10s)之内恢复测量流量,导致流量、压力开关报警而泵停运。
⑥KRT051/052/053/053/055/501/502MA闪发放射性高报警
KRT051/052/053/053/055/501/502MA闪发放射性高报警是长期困扰电站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在调试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故障现象为短时间瞬发放射性高报警,报警持续时间经常为几秒钟,且报警难以捕捉。针对该问题,曾经召开多次技术讨论和论证,认为是设计缺陷问题。这些通道的电离室设计上没有前置放大器,放射性射线产生的电流信号在10E-13A的数量级,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而且这些通道的环境情况都非常的恶劣,并且探测器距离测量盒较远。实践证明,在现场轻轻触碰探头的电源和信号连接线,通道就产生放射性高报警;通道附近较大震动也会导致放射性高报警。
3.2.3 KRT系统技术落后,可靠性低
①现有设备采用扣除事先设定的固定本底值的方法来消除本底对测量的影响,不能实时扣除放射性本底。
第一代KRT测量通道采用扣除事先设定的固定本底值的方法来消除本底对测量的影响,而事实上放射性本底是在不断的变化。在本底快速变化时,容易导致通道的测量信号发生较大的波动,并且会直接导致通道触发MF故障报警。
②部分测量通道的测量下限偏高,不利于放射性泄漏事故的早期诊断。 近年来,随着电站运行技术和辐射防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工艺和排放介质中的放射性水平不断降低,很多在正常运行时被测水平已经低于原先规定的设备探测下限。另外辐射探测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制造水平的提高,也为降低设备的探测下限提供了可能。
目前对于核电站辐射监测通道的测量下限的要求主要是源于美国RG1.97标准,RG1.97中对于电站工艺和排放的气体和液体的放射性监测,其探测下限的要求均为10-6μCi/cm3,相当于3.7×104Bq/m3。但RG1.97标准的最新版本(第3次修订版)为1983年版,距今已20多年。目前国内新建的田湾核电站,其液体和气体介质的探测下限已经降低到3.7×103Bq/m3,岭澳二期核电站的KRT设备招标文件中,对这些设备的探测下限也相应提高了要求。气体活度监测道
25
KRT009/017/041MA,其原探测下限为3.7×104Bq/m3,现在要求这些通道达到3.7×103Bq/m3左右;KRT036MA原探测下限为3.7×105Bq/m3,现在为了便于查漏要求测量下限达到3.7×104Bq/m3。
目前大亚湾核电站的KRT032/033/034MA探测下限为0.5L/H,而国际上该类通道的测量下限已普遍降为0.1L/H。国际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一旦发生小泄漏,其破损的发展速度很快, 小泄漏故障的迅速发展可能很快演变成事故。PRE-OSART专家建议我们将KRT032/033/034MA的测量下限降到0.1L/H以提升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监测事故的监测水平。
③部分测量通道的环境取样装置与测量装置安装在同一管线,取样时对通道的正常测量造成影响,造成大量的通道不可用。
现在,大亚湾核电站的KRT008/009/028MA、KRT016/017/021MA的环境取样装置与测量装置安装在同一取样管线。环境科工作人员在取氚、惰性气体样品时,停运上述通道的取样泵,打开测量装置取样,从而导致上述通道的不可用,甚至部分通道在停泵瞬间会闪发一级放射性高报警。长期在上述测量通道上停泵取样,由于气流的冲击,还会导致差分电离室探头、压力开关、指示仪表的性能大幅下降。
④部分监测通道不符合国家环保部门近年来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新版的环境法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 2001》已经明确要求对气态流出物中的14C取样监测。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尚无C14的取样监测装置,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⑤测量通道数据获取方式落后,不利于故障原因的分析、判断。 目前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系统的80多个通道的测量结果仅有电气厂房的15.5米控制机柜上的实时显示,除少部分通道送KIT、记录仪外,系统不能储存通道的历史测量数据,相关通道的历史测量数据只能采用每天一次手工抄录的方式获取,不便于掌握各通道的测量数据的历史变化趋势,不便于故障分析及判断。Pre-OSART 检查团也指出了这一不足之处。
26
4 改造方案
为解决大亚湾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固有缺陷,彻底解决辐射监测系统的备件问题,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我们将采用最优化的结构、先进可靠的辐射监测设备、稳定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现在的辐射监测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现在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监测系统结构见图4-1,监测通道共有80个,结构简图中只画出一个通道以作示意。
图4-1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结构简图
4.1 KRT系统改造目标
大亚湾核电站的KRT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后,预计达到如下目标: ①彻底解决KRT系统的备件供应问题
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和误报警发生的几率 ③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
④增强系统的信息显示和输出功能,便于设备运行维护
4.2 KRT系统改造原则
改造方案遵循以下原则: ①改造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②改造对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少
27
③所有设备的安全功能不降低 ④尽量减少现场的安装、调试工作量
⑤所有与外部接口尽量保持不变,包括与土建、工艺管道设备、主控制室、过程计算机系统、电气系统等的接口
⑥在保证通道运行稳定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借鉴岭澳二期的设计,便于将来维护和备件共享。
4.3 方案:保留就地处理装置到15米集中机柜的传输电缆
大亚湾核电站的辐射防护监测系统采用分散布置,集中处理的结构模式,现场探测器采集的测量信号经测量箱转化为频率脉冲,送到位于15米集中机柜内的数据处理组件进行处理、计算和显示。大亚湾核电站有80个测量通道,探测器、测量盒分布在电站的各个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房间内,从15米集中机柜到就地的1根粗电缆内有2根传输220V电源的专用电缆线、有1根传输频率脉冲的同轴屏蔽电缆、有3-5根传输开关量的细电线,这根电缆比较长,并且有的安装在防火封包内,具体传输起点位置和长度见表4-1。
表4-1 大亚湾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电缆长度表
通道 KRT001MA KRT002MA KRT003MA KRT004MA KRT005MA KRT006MA KRT007MA KRT008MA KRT009MA KRT010MA KRT011MA KRT012MA 1号机位置 NA213 NB294 NB294 NB294 NE360 NE361 1MX W225 W226 NC427 R720 R740 2号机位置 到集中机柜的走线长度(米) NA223 NB294 NB294 NB294 NF362 NF363 2MX W265 W265 ND472 R760 R780 28
199 186 181 175 183 173 229 144 127 153 46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