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昆明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3.本文作者是 ,当代作家,2012年获 奖,著有《红高粱》《蛙》等。(2分)
14.“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为什么这里要详细地列出白菜的数字?(2分)
15.文中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任选一处细节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16.文段中划线句“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这里“最坏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表现我此刻怎样的心理状态?(2分)
17.文中用了许多笔墨写买菜的老太太,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分)
18.母亲用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一生受用。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有什么感悟。(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0分)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 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 。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 ”同样的牛,大凡经
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 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选自《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26日24版,有删节) 19. 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哪些事?请把表格补充完整。(4分) 段落 ② 资源%库内容概括 资源%库③ ④ ⑤ ⑥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0.你如何理解第③段中加点的内容?(2分)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猛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 .
21.文章第④段画横线处缺少了内容,你认为下面两项内容哪一项填在这里更合适?请说说
你的理由。(2分)
A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 B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22. 文章第⑦段说:“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三、综合性学习(含23-25题,共8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3.我爱文学 学校开展了“小小文学手抄报”系列活动 【栏目设计】晓华根据老师要求,编辑了一份《萌芽报》(右图),围绕名家、名著、读者、编者设计了四个栏目,已经完成了其中两个,请你补出另外两个栏目名称,要求栏目名称对称工整。(2分) 栏目1: 栏目2:名著赏读
栏目3: 栏目4:编辑推荐
24.【借阅图书】小明已经阅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这次参加“我爱文学”的实践活动,小明想把书中的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小明和图书馆王老师之间有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对话。(第③题2分,其余每空1分,共5分) (图书馆。王老师递给小明一本《繁星·春水》)
王老师 (微笑着)① 小 明 (摇摇头)② 王老师 (抱歉地)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我这就给你去换。 (一会儿,王老师拿来《小王子》)
小明,听说之前你就读过《小王子》这本书了,那老师考考你,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国作家?(2分)
小 明 ③
王老师 啊!你真棒啊!都回答正确了。那再问你个问题吧!小王子认为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