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3:49

纳之官,八识犹库藏之使,故知此论收执不忘,惟约第八也。理实此识,尚能忆持多劫,无量种习,次第成熟,岂止现生之睹物耶?则此下,显妄非真,精了即精明也,亦即现前见、闻、觉、知,同一无分别性,名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者:前念后念,受彼妄习所熏,无有停息,分剂头数,无量无边,有何可筹量计算也。

癸二 正申喻示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阿难!应当了知,此八识,湛不摇者,熏之以真则真,熏之以妄则妄,亦非真常不可动摇之性也。但如急流水,《正脉》云:须取无波,平流之急水。望如恬安也静者:以其无波之参差,无飞湍之上下也。次二句,明其正因流急,故不可见,非真无流也。尝验其流,抛一草药,于其水面,草药迅疾而去,方觉其流之最急,非无流也。 若非想元者:谓此若非前四阴,妄想根元,宁受妄习所熏,此决言其犹有微细妄想故也。

癸三 的指灭时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

然此微细妄想,直待何时,方得销灭?除非汝之六根,互用之时,根隔开合之际,此之妄想,亦无时而得灭也。但经用反言以显,故云:若非根解入圆通,此妄终无灭时也。六根互用开合,正当寂灭现前时也。

癸四 推广结名

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此承上文,未得六根互用,未尽想元,故汝现在,见、闻、嗅、尝、觉、知六精之性,即第八识中,念念受熏,互相串穿。虽习气几微,令不散失,则湛然了知之内,即精明湛不摇中,一分无明为能串,而六根习几为所串耳。故罔象虚无,若无不无,似有非有,凡夫计为命根,二乘认作涅槃,虚而作实,无而为有,

是为颠倒,微细精想。谓迷真执似,迷真如藏性,执相似藏识,岂非颠倒乎?前四粗,显此识微细,又此识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故名精想,但多一捏而已,放手即是真月矣!二详示五重妄想竟。

辛三 总结妄想所成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此总结五阴,即五种妄想所成也。此五种,即是众生所受报法。受此五种,盖覆真性,故名五受阴,又名五取蕴。一切众生,莫不取此以为自体,故名此身为五蕴幻躯,又名五阴身也。由是而观,五阴,虽浅深粗细之不同,而要之皆妄想所成,悉非真心本有也。

《宝镜疏》云:良以众生,自迷如来藏性,而有妄色妄心,依此色心,而成五阴,故有世间凡、圣差别也。若以众生知见,执此五阴,为实有者,即世间法。若以二乘知见,执此五阴,为空寂者,即出世法。若在诸佛菩萨,善得中道,了色即空,达空即色,即为出世上上法,乃第一义谛,不思议境界也。设若离此五阴之法,则五乘圣教,亦无安立之处也。以故,迷之则凡,悟之则圣,皆不出此。凡修定者,苟能于是,用金刚观智,荡涤空有情计,扫除断常知见,了一真之本具,达诸妄以本空,则其五阴妄想之心,当体清净,即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矣!初答生起妄想竟。

庚二 答阴界浅深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惟色与空,是色边际。惟触及离,是受边际。惟记与忘,是想边际。惟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阿难前第三问,如是五重,诣何为界?佛今于第二超答云:汝现今欲知,因界浅深者,此一科之文,披阅诸家疏释,惟交光法师,研究有得于心,详释边际之浅深,超千占而独最,故悉依之。交光法师云:今考古训,十八界,乃云界者因义;谓出生诸法,如地生物,而地为物因也。今五阴即界之开合,故名因界,但是阴之别名而已。浅深,即是边际之浅深,历五阴而各有也。如色阴中,有相为色,无相为空,若离诸色相,而栖心空净;祖家,谓之一色边,唯识,谓为空一显色,是知尽色,而不尽空;皆未出乎色阴边际,而一切空忍,皆非究竟也。

受阴中,取著曰触,厌舍曰离,断诸取著,而不忘厌舍,是犹住舍受之中。故佛于离幻之后,复教离离,是知尽触,而不尽离;亦未出乎受阴边际,而一切背舍,皆非究竟也。想阴中,有念为记,无念为忘,除诸念而不忘无念,是仍住于静念之中。故佛言:有念无念,同归迷闷。祖云: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是知尽记,而不尽忘,亦未出乎想阴边际,而一切无想,皆非究竟也。行阴中,以迷位,散心粗行为生相,如二卷喻如瀑流者是也。以修位,定心细行为灭相,如此卷喻如野马者是也。然此细行,似灭非灭,仍是清扰细迁,如定中人,不免爪生发长,足以验之。是知尽生,而不尽灭,亦未出乎行阴边际,而一切灭定,皆非究竟也。识阴中,以有入为湛入,盖泯行流,而灭归识海。经云: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是也。以无入为合湛,经云: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是也。盖合字有不动之意,即流急不见其流也。然此合湛境界,分剂非浅,良以始言湛入,特表行阴方消,识海初入;按位已当七信,齐于四果。而圆通正在闻所闻尽,终言合湛,更名识海久停,湛明净极,虽视湛入有加,居然仍在识境,咸不免于最细四相所迁,是知尽湛入,而不尽合湛,终未出乎识阴边际;所谓清光照眼,犹似迷家,而一切明白法身,犹未究竟也。问:识阴尽时,毕竟何位?答:入初住,证圆通也。经云: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是其明征也。问:此之识阴,既惟第八,即是业识,而别经论,皆谓无明生相,等觉后心方尽,今言初住即尽,而后位依何住持耶?答:彼是渐教所谈,初住等觉,尚隔天渊,岂遽说尽?此是圆顿之旨,经文从互用中,顿超诸位,能入金刚干慧,非等觉后心而何?应知胜义中,真胜义性,大不思议,不应以渐而难圆也。然以此总较,因界之浅深者,若但知色为色,而不知空亦是色者,知色界之浅者也;知空色之皆色者,知色界之深者也。如是乃至但知湛入为识,而不知合湛亦识者,知识界之浅者也;知湛入合湛皆识者,知识界之深者也。是则发挥五重妄想,可谓极尽其境界矣!

庚三 答灭除顿渐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阿难前第二问云: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故如来在此第三,而追答之。此五阴生灭次第,即六根结解次第,故先明五阴,生起灭除,二重次第。

此五阴元,是从细向粗,一重叠一重,次第生起也。生则从细向粗,因迷藏性,以为识性,故曰生因识有。由识而行,由行而想,由想而受,由受而色;如人著衣,必自内向外,而渐著故。灭则从粗向细。须从色阴先除。则受、想、行、识,次第渐除;如人脱衣,必自外向内,而渐脱也。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此单陈灭除次第,而仍兼始悟则无次第,而终修须次第也。盖此五阴,以理推究,如前所云: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既唯妄想,妄性本空,一念顿悟,乘此心开,则五重妄想,如红炉点雪,一并销除,有何浅深次第之可得耶?《正脉》举喻,夜暗惊杌为鬼,奔驰荒越,一被他人说破,鬼想全销。 若就事相而论,事,谓修断之事,色心诸法,非能顿除,务必自浅而深,因五阴之次第而渐除以尽也。《正脉》云:鬼想虽已全销,而驰途岂能遽返,要须历返前途,方归旧处矣!总是顿悟,渐修之意而已。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

此乃斥问。取第五卷,绾巾以示伦次之文云。六结不同,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是结解,定有伦次,故云:我已示汝,劫波巾结。前阿难亦云: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于彼既知,于此即应理会。故责云: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此处破阴之文,与解六结而入圆通比之,破五阴而登初住,法数五六参差,如何会合?答: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解动结,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解静结,初解动静二结,破色阴。如是渐增,闻所闻尽,解根结,破受阴。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解觉结破想阴。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解空结,破行阴。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解灭结,破识阴。如是解结破阴,若合符节矣。

《宝镜疏》问:如何是顿悟渐除之义乎?答:如大海猛风顿息,是顿悟也;波浪渐停,是渐除也;如婴儿诸根顿生,是顿悟也;力量渐备,是渐除也;如太阳顿出,是顿悟也;霜露渐消,是渐除也;如春笋顿长,即与母齐,是顿悟也;枝叶分敷,节节而上,是渐除也。若但顿悟,而不渐除,则有解无行,执理迷事;若但渐除,而不顿悟,则有行无解,执事迷理;均非正修真三摩地也。二具答三问竟。

己三 结劝传示

搜索更多关于: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十四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纳之官,八识犹库藏之使,故知此论收执不忘,惟约第八也。理实此识,尚能忆持多劫,无量种习,次第成熟,岂止现生之睹物耶?则此下,显妄非真,精了即精明也,亦即现前见、闻、觉、知,同一无分别性,名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者:前念后念,受彼妄习所熏,无有停息,分剂头数,无量无边,有何可筹量计算也。 癸二 正申喻示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阿难!应当了知,此八识,湛不摇者,熏之以真则真,熏之以妄则妄,亦非真常不可动摇之性也。但如急流水,《正脉》云:须取无波,平流之急水。望如恬安也静者:以其无波之参差,无飞湍之上下也。次二句,明其正因流急,故不可见,非真无流也。尝验其流,抛一草药,于其水面,草药迅疾而去,方觉其流之最急,非无流也。 若非想元者:谓此若非前四阴,妄想根元,宁受妄习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