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填空版)
2018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核心知识点填空
宏观把握教材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1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3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认识论)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观)
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证否定观)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1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①物质统一性原理②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唯物论:第4、5课辩证唯物主义4个哲学原理:2个辩证关系:3个哲学原理第7课:联系观:5个哲学原理第8课:发展观:3个哲学原理③遵循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②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认识论:第6课辩证法共17原理历史观:①1个辩证关系:②1个原理:①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③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①联系普遍性原理②联系客观性原理③联系多样性原理④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⑤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原理①发展普遍性原理②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③质量互变关系原理马哲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价值观:①人的价值内容:②价值观导向作用:第10课:辩证否定观:③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2个哲学原理判断和判断选择?④人生价值怎样实现?第9课:矛盾观:7个哲学原理①矛盾普遍性原理②矛盾特殊性原理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④主要矛盾原理⑤主次矛盾原理⑥矛盾主次方面原理⑦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①辩证否定观原理②辩证法的革命批评精神与创新意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第2、3单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一、《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4、5课
第4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辩证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第1个哲学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 ,人类社会是 ,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2
的 。这要求我们 ,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 ,反对 。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第2个哲学原理)
规律是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及方法论(第3个哲学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起来。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4个哲学原理)
一方面,世界上先有 后有 , 决定意识,意识是 在人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 作用: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和 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实事求是;同时,一定要重视 的作用,重视 的力量,自觉树立 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补充: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②意
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 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① 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
②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 6,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 的物质, 运动是 、 和永恒的。 ②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静止是 、 条件的和 的; ③物质世界是 运动和相对 的统一。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诡辩论。
二、《辩证唯物认识论》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6课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辩证唯物认识论)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 改造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 ;(2)实践具有 ;(3)实践具有 。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1个哲学原理) 一方面, 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的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实践是认识的 );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 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 、 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第2个哲学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和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同时,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
3
的,都是 与客观、理论与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就要求我们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 和 真理。同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第3个哲学原理)
认识具有 、 和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真理.
★★★(补充: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①从认识的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 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三、《唯物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论-----见教材第7、 8 、9 、10课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8、9、10课)
第7课 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具有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 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用 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否认事物的 联系,也不能 并不存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 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补充: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虽
然人为事物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但都具有 性。)
3,联系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 的。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为转移。
4,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
①从整体角度来看:整体处于 地位,起着 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 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 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从部分角度来看: 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部分的功能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 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重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 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从整体和部分两者关系来看:坚持整体与部分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树立 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又要重视 ,搞好局部,用 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并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就要求我们用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整体和系统,又要考察各个部分、各个要素,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 。
第8课 发展观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用 的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