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控车床横向进给设计 杨志勇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式中: ηf—进给系统效率,其范围为0.15~0.20,取ηf=0.20; Vf—进给速度,m/min;查出:
Vf=(1/2~1/3)Vixmax[5] 1—3
取Vf=1/3 Vixmax
由公式1—2: Fx=61200×0.20×0.275/(4·1/3)
=2524.5(w)
为了安全起见,取安全系数为1.85,则:
Fx=2524.5×1.85≈4680N
2.2滚珠丝杠副的设计
滚珠丝杠副已经标准化,因此滚珠丝杠副的设计归结为滚珠丝杠副型号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设计滚珠丝杠时,已知条件为:最大工作负载Fd(或平均工作负载Fm)作用下的使用寿命,丝杠的工作长度(或螺母的有效行程),丝杠的转速(或平均转速),滚道的硬度及丝杠的运转情况。
2.2.1 设计步骤
通常的设计步骤为:
A、计算作用在滚珠丝杠上的最大动载荷;
B、从滚珠丝杠列表指出相应最大动负载的近似值,并初选几个型号;
C、根据具体工作要求,对于结构尺寸、循环方式、调隙方法及传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从初选的几个型号中再挑出比较合适的直径、导程、滚珠列数等,确定某一型号;
D、根据所选的型号,列出或计算出其主要参数的数值,计算传动效率,并验算刚度及稳定系数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则另选其他型号,再作上述计算和验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2.2.2 设计计算简况
选用CPG系列滚珠丝杠副。
A、 CPG系列滚珠丝杠副主要参数的确定: 按预期寿命Ln及轴向载荷Fa进行选择:
Ln=(Ca/Fa)×106(转)[11] 2—1
式中: Ca—额定动载荷;
一般情况下Fa可以用平均轴向载荷Fm予以代替:
Fm=(2Fmax+Fmin)/3 [11] 2—2
式中: Fmax—最大轴向载荷;
13
数控车床z向进给机构的设计
Fmin—最小轴向载荷。
Fmax=mg+F[11] 2—3
=60×9.8+4680=5268N
Fmin=mg=60×9.8=588N
所以:Fm=(2Fmax+Fmin)/3=3078N
对于机车和精密机械通常取Ln=20×106(转) [11]
则:: Ca=(20)1/3Fm=2.71F[m[11]=8341.38N 2—4 计算出Ca,可通过查表得到对应的滚珠丝杠副的尺寸,选取2505-4型号滚珠丝杠副,基本直径为25mm,大径位24.5mm,丝杠导程L0为5mm, 滚珠直径为3.175mm, 滚珠列数为四列。
B、 对选用的滚珠丝杠副的参数进行核算 a、轴向压缩载荷F:
对各种支承条件下所支承的最大轴向载荷,是否会超过临界载荷而失去稳定性,造成稳定失效,因此对保持丝杠不失去稳定性的轴向压缩载荷进行验算。
滚珠丝杠受压力作用后在弹性范围内的临界稳定载荷Fc由下式计算:
Fc=m(d0-db)4/Ls2 [11] 2—5
式中:m为支承系数;G-J形式:m=20×104(N/mm2);
d0为公称直径(mm); db为滚珠直径(mm);
Ls为丝杠轴的支承距离(mm)。
所以: Fc=20×104×(25-3.175)4/5552 =1.47×105 N 则: Fc/F=1.47×105/5268>[n]
式中: [n]为许用稳定安全系数,当丝杠垂直安置时[n]=2.5,水平安置时[n]=4; F为最大轴向压缩载荷。
由以上计算可知条件满足。 a、 极限转速的计算:
为使丝杠副在高速运转时不发生共振现象,应对其极限转速进行核算。当丝杠发生共振时的转速称为临界转速,以Nc表示:
Nc=121×106(d0-db)·K1/2/L2 [11] 2—6 式中: d0为公称直径(mm); db为滚珠直径(mm);
K为支承结构系数, G-J形式: K=2.5。 极限转速n应满足:
14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工程系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n<0.8 Nc[11]=0.8×1.36×104=1.08×104r/min 2—7 n0=v/(2π) [11] 2—8
=4000/(2π)=6.4×102r/min
因为 n0<n,所以条件满足。 b、滚珠丝杠副的预加负载:
为了消除螺母与丝杠间的轴向间隙,提高滚珠丝杠副的刚度与定位精度,在丝杠和螺母间施加负载Fp,其预加负载的大小为:
Fp= Ca/10[11]=834N
c、 临界转速的核算:
丝杠的名义直径:d0=25mm;
nmax=vmax/L0[5]=200r/min 2—9
查参考文献[5]图5.7-91,支承为“固定-固定”支承长度L=1568mm, 查参考文献[5]图5.7-91, L与n的交线点在d0=25mm左侧,所以安全。
d、效率计算: 查参考文献:
式中: β—螺纹的螺旋升角,可参考文献[5]5.7-41表,取β=3o3’; φ—摩擦角, tanφ=0.003~0.004。 所以: φ=13’45’’
则: η=tan3o3’/ tan(3o3’+13’45’’)=93%
e、 刚度检验: 查参考文献:
式中: E—弹性摸量,E=2.1×102GPa;
F—工作负载, F=4680 N ;
A—滚珠丝杠横截面积, A=π/4·(d0-db)2=(25-3.175)2=3.37cm2; db—滚珠直径(mm);
G—切变摸量,G=8.4×10GPa;
Jc—滚珠丝杠截面惯性矩,Jc=2.27×10-7m4; 代入公式2—11得: △=10.3μm/m
查参考文献[5]表5-10和表5-17,B级精度为40μm/300mm,七级精度△=15μm,八级精度△=30μm,所以2005-5型丝杠的刚度是足够的。
15
η=tanβ/tan(β+φ) [5] 2—10
△=100F/(EA)+50T/(πGJc), [5]μm/m 2—11
数控车床z向进给机构的设计
由于选用滚珠丝杠的直径为25mm,支承方式为G-J型,所以稳定性不成问题。
2.3同步带的设计计算
2.3.1 设计计算简况
A、根据同步带传动的工作条件确定传动的设计功率:
Pd=KPm [4] 2—12
K=1.4~1.5取K=1.6则代入公式2—12得:
Pd=1.6×1.5=2.4Kw
B、确定带的型号和节距,根据设计功率Pd和小带轮转速n1由同步带选型图中确定所需采用带的型号和节距分别为L型,节距=9.525mm。同步带选型图选自美国同步带传动标准ANS11RMA IP-24-1983,如参考文献[4]图6-2所示。
C、选择带轮齿数Z1和Z2:根据型号及小带轮转速n1,查参考文献[4]表6-1所列带轮最小许用齿数,确定一带轮齿数为:Z1=32,另一带轮齿数为:Z2=1×32=32。
D、带轮节圆直径: d1=TbZ1/π
d2=TbZ2/π
E、确定同步带的节线长度
带的节线长度Lp可根据带围绕两带轮的周长计算得出:
Lp=2Acosα+π(d1+d2)/2+πα(d1-d2)/360[4] 2—15
=2×125cos0+π·97=554。58mm 圆整为554。
式中:A为两传动轮的中心距;
α如参考文献[4]图6-3所示。 F、计算同步带齿数Zb:
Zb=Lp/Tb[4] 2—16
=554/9.525=58.163
圆整为59。
G、计算精确的中心距:
A≈M+{M2-1/8[Tb(Z2-Z1)/π]2}1/2[4] 2—17
[4]
2—13
2—14
=9.525×32/π=97
[4]
=9.525×32/π=97
=2M=2 Tb(2Zb -Z2-Z1)/8=121.5mm
H、确定同步=3.39Kw带设计功率为Pd下所需的带宽: a、计算所选型号同步带的基准额定功率P0(Kw)为:
P0=(F-mv2)v×10-3[4] 2—18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