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十二章+增分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Word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十二章+增分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Word版含解析
增分练25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增分练第50页
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第1~2题。
1.推测当地气候( ) A.冬季阴冷潮湿 B.夏季寒凉干燥 C.气温年较差大 D.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2.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A.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建筑设置隔热层 C.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社区栽种速生林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年际变化小。第2题,图示地区建设了生物燃料热电联产厂,为生活提供电力和热水,因此需要生物燃料,需要在社区栽种速生林。
下图为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 ) A.全国碳排放量总体在上升
B.西北地区碳排放量相对小,总体变化相当显著 C.东部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
D.中部各省区碳排放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4.影响2000—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 A.运输需求与排放总量呈负相关 B.人口分布与排放量分布一致
C.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与排放量呈正相关 D.经济水平与排放总量呈正相关 答案3.A 4.D
- 1 - / 6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十二章+增分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Word版含解析
解析第3题,结合图例分析可知,全国碳排放量总体在上升;西北地区碳排放量相对较小,总体变化不显著;东部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部省区中安徽、江西碳排放量没有大幅度增加。第4题,运输量大的地区碳排放总量大,二者呈正相关;读图可知,人口分布与碳排放量分布不一致;交通运输技术水平越高,碳排放量应越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排放总量大。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鸭子在自然环境中捕食,辅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子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普通鸭子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更好,价格更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第5~6题。
5.“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②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③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 ④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公正性原则不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原则。“慢生鸭”饲养中饲养者获取高利润,消费者获取健康,体现了公平性原则,D项正确。第6题,绿色食品,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可以实现无污染,①正确;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人类身体健康,②错误;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③正确;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也不利于人体健康,④错误。故C项正确。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8.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多季节性河流,流量小,水土流失少;图示区域森林减少,沙漠面积扩大,说明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材料不能表示出水污染、土壤盐碱化问题。第8题,森林减少,沙漠面积增加,说明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沙漠面积扩大。
- 2 - / 6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十二章+增分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Word版含解析
下图为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对于废旧产品处理的最佳选择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环节投资大,技术含量高
B.③④环节适合布局在经济发达地区 C.⑤环节的优点是无污染
D.该生产方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①环节是用户对商品再利用,延长使用寿命,是最合理的利用方式;②是由产品服务商对损坏的商品进行修理,延长使用寿命,合理;③是由产品再生商进行重新翻新包装,使本已经达到使用寿命的商品重新进入流通使用环节,不合理;④是对废旧产品的部分零件进行翻新,重新进入市场,也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不合理;⑤是对废旧产品直接填埋、焚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合理。第10题,①②环节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不需要大量投资,A项错;③④环节是对商品或者零部件重新包装使用,不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可以布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B项错;⑤环节是直接填埋焚烧,会导致水体、土壤、大气等污染,C项错;从整个流程来看,实现了废弃物的重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D项正确。 读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完成第11~12题。
11.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入海洋,最可能导致( ) A.湿地萎缩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 3 - / 6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题:第十二章+增分练25+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
展+Word版含解析
12.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 ) A.增加流通环节 B.增加浓盐水 C.减少工业联系 D.降低能源消耗 答案11.B 12.D
解析第11题,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盐度高,直接排入海洋导致海洋水体盐度发生巨大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B项正确;湿地萎缩主要是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海水侵蚀、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修建水库、过度用水等)造成的,与海水的盐度无关,排除A项;土地荒漠化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造成的,排除C项;水土流失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和降水强度大造成的,排除D项。第12题,钢铁厂的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使余热得以再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增加了工业之间的联系;蒸汽被当作热量使用,并不会使海水盐度增加;该过程与流通环节无关。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第13~14题。
13.关于四省级行政区域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B.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C.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14.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省级行政区域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广东省高耗能产业发达 B.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C.内蒙古自治区三次产业波动大 D.青海省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答案13.C 14.B
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广东省能源生态效率不是始终最高,故A项错;上海市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而不是下降,故B项错;青海省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故D项错。第14题,广东省能源不足,以轻工业为主,故A项错;内蒙古自治区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三次产业波动不大,故C项错;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故D项错;上海市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故B项正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4 -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