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年全国煤矿重大以上爆破事故案例汇总
度80m,安装支架53副。工作面采煤高度2.8m,放煤高度7.88m,采放比1:2.81,割四放一,循环进度2.4m。工作面顶煤预裂爆破与步距放顶(循环放顶)同步进行,炮孔布置方式“从上下顺槽向工作面斜交单孔布置方式,在周期来压区域内,决定在上、下顺槽每组各布置一个老顶孔,一个老顶孔辅助孔,一个端头孔”。 2013年6月15日,煤矿批准了《B4-03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专项设计》(以下简称初放设计)。初放设计规定:初次放顶炮孔分为3组,第一组C型炮眼布置在开切眼内靠北帮,距开切眼中心线1.75m,眼距5m,眼深9.5m(垂深8m),装药长度3.5m,封孔长度6m,与开切巷平行,呈“一”字型分布,共布置16个炮眼,主要作用是破碎开切眼上部顶煤;第二组A型炮眼垂直于开切眼沿回采方向布置,眼距5m,眼深32m(垂深25m),装药长度15.27m,封孔长度16.73m,共布置17个炮眼,主要作用是切断工作面的老顶,以保证后期循环放顶工作正常进行;第三组B型炮眼垂直于开切眼沿回采方向布置,眼距5m,眼深28m(垂深20m),装药长度9.62m,封孔长度18.38m,共布置17个炮眼,主要作用是辅助爆破孔。采用毫秒延期电雷管和导爆索起爆。
2.事故前,工作面布置及工作过程
2013年6月,B4-03工作面安装完毕,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和材料顺槽各布置一组隔爆水袋棚,水棚长度24m,安设24个容积40L水袋。
6月14日工作面割煤2刀,采煤机出现故障,停止生产。6月
45
23日,煤矿地面发生雷管爆炸事故,死亡2人伤1人,县政府停止供应全县煤矿火工品,6月25日,呼图壁县煤炭工业管理局以“呼煤管处字〔2013〕36号”监管指令,责令煤矿立即停止井下一切施工作业,只允许进行通风、气体检测和排水工作。
8月煤矿向呼图壁县人民政府提出进行整改工作的申请,9月呼图壁县人民政府同意煤矿进行整改,10月恢复火工品供应。至11月17日,工作面向前推进了1.2m(2刀),在工作面液压支架后部打了17组初次放顶炮眼,每组3个眼,分别为初放设计中A、B、C型炮眼。炮眼数量比初放设计多,炮眼布置方式、参数与初放设计基本一致。在上下顺槽各打了2段循环放顶炮眼,第一段在距工作面煤壁向外35m的位置,第二段在第一段向外25m位置,每段3组炮眼,组间隔7m,每组3个炮眼,上下顺槽共施工了36个爆破孔。
11月17日晚煤矿召开调度会,会上煤矿领导对初次放顶爆破的放炮位置及其它事项进行讨论。会议由孔凡宇、杜文亮、杨继海主持,参加人员:高长锁、彭军、殷浪涛、李仁强、李优、李成龙、罗成怀、李真文、范永堂、唐文弟、邓海、雷华章。会上杨继海提出 “我们还是在井下放,前面和其它地方都是这样放的,写都要写在地面起爆”,孔凡宇回应“这样的事,不出问题没人找我们,但出现问题,我们就是违章指挥”。
11月19日,呼图壁县煤炭局对该矿进行检查,同意该矿进行初次放顶工作,待检查出的所有问题整改完成且初放工作完成,报县局复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进行采煤作业。11月20日早班开始,该矿
46
组织工人对初次放顶炮眼和上下顺槽循环放顶炮眼进行装药。至11月28日,工作面后方初次放顶炮眼和上下顺槽循环放顶炮眼炸药已装填完毕。11月29日早班割煤2刀,中班开始至11月30日对工作面后方初次放顶炮眼进行了爆破。初次放顶炮眼爆破后,工作面上部留有3m左右的顶煤,该矿认为初次放顶效果不好。
11月30日晚煤矿召开调度会,讨论顶煤处理等事项。会议由孔凡宇、杜文亮、李增田主持,参加人:高长锁、彭军、范永堂、李优、唐文弟、马传军、殷浪涛、李成龙、李仁强、邓海、李真文。会上决定在工作面进行架间打眼对顶煤进行爆破。12月1日早班,在液压支架后立柱位置和前梁与顶梁联结处各布置一排顶煤爆破孔,并进行了爆破。由于炸药不够,实际炮眼并未完全按安排布置。12月1日中班割煤3刀。12月2日早班和中班,在工作面打架间爆破顶煤的炮眼。12月2日晚上至6日,因停电,采煤工作面没有作业。12月3日煤矿得到昌吉州煤炭局来矿进行质量标准化检查的通知,孔凡宇安排夜班用煤沫将架间炮眼堵上。8日中班,对12月2日打的架间眼进行了爆破。8日晚调度会,该矿通过了采煤作业定额,从12月9日起,综采工作面从计时工资制改为计件工资制,按工作面产量给作业人员给付工资。12月9日早班割煤三刀,9日中班至10日中班,进行放煤,打了一排架间眼并装药。11日早班对架间眼进行爆破,割煤三刀。11日中班至12日早班,打工作面架间眼并装药。
由于工人不足,采煤工作面实行两班工作制,早班9时至21时,中班21时到次日9时。矿井带班矿领导、电工、瓦检工、皮带机司
47
机等实行“三八工作制”。
截止事故前,工作面已推进7.8m(13刀),共完成了3排架间眼的爆破(不包括12月1日架间打眼爆破),三个循环,采出煤量约5000吨。
3.事故时井下作业地点
事故当班井下作业工作面共2处,分别为:B4-03综放工作面、绞车硐室掘进工作面。B1煤层开拓巷道已于2012年9月停止掘进,只进行通风、排水和瓦斯检查。绞车硐室布置在B4煤层中,设计长度为52m,该工程外包给四川煤建施工队,已掘7m。
二、事故经过及抢险、善后情况 (一)事故经过
2013年12月12日17时15分,掘进队队长陈志辉召开掘进队二班班前会,班长吴恕弟、瓦检员王家领和6名掘进工共8人参加了班前会,当班安排支护和出渣。调度室主任、中班带班领导高长锁17时5分领矿灯,在巡视地面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后,17时58分从副井入井,到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看了交接班记录,察看外包的绞车硐室掘进面,到了综采工作面,未见到头班跟班领导杜文亮,见到了综采队队长邓海。由于高长锁未参加11日晚调度会,邓海向高长锁转述了晚调度会的工作安排,并向高长锁交待了本班遗留的工作。20时58分,高长锁升井,主持召开综采队中班班前会,采煤队副队长罗伦斌、罗成怀和21名综采队工人,共计24人参加了班前会。工作安排:紧固前后刮板运输机挡煤板螺丝;外移下端头的排水
4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