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什么是开悟
什么是“开悟”?永明寿禅师《宗镜录》卷一载有“十问”以判定是否开悟,南怀瑾先生《如何修证佛法》已逐条作了讲解,读者自可参看。我从新道学的视角统摄禅学,解读禅学,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心灵中的灵明性体显现,谓之开悟。
我们遍观世界各民族之哲学史和宗教史,发现一切拥有独立文明和智慧的民族,皆有对世界万物究竟本原之探索,皆有对宇宙之绝对本体的追求。西方哲人靠理性思维去推究而建立了形而上学,然仅能认识相对之本体论,无法认识绝对之本体论。故康德干脆否定人有认识绝对本体之认识能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则进一步解构了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解构了形而上学,这是西方哲学史的一种悲剧性的终结。靠灵性思维建构的东方哲学则不然,佛陀反求自心,证得灵明性体,这是人类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大发现。老子则以灵性思维发现了“道”是宇宙的绝对本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从而建立了真正的形而上学。人的灵明性体与道相合,达到即心即道的境界,则是东方哲人的最高成就,也是人类的智慧之光。人的灵明性体呈现,就会达到主客一体、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得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粒微尘即大千世界、刹那万世的心灵体验,这就是开悟。
陈健民上师著《禅海塔灯》,据《传灯录》、《五灯会元》、《指月录》等所载禅宗公案,将禅宗“开悟”之证量分为“入处”、“出处”、“用处”、“了处”四个层次,读者自可参究。我今以道解禅,简单说来,人能截断意识流,中止逻辑推理,排除理性思维,即是“入处”。这个“入处”,就是古德所谓“用心即错”的“心识不到处”,故赵州曰:“且什么处着得??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坐看三十年;若不会,截取老僧头去!”牛头《心铭》亦云:“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所谓“虚明自露”,即“色界”和“无色界”的通道,也即内丹学中的“玄关一窍”!人能进而破除“我执”,认准“无我性空”,即是“出处”。楼子和尚从酒楼下过,偶因系袜带少住,听见楼上歌妓唱曰:“你即无心,我也无。”忽而大悟,所悟在一个“无”字。此即二祖慧可“觅心了不可得”,也即六祖慧能:“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续指月录》载宝芳进禅师法偈云:“真性本无性,真法本无法。了知无法性,何处不通达?”亦是此意。人能更进一步激起灵性思维,生机勃勃而事事无碍,即其“用处”。二祖慧可浪荡于屠门、酒肆,人问则曰:“我自调心,何关汝事?”西天二十二祖摩拿罗尊者亦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复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此即荆州天皇道悟禅师所云“开悟”后“保任”之法:“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陈健民上师又谓“任运之用,非作为之用;离能所之用,非有对待之用。”马祖道一更谓之曰:“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以上为禅的大机大用之处。内丹学
以“打破虚空”为了当,禅学则以“万缘忽息”,灵明性体无染为“了处”。禅学是从心的层面证道的学说,《心经》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说“无我空性”之灵明性体,本来固有,人人具足,朗然常照,它不是另一个东西“生”出来的,无生故无灭,无灭必有大机大用。丹道之功,也全在这个“生”字上,生即大机大用。人而能修持到六根并用,一心清静,才寻到禅的了手处。《禅海塔灯》载龙牙禅师颂云:“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亦休。”这“道亦休”一句,便是“了处”,此所以船子德成禅师待夹山禅师开悟后,弃舟入水而逝也。人能参禅得个“入处”、“出处”、“用处”、“了处”,便开悟证得灵明性体,可称之为“明心见性”了。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易障道,一个是权,一个是钱,因之高官和巨商,人性已被异化,灵魂大多扭曲,皆受权和钱的腐蚀而程度不等地造下诸多恶业,故修道最难。人而立志修佛道,必先痛下出离心,和花花世界的名利色权诸贪欲作个了断,所谓“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酬宿债。”百丈山怀海禅师云:“努力猛作,莫待耳聋眼暗,发白面皱,老苦及身,眼中流泪,心中怆惶,未有去处;到恁么也如此时,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多闻,都不相救。”祗园性虚禅师辞世偈云:“好去了,好去了。无生路上人知少。他年再有相逢日,大众修行须及早。”而后又有明本禅师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劫以来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毕竟病在于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也。”“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重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傥存毫发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叶生矣。可不慎乎!”
六祖《坛经》云:“我此**,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实际上不仅禅宗如此,丹道之性功亦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人的灵明性体是本来圆满具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各种妄想、杂念等意识活动,本质上也是灵明性体的影响、显现和机用,恰如海水扬波、物体留影一般。能离诸相,灵明性体清净曰“无相”;能离诸境,灵明性体不染曰 “无念”;能离诸缘,灵明性体不缚曰“无住”。然而遍观各种性功修炼**,欲达“无念”之境不外“操、纵”二途。所谓“操”法,即用“系心一处”等**,据心理学规律以止念。念头和呼吸犹如波浪一般是间断的,过去念已去,未来念没到,现在念即可止于当下。在前后二念之间止念入定可得汞(元神),在前后二息之间停息而成胎息可得铅(元精)。得汞必有轻安的觉知,得铅必生大乐的感受。止念不是如死尸
一般的“顽空”或木石一般的“无记”,而是无“攀缘心”,正如二祖慧可所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所谓“纵”法,就是不作意于止念,随意而修,无心而修,以不修为修。六祖《坛经》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人欲“止念”,而“止念”的想法本身亦是一念,这好比高能物理学里以光来测定光子的状态,测量本身即改变了光子的状态,以念止念亦是造作,并非真实。从本质上说,人之灵明性体皆自圆满,不假修证,故而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而已!《续指月录》载:“夷峰宁禅师参大冈月溪澄和尚,久而彻证。澄付以偈曰:祖祖无法付,人人本自有。汝证无授法,无前亦无后。”一些有意造作的炼性之术,多是重增束缚,如剜肉生疮,自疗自伤。然而不修之修,亦非什么功夫也不做的“自然外道”,“自然外道”是“放任”而非“保任”,“放任”是达不到“无念”境界的。欲达“无念”之境,就“纵”法而论,又有“随流”和“溯源”两术。随流之术,即当念头生时,以灵明性体所发无念之正念照定它,不擒不纵随流而去看它如何变化。此念头被照看后如海水扬波仍会波归大海趋于平静,亦如蛇之盘结终会自解而归蛇行,久之妄念则离去不生矣。溯源之术则是当念头生时,反观此念头缘何而生,由何而来,追溯至一念未生前,看是什么?临济义玄禅师云:“看取棚顶弄傀儡,抽牵全藉里面人!”人之妄念,皆由自己灵明性体攀缘而生,灵明性体即是幕后牵线弄傀儡的“里面人”!意识来自何方?只要向一念未生前悟去,灵明性体自露!迷则迷自本心,悟则悟自本性,悟后灵明性体呈现,可谓“不改旧时人”,只须调驯之,保任之。何以谓之“保任”?临济义玄禅师云:“心心不异谓之保,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谓之任”。由此可知,“纵”法即是保任之法,心不攀缘便是修道!人的念头虽然随波攀缘,但能觉能照的“主人公”本身并没有动,能反观此念头,追寻此念头,此念头必空。与“纵”法的“随流”和“溯源”两术相对应,“操”法欲达无念之境,也有“增”和“减”两术。所谓“减”,即是系心一处将念头渐渐减少,古德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连这个“系心一处”也要空掉。诸如禅定的安般守意,止观**,天台宗的“六妙**”,“三际托空”,丹道的心息相依,以铅伏汞等,皆属“减”法。而密宗的观想本尊、持咒念佛、磕大头、禅宗的跑香、打香板、起疑情、参话头等,皆属“增”法。增法其实是应用了道学“物极必反”、“阴极生阳”的“太极原理”,将念头不减反增,增至极端,也会突现一片空明的无心之境。古德云:“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神千般逐水流”,至无心地灵明性体才能显露。
傅大士有偈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这段话是对人之灵明性体的真实描述。人之灵明性体,即是道
学里的“一”,也即湛愚老人《心灯录》里所述佛陀降临世间时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之“真我”,也称作“本来面目”。欲显现此灵明性体,禅宗“参话头”的方法最为殊胜。如前所述,参话头属作意止念(“操”法)中“增”的心术,其术是找一个最易使人生疑的语句(疑问)作为话头首先起疑情,将心中的疑情全集中于话头上,用尽心力参悟,使之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终于爆发灵性,大彻大悟。这些话头有可以用逻辑推理的,有根本没有逻辑或语义的,但都是一些不能找到答案的语句,目的仅在于生起疑情,故有“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说法。有些话头可用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参究,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我是谁?”“何为佛祖西来意?”“念佛者是谁?”“狗子有佛性也无?”等。有些话头无逻辑可寻,如“庭前柏树子”,“吃茶去”,“秦时轹钻”,“一二三四五”,“非梁陈”,特别是马祖道一的“藏头白,海头黑”,根本不能用逻辑推理去理解是个什么意思。这些话头,其要害在于生起疑情后,理性思维增而又增,增得头脑承受不住,从而截断意识流,激起灵性思维而开悟。湛愚老人《心灯录》云:“参语句,最妙在去不得,更妙在于罢不得。”“古德想出参语句之法,直要人当下即超入如来之地。更妙在语句并无理路可思、理路可议,刹那间即将你有生来多少妄想一截即断,使你心意识去不得,不得不生疑。然这去不得之时,正是我本来面目显露之时,与十方如来觌面之时,实相无相之时。”“然而妙在此疑,此疑只隔一层纸,这疑即是你出头的要路,即是你脱生死轮回的妙法,即是你证道与诸佛相见的密因。百千万劫容易不得到这里,百千万参学之士容易不得到这里,万万不可罢手!”“然要尽力去疑,疑到极处,自然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