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层建筑结构课件5.4~
Vb?0.7ftbthbo?fyvAsvshbo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跨高比
1lnhb>2.5时
Asv?? 0.42fbh?fh?ttboyvbo?s??Vb??RElnhb跨高比≤2.5时
Vb?1?REAsv?hbo?0.38ftbthbo?0.9fyvs??? ?
5.5 剪力墙结构构造 5.5.1 剪力墙构造要求
1. 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Vw?0.25?cfcbwhw0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剪跨比λ大于2.5时Vw?11?0.20?cfcbwhw0
RE剪跨比λ不大于2.5时Vw??0.15?cfcbwhw0
RE式中Vw—— 剪力墙截面剪力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 hwo—— 剪力墙截面有效高度;
β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应按本规程第6.2.6条采用;
λ—— 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即Mc/(Vchwo),其中Mc、Vc应分别取与Vw同一组组
合的弯矩和剪力计算值
2.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不应采用单排配筋。
bw≤400㎜ 400㎜<bw≤700㎜ 700㎜<bw 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 双排 三排 四排 最少拉筋 φ6 @600 3. 不宜设置
hwbwhwbw<5的矩形截面独立墙肢;
当<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力设计值的轴压比,一、二级
时不宜大于表5.11的限值减0.1,三级时不宜大于0.6;
当hw/bw不大于3时,宜按框架柱进行截面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一般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宜沿墙肢全高加密。
4.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其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不宜超过表5.11的限值。
表5.11 剪力墙轴压比限值 三二级 轴压比 一级(9度) 一级(7、8度) 级 NfcA hwbw0.4 <5) 0.3 0.5 0.4 0.6 0.5 0.6 NfcA(
注: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剪力墙墙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A——剪力墙墙肢截
面面积;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4. 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
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范围lc及其配箍特征值λv 项目 一级(9度) 一级(7、8度) 二级 λv 0.20 0.20 0.20 lc(暗柱) 0.25hw 0.20 hw 0.20 hw lc(翼墙或端柱) 0.20hw 0.15 hw 0.15 hw
(1) lc为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1.5bw和450mm三者的较大值,有翼墙或端柱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mm;
(2) 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3倍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厚的2倍时,视为无翼墙或无端柱
(3)箍筋的配筋范围如图5.26中的阴影面积所示,其体积配箍率ρ
v
应按下式计
算:
?v??vfcfyv
一级φ8@100 二级φ8@150 式中λv——约束边缘构件配箍特征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yv——箍筋或拉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MPa时,应按360MPa计算。
(4)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范围不应小于图5.26中阴影面积,其纵向钢筋最小截面面积,一、二级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图中阴影面积的1.2%和1.0%并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
6. 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他部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
剪力墙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表5.13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 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 0.012Ac,6φ16 0.010Ac,6φ14 0.005Ac,4φ12 其他部位 箍筋或错误!链接无纵向钢筋最小量(取较大值) 0.008Ac,6φ14 0.006Ac,6φ12 0.004Ac,4φ12 0.004Ac,错误!链接无效。 4φ12 效。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非抗震
箍筋 最小直最大间径(mm) 距(mm) 8 8 6 6 100 150 150 200 最小直最大间距径(mm) (mm) 8 8 6 错误!链接无效。 6 150 200 200 错误!链接无效。 250 0.005Ac,4φ12 注:1 符号φ表示钢筋直径;
2 对转角墙的暗柱,表中拉筋宜采用箍筋。
2)箍筋的配筋范围宜取图7.2.17中阴影部分,其配箍特征值λv不宜小
于0.1。
5 非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端部应按构造配置不少于4根12mm的纵向钢筋,沿纵向钢筋应配置不少于直径为6mm、间距为250mm的拉筋。
7. 一般 剪力墙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w≥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w≥0.20%;
(2)间距≥300,直径≥φ8 宜≤
110bw
8. 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温度应力较大)
9. 剪力墙钢筋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一级、二级laE=1.15la 非抗震设计时,la;
抗震设计时,laE 2 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
三级laE=1.05la 四级laE=la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2la; 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1.2laE;
3.剪力墙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连接
一级、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加强部位,接头位置应错开,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宜超过总数量的50%,错开净距不宜小于500mm;
其他情况剪力墙的钢筋可在同一部位连接。
4. 暗柱及端柱内纵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宜与框架柱相同
5.5.2 连梁构造要求
1. 剪力墙连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Vb?0.25?cfcbbhb0
2)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跨高比
lnhblnhb>2.5时:Vb?1?0.20?cfcbbhb0
RE跨高比
≤2.5时 : Vb?1?0.15?cfcbbhb0
RE
式中Vb——连梁剪力设计值; bb——连梁截面宽度;
hb0——连梁截面有效高度;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混凝土强渡等级 ≤C50 1.0 C80 0.8 βc
2. 当剪力墙的连梁不满足最大剪压比要求时,可作如下处理:
1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使分配到的剪力减小; 2 连梁弯矩及剪力可进行塑性调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