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阿玛蒂亚森:致中国
习的重要性的提升使妇女的教育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宋朝),以印刷术、读写能力和学校教育的迅速扩展为标记,新儒家在明代得到了发展。”13
6.
中印在公共卫生保健上的交流尽管鲜为人知但却意义重大。法显于公元401年到达印度之后,他对当时的卫生制度表示出相当大的兴趣。5世纪巴特那的那些卫生医疗的市政设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国家所有的贫穷和困苦的人,包括那些生病的人,都可以来到那些房子里,在那里他们会得到无微不至的
25
帮助,医生也会检查他们的病情。他们可以得到他们所必需的食品和药品,并且自由自在;而一旦当他们好了之后,就可以自己离开。14 不管这种对5世纪巴特那的诊所的描写是不是太过夸张(但看起来的确很有可能),但非常明显,法显想要从这个国家学习公共卫生预防的知识。 2 个半世纪之后,义净也被卫生保健吸引了,在他关于印度的论著中有三章是关于卫生保健的。他对印度卫生保健实践的印象比对印度的医学知识要来得深。当旨在减轻痛苦和不适的药物治疗给了印度人信心之后(例
26
如:“酥油、油、蜂蜜和糖浆能够减轻感冒的症状”),义净总结到:“在针灸医术和搭脉治疗上,中国从来就没有超越过(印度);而延长生命的药只在中国才有。”在另一个方面,他写到需要从印度的卫生保健中学习很多东西:“在印度优质的白布被用来过滤水,在中国就可以用上好的丝绸”,还有“在中国,吃的鱼和蔬菜都是没有煮过的,而印度人从不这样。”当义净返回中国,那个他魂牵梦萦的祖国(他甚至反问自己:印度的五个地区里,难道会有一个人不羡慕我中国吗?),即便如此,他还是指出中国在卫生保健方面要向印度学习。
27
7.
公共卫生是一个国家可以从另外一个国家学习的主题,毫无疑问今天印度需要向中国多多学习。实际上,几十年来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都超过了印度人。尽管这样,2个世纪以来平均寿命提高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更有价值的故事。中国解放后不久,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就开始提供广泛的卫生保健,但在那个时候一切都不如印度。到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经济改革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比印度人长14年了。 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印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