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牛奶和乳制品中唾液酸的测定
酸释放程度并不低于其他酸水解时唾液酸的释放程度。因此与比起酶水解,甲酸水解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酸水解中的硫酸水解法虽然效率也很高,但是与甲酸水解相比,其RF值较低且有伴随峰。因此最终选择了甲酸水解的方式。 我们可以从Fig.2上看到甲酸水解的优势。从对牛奶中唾液酸分析的结果上看,其对牛奶中唾液酸的检测的最终结果比起Tang, Puente 和及Kargin Kiral等人的结果要高,很可能是因为甲酸水解方式快速,损失小,水解过程中较稳定等的原因。从这一方面说,作者得到的结果可信度更高。对于将其应用于实践和快速灵敏的对奶制品进行检测来说,因为甲酸水解的应用,要比其他方法更有可行性。 <4>DMB衍生反应的条件:
这应该不算这项研究的优点,因为80?C下的衍生反应,可能会提高荧光检测器的检测限,因此对Neu5Gc(含量在通常5%以下)的检测可能会造成不灵敏的现象。但是这么做能满足作者的目标—--快速。该条件下,只需50min就可完成唾液酸的衍生反应,而Hara等人在50?C下需要2.5h才能达到相似的结果,因此说在应用的方面,提高温度有其实际的意义。 ③缺点:
<1>因为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奶制品,因此虽然已知牛奶中唾液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结合糖,但对于配方奶粉,羊奶等,却并未考虑到人工添加其他形式的唾液酸结合物(糖脂,糖蛋白等)和不同动物奶中唾液酸结合形式可能不同等因素。虽然甲酸也能水解糖蛋白结合的唾液酸,但作者也未考虑到其他水解方式是否比甲酸水解糖蛋白更有效。也许这也就是作者对山羊奶和绵羊奶中唾液酸检测结果值较低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山羊奶和绵羊奶品质不同的缘故,因为无法验证,故只好大胆猜测)。作者若能将各样本中的唾液酸结合物的形式列出并进而再进行分析,数据会更加有效。参考
<2>正像作者在自己的文章中说的一样,该方法对WPC和酸奶的最终不确定度过大,是缺点之一。对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使其适应唾液酸高含量的WPC和改正酸奶的回收率及中间重现性出现的问题,将使该方法更好的进行应用。 <3>虽然说作者始终以Hara等人的实验步骤作为对比进行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Hara等人所进行的是人和鼠血清的唾液酸研究,并且是对五种不同的
唾液酸进行分离分析,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作者虽然能快速有效地对奶制品中的唾液酸进行分离分析,但是不能简单的将自己的实验与Hara进行比较,应该对Hara等做的研究在自己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做出适当的说明,从而在将自己的方法列出,同时再将其它的进行牛奶或奶制品中唾液酸研究的实验方式进行对比,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④评价:这项对奶制品中唾液酸的研究可以说很完善,与国内
S. Hara, M. Yamaguchi, Y. Takemori, K. Furuhata, H. Ogura, M. Nakamura, Determination of mono-O-acetylated N-acetylneuraminic acids in human and rat sera by fluorometri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 Biochem. 179 (1989) 162–16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