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科技大学过程流体机械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第四章 泵 气蚀的机理
在泵内K点,静压pk (叶片入口附近)最低。
若pk≈ pv,接近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液体汽化、气体逸出,会产生气泡。 气泡进入高压区域时,周围液体高速冲击气泡,使局部压力剧增,可达数百大气压。 液体相互撞击,严重阻碍液体正常流动。
如果气泡在叶轮壁面撞击溃灭,金属表面会受到疲劳和剥裂。 如果气泡/液体存在氧化气体,会产生电化学腐蚀作用。
上述液体汽化凝结、高压高频冲击,造成金属材料机械剥裂和电化学腐蚀的综合现象称为气蚀。
气蚀的严重后果
汽蚀是水力机械的特有现象,后果很严重。 使过流部件出现剥蚀破环,能造成叶轮破裂。 叶片入口→叶轮出口
表面麻点→槽沟→蜂窝→鱼鳞→叶轮盖板穿孔 使泵性能下降
汽蚀使泵性能下降明显 使泵产生噪音和振动
气泡溃灭时,液体相互撞击,产生噪音(噼啪)。 是水力机械向高速发展的障碍
液体流速越高,静压越低,容易产生汽蚀。汽蚀的机理还没有彻底搞清楚。 汽蚀余量及判别式
发生汽蚀取决于泵以及吸入装置。pk≤pv时,产生汽蚀 汽蚀机理
在叶片入口附近K点,若pk≈ pv,会产生气泡。
在高压区域,周围液体高速冲击气泡,使局部压力/温度剧增,产生化学/电化学反映。 汽蚀危害
对叶轮/泵壳产生冲击/疲劳/腐蚀。 使泵性能下降。 产生噪音、振动。
提高泵抗汽蚀能力的措施
(1)提高离心泵本身抗汽蚀的性能 ②采用前置诱导轮,如图所示。 ③采用双吸式叶轮。
④设计工况采用稍大的正冲角。 ⑤采用抗汽蚀的材料。 (2)提高进液装置汽蚀余量 ①增加储液罐液面上的压力。 ②减小泵前吸上的安装高度。 (2)提高进液装置汽蚀余量 ③将吸上装置改为倒罐装置。 ④减小泵前管路上的流动损失。
缩短管路;尽量减少弯道和阀门,以减少流动阻力。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
H-Q特性曲线; N-qV曲线; η-qV曲线; NPSHr-qV曲线;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H-Q曲线 是选择和使用泵的主要依据。
“平坦型”—扬程随流量变化不大; “陡降型”—扬程随流量变化较大; “驼峰型”—容易发生不稳定;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N-qV曲线
N-qV曲线是选择原动机和操作启动泵的依据。 原动机功率应在最大功率上留有余量。
要启动泵时,应关闭出口调节阀,此时泵功率最小。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η-qV曲线 是检查泵工作经济性的依据。 泵尽量在高效区工作。
最高效率点,也称额定点,或设计工况点。 最高效率以下7%区域,称为高效工作区。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NPSHr-qV曲线 是检查泵是否发生汽蚀的依据。 通常取最大流量下的NPSHr。
根据吸入装置,考虑安全余量,确定安装高度。
泵工作时,注意监控吸入口的真空压力读数。使之不得超过允许吸上真空度。 4.8 泵的选用 按照用户要求;
根据现有的泵系列谱;
性能要求、安全可靠、经济性能; 操作维护方便;
尽量不重新设计和制造; 选用原则
根据所输送的流体性质选择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泵。 流量、扬程必须满足工作中所需要的最大负荷。 从节能观点选泵,一方面要尽可能选用效率高的泵,另一方面必须使泵的运行工作点长期位于高效区之内。
为防止发生汽蚀,要求泵的必须汽蚀余量NPSHa小于装置汽蚀余量NPSHa。 按输送工质的特殊要求选泵,考虑易燃、易爆、有毒。
所选择的泵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与维修、体积小、重量轻、设备投资少等特点。 当符合用户要求的泵有两种以上的规格时,应以综合指标高者为最终选定的泵型号 性能要求
扬程变化大的,选用扬程曲线斜率大的混流泵、轴流泵较适宜; 流量变化大的宜选用扬程曲线平缓、压力变化小的离心泵。
如果考虑吸水性能,双吸泵较为优越。选用立式泵,并把叶轮部位置于水下,对防止汽蚀是有利的。 介质要求
根据输送流体的性质(粘性、易燃、易爆、腐蚀、温度)选用不同类型的泵; 叶片泵输送粘性流体,μ↑时,q↓,H ↓,N ↑; 容积泵输送粘性流体, μ↑时, q ↑,η ↓; 输送含气液体时, q↓, H ↓, η ↓; 输送低温液化气时,密封要严格且耐低温;
不允许泄露的液体输送,考虑选用磁力驱动泵或屏蔽泵; 输送腐蚀介质时,可以考虑非金属泵,或金属防护泵; 利用“泵型谱”选择
要求的流量、扬程的在系列型谱上的交点M。 如果落在四边形内,可以确定泵型号。
如果在四边形外,采用切割叶轮直径或降低转速改变性能。 偏离较大时,采用串、并联或出口阀调节。 利用“泵性能表”选择
根据初步确定的泵的类型,查找与所需要的流量和扬程相一致或接近的一种或几种型号泵。 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都能满足基本要求,再对其进行比较,权衡利弊,最后选定一种。 如果在这种型式泵系列中找不到合适的型号,则可换一种系列或暂选一种比较接近要求的型号,通过改变叶轮直径或改变转速等措施,使其满足适用要求。 选型方法及步骤
收集原始数据:针对选型要求,搜集所输送介质、流量、扬程参数以及泵前后设备的有关参数的原始依据。
泵参数的选择及计算:根据原始数据和实际需要,留出合理的裕量,合理确定运行参数,作为选择泵的计算依据。
选型:按照工作要求和运行参数,采用合理的选择方法,选出均能满足适用要求的几种型式,然后进行全面的比较,最后确定一种型式。
核算:型式选定后,进行有关校核计算,验证所选的泵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如所要求的工况点是否落在高效工作区,NPSHa 是否大于NPSHr 等。 《过程流体机械》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掌握的内容:
① 熟练掌握过程流体机械的概念; ② 掌握流体机械的分类及特点; 了解的内容
① 流体机械的用途及地位; ② 流体机械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容积式压缩机 掌握的内容:
① 往复式压缩机的组成;
② 熟练掌握压缩功和多级压缩,以及相关计算; ③ 气阀,密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④ 容积式压缩机的主要热力性能与各结构参数; ⑤ 熟练掌握容积式压缩机的调节方式及其控制; ⑥ 压缩机的分类。 了解的内容
① 辅助设备组成和特点;
② 动力性能;
③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④ 螺杆压缩机,单螺杆压缩机与滑片压缩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⑤ 往复式压缩机的选型。 第三章、离心压缩机 掌握的内容:
① 离心压缩机的典型结构与特点;
② 熟练掌握离心压缩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计算; ③ 级内的各种能量损失;
④ 多级压缩的必要性和原理;
⑤ 功率与效率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 ⑥ 离心压缩机的性能;
⑦ 压缩机的各种调节方法及其特点; ⑧ 轴向推力的产生和平衡措施;
⑨ 抑振轴承,轴端密封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 ⑩ 压缩机的选型分类及选型的基本设计计算。 了解的内容
① 工质为实际气体时的计算方法; ② 三元叶轮的应用;
③ 相似理论在离心压缩机中的应用; ④ 附属系统;压缩机的控制; ⑤ 叶轮强度和转子临界转速; ⑥ 离心压缩机机械故障诊断。
⑦ 选型的基本原则和选型方法。 第四章、泵 掌握的内容:
① 离心泵的典型结构、分类及命名方式; ②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方程;
③ 熟练掌握离心泵的汽蚀及预防措施; ④ 离心泵的性能及调节; ⑤ 泵的选用原则。 了解的内容
① 泵的分类与泵的用途; ② 离心泵的启动与运行; ③ 相似理论在泵中的应用; ④ 泵的选型方法及计算步骤;
⑤ 轴流泵,旋涡泵,杂质泵,往复活塞泵,螺杆泵,滑片泵,齿轮泵的结构、工作原 理,以及各自的特点。
过程流体机械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液体从泵入口流到出口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的三种损失有流动损失、流量损失和( A )。
A.机械损失 B.尾迹损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