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化学练习
[练习题]1
一、A型单选题
1.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C
A. 丝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2.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D
A.粘度下降 B.溶解度增加 C.颜色反应减弱D.丧失原有的生物学活性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3.影响蛋白质在液体中溶解的因素是C
A.蛋白质溶液有分子扩散现象 B.蛋白质在溶液中有\布朗运动\ C.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水化膜和同种电荷D.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大E.蛋白质分子量小 4.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 B.二、三级结构决定四级结构 C.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结构D.无规则卷曲是在一级结构上形成的 E.α螺旋又称为二级结构
5.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A)A.肽键 B.氢键C.盐键D.疏水键E.范德华力 6.蛋白质多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C
A.从3’端到5’端 B.从5’端到3’端 C.从N端到C端D.从C端到N端E.以上都不是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A.L-α-氨基酸 B.D-α-氨基酸 C.L-β-氨基酸D.L,D-α-氨基酸E.D-β-氨基酸 8.蛋白质的等电点是E
A.蛋白质溶液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蛋白质溶液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D.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蛋白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 9.Tm值愈高的DNA分子,其碱基组成的特点是A
A.G+C含量愈高 B.A+G含量愈高C.A+C含量愈高D.A+T含量愈高 E.T+C含量愈高 10.核酸各单位之间主要的连接键是C)A.二硫键B.糖苷键C.磷酸二酯键D.肽键 E.氢键 11.下列关于DNA碱基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不同生物来源的DNA碱基组成不同B.同一生物不同组织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C.生物体碱基组成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D.A和C含量相等E.A+T=G+C
12.通常既不见于DNA又不见于RNA的碱基是B)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 1 -
13.DNA中碱基对之间的关系是 C
A.A=G,C=T B.A=T,G=C C.A=T,G?C(三横是如何表示?G与C形成3个氢键) D.A-T,G=C E.A=U,G?C(三横是如何表示?G与C形成3个氢键) 14.DNA变性是指D
A.多核苷酸链解聚 B.DNA分子由超螺旋转变为双螺旋
C.分子中磷酸二酯键断裂D.互补碱基间氢键断裂E.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糖苷键断裂 15.分子结构中具有反密码环的核酸是D)A.DNA B.mRNA C.rRNA D.tRNA E.hnRNA 16.下列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C
A.是DNA的二级结构B.双股链相互平行、走向相反C.碱基位于双螺旋外侧 D.碱基间以非共价键相连E.磷酸与脱氧核糖组成了双螺旋的骨架 17.底物浓度达到饱和时,再增加底物浓度C
A.反应速度随底物增加而加快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底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增加抑制剂时,反应速度反而加快E.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
18.某一酶促反应的速度为最大速度的80%时,Km等于E)A.[S] B.1/2[S] C.0.4 [S] D.0.8[S] E.1/4[S] 19.反竞争性抑制剂具有的动力学效应是D
A.Km值升高,Vmax不变 B.Km值降低,Vmax不变 C.Km值不变,Vmax升高 D.Km值减小,Vmax降低 E.Km值不变,Vmax降低 20.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是指B
A.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 B.位于活性中心以内或以外的,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 C.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D.维持分子构象所必需的基团 E.构成全酶分子所必需的基团
21.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A)A.催化基团B.调节基团C.诱导基团D.结合基团E.变构基团 22.辅酶的功能是C)
A.增强酶蛋白的特异性B决定酶蛋白的特异性C参与酶促化学反应D激活底物E提高酶的活化能 23.有关酶的描述正确的是E
A.同工酶是一组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酶B.诱导酶是指细胞中固有而含量又多的酶
C.在酶的活性中心中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才直接参与酶的的催化反应D.催化反应的初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 E.非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酶促反应速度,而不改变该酶的Km值
24.辅酶NAD+和NADP+中含有的维生素是C)A.Vit B1 B.Vit B2 C.Vit PP D.Vit B6 E.Vit B12
- 2 -
25.糖酵解时,下列代谢物中能生成高能磷酸键使ADP生成ATP的代谢对是B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1,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D.?-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E.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6.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B A.6-磷酸果糖B.6-磷酸葡萄糖 C.1-磷酸葡萄糖 D.3-磷酸甘油醛E.1,6-二磷酸果糖 27.糖异生的概念是 E )
A.葡萄糖转变为胆固醇B.葡萄糖转变为脂肪C.葡萄糖转变为核糖 D.葡萄糖转变为氨基酸E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8.三羧酸循环中有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B A.琥珀酸 ?? 延胡索酸B.α酮戊二酸 ?? 琥珀酸 C.延胡索酸 ?? 苹果酸 D.苹果酸 ?? 草酰乙酸 E.柠檬酸 ?? α-酮戊二酸 29.糖原合成中葡萄糖的活化形式为A
A.UDP-葡萄糖B.CDP-葡萄糖C.1-磷酸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E.6-磷酸葡萄糖 30.指出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A
A促进糖的异生B促进糖转变为脂肪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D促进糖原合成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31.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异生步骤是B A.乳酸??丙酮酸B.丙酮酸??草酰乙酸 D.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32.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 D
A.6-磷酸葡萄糖B.NADH+H+C.FADH2 D.NADPH+H+E.3-磷酸甘油醛 二、B型单选题
A.四级结构形成B.四级结构破坏C.一级结构破坏D.一级结构形成 E.二、三级结构破坏 1.亚基聚合时出现 A 2.亚基解聚时出现B 3蛋白质变性时出现E 4蛋白酶水解时出现C 5人工合成多肽时出现D
A.双螺旋结构B.超螺旋 C.三叶草型 D.倒L型 E.碱基排列顺序 6.核酸的一级结构是E7. DNA的二级结构是A
8.DNA的三级结构是 B 9.RNA的二级结构是 C10.RNA的三级结构是 D
A.占据酶活性中心阻止底物与酶结合B.能较牢固地与酶活性中心有关必需基团结合 C.较牢固地与酶分子上一类或几类必需基团结合D.酶可以与底物,抑制剂同时结合 - 3 -
E.抑制剂能与酶-底物复合物[ES]结合,不能与游离酶结合
11.竞争性抑制剂作用是 A 12.反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是 E 13.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是 D
A.糖酵解 B.糖原分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糖异生 E.三羧酸循环
14.提供NADPH的代谢途径是C 15.体内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共同途径是 E 16.提供核酸合成原料的代谢途径是 D
A.乙酰辅酶A B.丙酮酸 C.葡萄糖-1-磷酸 D.草酰乙酸 E.磷酸二羟丙酮
17.糖原合成和分解的交汇点是 C 18.糖酵解和乳酸异生成糖的交汇点是 B
19.三羧酸循环与丙酮酸异生成糖的交汇点是D 20.糖、脂肪酸、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共同交汇点是A X型题
1.关于蛋白质的组成正确的是ABCD
A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B.可水解成肽或氨基酸C.含氮量约为16%D.由α氨基酸组成 2.蛋白质分子在280 nm波长处的最大光吸收由下列哪些结构引起的ABC A.苯丙氨酸的苯环B.酪氨酸的酚基C.色氨酸的吲哚环D.组氨酸的异吡唑环 3.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解离状态表现为.BCD
A.蛋白质分子处于不解离状态B.同一蛋白质分子正负解离相等C.整个蛋白质溶液呈电中性 D.具有相等量的正、负解离分子 4.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些效应.
BCD A.减色效应B.增色效应 C.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增加D.黏度降低 5. 下列关于核酸分子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CD
A.不同来源的两条单链DNA,只要它们有大致相同的互补碱基序列,它们即可结合,形成局部双螺旋 B.RNA也可与其编码的多肽链结合形成杂交分子C.DNA也可与RNA杂交形成双螺旋 D.杂交技术可用于核酸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6.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ABD
A.5’末端接m7Gppp B.3’末端是多聚腺苷酸尾巴C.3’末端是CCAD.含有遗传密码 7.酶的变构调节.ABC
A.无共价键变化B.构象变化C.作用物或代谢产物常是变构剂D.酶动力学遵守米氏方程 8.关于酶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活性易受pH、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B.使反应加速达到平衡点C.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D.有高度特异性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