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2青海省海东临空物流园区总体规划(8.30) - 图文
青海省海东临空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能不相符合的使用。
(2)新建道路应按照规划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以保障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
(3)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关规定向外侧退让。退让范围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
(二)城市黄线 1、城市黄线的划定
“黄线”是指用于划定须保护的公共交通场站、社会停车场、市政设施及电力走廊的位置和保护范围的控制线。
2、黄线控制要点
(1)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或减少城市黄线的范围。 (2)在城市黄线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市基础设施;
其他损坏城市基础设施或影响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三)城市蓝线
城市蓝线是指在总体规划和相关上位规划的基础上,确定河流、水渠的界线
和控制范围。
本规划区内的蓝线为规划区内泄洪沟两侧20米范围内。 (四)城市绿线 1、城市绿线的划定
城市绿线是指规划区内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规划确定的绿线包括:各类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道路广场用地范围。
2、绿线控制要点
(1)要严格保护位于绿线范围内绿化植被和生态林地的面积,加强绿化尚未覆盖地区的绿化造林工作。
(2)办公管理区绿化应结合中心广场布置,其绿化规模为强制性指标,具体位置和形态为指导性指标。
(3)在绿线控制范围内,允许安排与绿地功能相关的设施,严禁与绿化用地功能无关的建设活动。位于绿线控制范围内与绿地功能无关的建设项目等,应逐步迁出绿线控制范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34
青海省海东临空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第五章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规划原则
(1)铁路运输
规划区南侧紧临兰青铁路,兰青铁路承担着园区内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本次规划一条货运铁路专线与兰青铁路相接,线路接入既有的曹家堡车站,园区的铁
物流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应贯彻“物流运输系统一体化”原则,处理好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转换关系,实现运输物流系统的便捷高效。同时,在功能分区和布局上,根据企业运输量大小及产品状态,合理布局,减少运距和转换环节,避免不必要的交通量和运费,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园区交通的高效运转。
路专用线货站场设在规划区北侧,占地约140亩。
(2)公路规划
园区目前现状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为机场至西宁方向的一条东西走向的二级公路,本次规划结合用地将此道路进行改扩建,与兰西线基本平行,按主干道的标准进行规划,作为园区联系西宁及兰州方向的一条东西向的生活型主干道。
在规划区的南侧正在规划建设的南绕城高速,在园区西侧规划一条交通型主干道下穿兰青铁路、跨过湟水河与南绕城高速平西经济区相接,形成一条南北向
二、对外交通规划
目标:构建具有铁路、公路、机场的立体型综合交通体系
的对外交通主干道。
1、交通发展策略
在哈拉直沟西侧规划一条通往互助县城的南北向旅游二级公路。
加快现有的对外公路的改扩建工作,提高公路等级,充分考虑园区内主要道
(3)航空运输
路与兰西高速公路、南绕城高速的衔接关系;加快建设铁路货运专线,充分考虑
曹家堡机场位于规划区东侧,规划区内的道路与航空物流区相接,便于园区
与兰青铁路的衔接关系;考虑与曹家堡机场航空物流的衔接;使高速公路、铁路、
内货运通过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与物流园区整体布局,既紧密结合,又尽量减少对外交通对工业园区的干扰,从而建立起铁路、公路、航空等多式联运的交通系统,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运输保障。
2、对外交通规划
三、园区内部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 (1)现状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35
青海省海东临空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园区位于兰青铁路以北的平西经济开发区内,基本上是北高南低的地形,北侧为山,南侧有兰青铁路、湟水河、蓝西高速、南绕城高速,西侧有哈拉直沟、东侧为曹家堡机场。园区现有一条从机场至西宁的二级公路,在规划区内长约6.5km。
园区内另有少量乡村道路,及一条通往互助县城的过境公路。 (2)现状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区的南侧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对园区向南方向的阻隔较大,与南面缺乏联系;目前的一条东西向现状路等级低,对用地分割太大;作为园区准现状的铁路货运专用线,对园区道路的线形和高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2、道路交通规划目标及原则 (1)目标
加强南北两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园区内部交通系统及内外部交通的合理衔接。做到区内车辆与过境车辆分流,避免相互干扰,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2)原则
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总体用地布局相适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具有超前性。
加强与经济开发区其他工业园区之间的联系,完善园区内部的道路网络,合
理布局客、货流吸引源。处理好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转换关系,实现运输物流系统的便捷高效。
明确城市道路的各种功能,合理划分主干道、次干道以及交通性干道,按人车分流、机非分流、客货分流的原则规划道路网络。
充分结合现状,实现近、远期结合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各种动静态交通设施。 3、道路规划布局
依据《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临空综合经济园总体规划》,结合现状企业用地、规划用地布局、用地条件等因素进行道路规划。本次规划园区路网系统由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构成,道路系统型式采用“方格网+自由式”。其主要的路网骨架是 “两横三纵一环”格局。由于将要入驻的工业企业性质、用地规模、主导产品等因素的不确定性,用地的弹性较大,一般来讲,工业项目占地相对较大,为了今后能够满足大型企业入驻的需要,也为了规划管理部门方便操作,规划中只表示出主干道及次干道和起着重要交通功能联系的支路。次干道和支路进行弹性控制,在满足交通功能的情况下可根据用地的需要进行调整。
两横
东西向机场路,宽度为30米,为生活型干道;
沿山根靠物流园区货运站布置的东西向主干道,宽度为30米,为交通型干道。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36
青海省海东临空物流园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三纵
旅游通道,宽度为20米,又为过境路;
空港物流区东侧南北向干道,宽度为30米,为生活型干道; 联系高速路出入口的南北向干道,宽度为30米,为交通型干道。 一环
由机场路、旅游通道、空港物流区南北向干道、沿山根东西向干道组成的园区环形道路。
4、规划道路技术标准
24m道路:4m+16m+4m 20m道路:3m+14m+3m 12m道路:2m+8m+2m
规划道路统计表
路网密度道路类别 红线宽度(m) 长度(km) (km/km2) 主干道 次干路 支 路 合 计 次干道 6 支路 7 30 20、24 12 14.63 7.78 3.05 25.46 2.10 1.12 0.44 备 注 (1)设计行车速度 主干道40~60公里/小时; 次干道40公里/小时; 支路30公里/小时。
(2)最大纵坡度和最小纵坡度
设计行车速度(km/h) 最大纵坡推荐值(%) 主干道 6 (4)交叉口形式规划
根据规划道路等级、交通流特征,结合现状情况,确定规划道路的交叉口形式。空港物流区东侧道路与东西向主干道、兰青铁路采用上跨式立交;联系高速路出入口的南北向干道与东西向主干道、兰青铁路采用下穿式立交;东西向主干道与兰青铁路相交采用上跨式立交。铁路货运专用线上跨规划道路。规划主干道
最小纵坡度不小于0.3%。 (3)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组织 30m道路:3m+24m+3m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3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