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晶体管音频功放音质不好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转换速率指音频设备对猝发声信号或脉冲信号的跟踪或反应能力,是反映功放电路瞬态应变能力的重要参数。转换速率过低引起的瞬态失真是由于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跟不上输入信号的迅速变化而引起的。如果给放大器输入一个足够大的脉冲信号时,其电压的最大变化速率应是电压上升值与所需时间之比,单位是每秒上升多少伏,写成数字表达式为SR=V/μs。SR对高保真功放来说,它直接影响放大器的瞬态响应和反应速度,SR值高的功放,解析力、层次感及定位感都好,听感佳,重放流行音乐更是如此。SR数值的大小与功放的输出电压和输出高频截止频率等有关,输出功率大的,SR值就大;高频截止频率高的,SR值也大,优质功放的SR值可达100V/μs。为了提高功放的SR值,通常采用超高速、低噪声的管子,但SR值过高,易使电路自激,稳定性变差。此外,前级电路的SR值不应高于后级电路,否则易引起瞬态互调失真。顺便多说几句,功放的SR可用示波器来估测,方法是先给音频功放馈送一方波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其输出信号波形前沿上升至额定值所需时间,所得的结果用V/μs表示便是转换速率的大小。显然,如果音频功放能够很好地处理方波信号,那就表明它具有很好的转换速率和较宽的频率特性。 4.交流接口失真
交流接口失真是由扬声器的反电动势通过线路反馈到电路而引起的。改善这种失真的方法有:1)减少电路级数,适当加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电流;2)选择适合的扬声器,使阻尼系数更趋合理;3)采用大容量优质电源变压器,并适当提高滤波电容的容量,在滤波电容上并联小容量CBB电容。
此外,由于电路直流工作点选择不当或元器件质量不高,还会出现另一些非线性失真,诸如交叉失真和削波失真,它们均可以引起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交叉失真又称为交越失真,它是对推挽功放而言的,主要由乙类推挽功放中的功率管起始导通非线性而引起的,特别是在小电流的情况下,其输出电流在交界处产生非线性失真,且信号幅度越小,失真越严重。削波失真是功放管动态范围不够,由饱和导通引起大信号被限幅削波而造成的,削波失真产生了大量超声波,使声音变得模糊而抖动,听久了使人头痛。减小交叉失真常用的方法,是适当提高推挽输出管的直流工作点;而改善削波失真的措施,一般是适当加大电路的线性工作范围。
功率放大器晶体管选择- -
进行功率放大器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选择晶体管,选择晶体管时,应当根据电路设计要求,晶体管参数和现实条件进行。功率放大器选型的基本要求有:
1、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为了得到大的功率输出,应当选用热阻小,电流容量大,效率高,输入和输出阻抗匹配能力好的晶体管。比如应当选用集电极耗散功率比所需要的输出功率大一倍以上的功率晶体管。并设法使耗散功率在晶体管内部的分布要均匀,这样即可以降低热阻,又可改善晶体管的热稳定性和效率。这一般是通过在晶体管管芯内制作适当阻值的发射极镇流电阻来实现的。
2、非线性失真要小:这一点前面第三章有详细的讲述,选用的功率放大器晶体管非线性失真越小,越可以保障系统的性能和稳定,同时可以减小电路的复杂度。
3、效率要高,功率增益高:提高晶体管的功率增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采用功率增益大的晶体管可以减少放大器的级数,从而减少了电路元件数目,这样就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成本。采用功率增益大的晶体管还可以在高频输入信号功率较小时,达到预期的输出功率指标。因而有利于提高放大器的总效率。
4、要充分考虑功放管的散热:通常这一点放大器厂家都会根据应用的场合考虑到其散热问题。
为什么op耳放普遍采用失真较大的正相(+)输入负反馈接
法?
常见op耳放系统如c&c、ppa、PIMETA、META42、sm3、mini3等等,普遍都是采用 正相输入负反馈接法。不过,我最近在一家国外网站看到一篇文章,对lm4562、 ne5532等op的频响曲线测试数据表明,采用反相(-)输入失真明显低于正相(+ )输入,尤其在15khz-20khz,正相(+)输入曲线上升明显,反相(-)输入则
比较平直。
我自己试着两种换接法实际听音乐比较,分别用lm4562、ad829、
lt1364、el2244等op,类似ppa,op电压放大+buffer,感觉反相输入接法声音更 加真实,也很耐听(个人就喜欢无味精的真实声音)。我个人推测,虽然常见op 耳放采用了一些如配平输入电阻等方式来避免+、-两端阻抗不匹配等问题,但效 果没有完全避开了输入阻抗匹配问题的反相输入接法好。我的疑问是:既然反相 输入失真较小,为什么op耳放还要普遍采用失真较大的正相(+)输入负反馈呢 ?仅仅因为正相输入阻抗可以拉很高还是有其他原因,请高手指教。有没有其他
烧友也试过反相输入op耳放系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