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2 3 4 5 6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大气污染 水化学、水污染 电化学、金属腐蚀 物结构基础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总计 10 6 8 8 8 48 10 4 10 8 10 48 2 2 2 8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时间安排
1 实验要求:
(1)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原理、操作的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完成预习报告。 (2)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及时整理、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和数据。 (3)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实验室整洁安静,仪器安置有序,注意节约和安全,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4)实验完毕后,洗涤、清理仪器,切断(或关闭)电源、水阀和气路。 2 实验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序号 1 2 3 4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气体常数的测定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沉淀反应 总计 基础性 综合性 综合性 验证性 2 2 2 2 8 实验(上机)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学时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普通化学》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在此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基础化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并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的工程材料课程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物理化学》、《材料性能学》、《金属材料学》、《材料腐蚀与防护》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六、本课程的特点及教法、学法建议
《普通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非化工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是为实现教学内容整合和结构优化而设置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的基本原理。课程内容较多,对学生来说要学的东西很多,压力较大。
7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好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在授课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①在学完相应的章节后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②各章都布置思考题和习题;③除了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外,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如教材中各章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和课外阅读的文献资料,让学生自选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参考文献等。
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纲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该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在课堂讲授中,要注意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图表、模型、标本、电化教具等直观教具,以提高课堂讲授的质量。
对学生来说,习题课和作业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应严格要求并加强指导,使其在巩固、运用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㈠ 考核类型:考查。 ㈡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闭/开卷笔试)与平时成绩。
2 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20%)、实验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3 期末考试命题要求:笔试命题要有一定的题量以及知识点覆盖面,并要体现重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及其比例为:识记占10%、理解占30%、掌握与应用占20%,分析与综合占40%。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命题采用选择、填空、简答、应用等题型。
八、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㈠ 教材:
《普通化学》(第六版),王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㈡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陈林根,高教出版社,2011 2 《无机化学》(第四版),方文军,高教出版社,2011 3 《普通化学》(第五版),徐端均,高教出版社,2009 4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贾之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
《机械制造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Founda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A) 课程编码:A89101 课内教学时数:64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开课单位:机电信息系 修订人:刘鹏 审核人:张伟
修订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机械制造基础A》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既强调基本理论和概念,更注重生产操作技能的培养。本课程旨在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领域中工程材料及热加工方面最基础和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化的技术创新意识,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任务:本课程旨在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前提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领域最基础和最基本的专业技术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化的技术创新意识,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一般性能,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掌握零件及其毛坯的主要形成方法和热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使学生具有选择零件毛坯、材料、热加工成型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绪论
㈠ 基本要求 介绍金属材料热加工性能。 ㈡ 教学重点 理解金属材料各性能。 ㈢ 教学难点 掌握热加工金属材料的应用。 ㈣ 教学内容
1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9
2 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3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
㈠ 基本要求 熟悉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掌握五大常规力学性能。 ㈡ 教学重点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㈢ 教学难点 理解五大性能之间的关系。 ㈣ 教学内容 1 材料的种类 2 材料的性能
第二单元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㈠ 基本要求 了解金属结晶、过冷现象、了解固溶体、金属化合物、铸锭的组织结构及同素异构转变等。
㈡ 教学重点 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㈢ 教学难点 从理论上认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㈣ 教学内容 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 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 3 纯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4 合金的相结构
第三单元 二元合金相图及应用
㈠ 基本要求 了解相图中温度-成分-组织之间的关系。 ㈡ 教学重点 共晶反应、共析反应、包晶反应。 ㈢ 教学难点 掌握铁碳相图在热加工工艺中的应用。 ㈣ 教学内容 1 相图的建立 2 铁碳合金相图 3 碳素钢
第四单元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㈠ 基本要求 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变化与力学性能变化的关系。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