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㈣ 教学内容 1 偏析的表征 2 偏析的计算 3 偏析的控制 4 铸件的气体 5 铸件的气孔 6 铸件的气孔控制 7 铸件的夹杂的表征 8 铸件的夹杂的控制及影响 9 铸件收缩原理 10 缩孔和缩松 11 缩孔和缩松控制 12 铸件的热裂 13 热裂的特征 14 热裂原理 15 热裂控制
16 铸造应力概念及影响 17 铸造应力计算。
三、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单元 总 内容 学 时 绪言 金属固态相变基础 钢中奥氏体形成 珠光体变 马氏体相变 贝氏体相变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2 4 4 4 4 4 4 讲授 2 2 4 4 4 4 4 实验 上机 学时安排 课程 设计 其它 1 2 3 4 5 6 35
7 8 9 10 11 钢中的回火转变 合金的脱溶沉淀与时效 液态金属 液态金属的凝固和结晶 铸件的缺陷 总计 6 4 10 8 10 64 6 4 10 8 10 64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学完《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讲授,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本课程的特点及教法、学法建议
钢中奥氏体形成、马氏体转变、凝固、结晶等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过冷奥氏体转变图和单相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以及共晶合金的结晶方式是本课程的难点,由于需要讲授各种热加工工艺原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比较大,讲课时要突出重点,由于学时所限,教学内容可以有所选择。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和掌握好课程内容,我们要求①在学完相应的章节后进行课后复习和讨论;②各章都布置思考题和习题;③除了指定的教学参考书外,学生可查阅有关资料,如教材中各章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有教师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献资料、学生自选自学参考文献等。
六、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㈠ 考核类型:考试 ㈡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包括期末考试(闭卷笔试)与平时成绩。
2 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最终成绩的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注:最终成绩的构成比例以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定为依据。
3 期末考试命题要求:笔试命题要有一定的题量以及知识点覆盖面,并要体现重点;试题的难度要求及其比例为:识记占10%、理解占50%、掌握与应用占30%,分析与综合占10%。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命题采用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分析题等题型。
七、建议使用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㈠ 教材:《材料热加工理论基础》,杨觉民,上官晓峰,西安工业大学自编教材 ㈡ 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热处理工艺学》 赵连成,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36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计算机传热凝固解析入门》 大中逸雄 [日],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37
《材料加工基础Ⅱ》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Materials ProcessⅡ 课程编码:151001 课内教学时数:48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开课单位:机电信息系 修订人:吴雨莲 审核人:张伟
修订时间:2014年10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材料加工基础Ⅱ》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必选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材料热加工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学完本科后学生应掌握各种焊接和锻造加工的方法、特点及各种因素对材料的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同加工方法可能带来的材料缺陷及其形成机制,为后续的材料加工工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焊接原理,了解焊接过程焊接热源及熔池形成、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缝结晶及焊接裂纹缺陷等,是焊接加工的基本原理。
在讲授本章课程时,重点突出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特征、焊接裂纹、金属焊接性能的试验方法及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的讲授。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了解锻造的定义及特点,锻造的分类,影响锻造质量因素, 锻造原材料的准备,自由锻设备及工艺,锤上模锻, 热锻模曲柄压力机模锻,平锻机模锻, 液压机模锻特等。讲授时应注意金属自由锻造工艺的制定,模锻工艺的制定等方面内容。
在讲授本章课程时,重点突出在自由锻设备及工艺,锤上模锻工艺及各种模锻方法的设备和工艺特点等。
第一单元 焊接原理
㈠ 基本要求 了解焊接过程焊接热源及熔池形成、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缝结晶及焊接裂纹缺陷等。掌握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特征、焊接裂纹、金属焊接性能的试验方法。掌握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及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特征。
㈡ 教学重点 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焊缝结晶及焊接组织,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特征。 3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