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 第三讲 液体压强与大气压
第三讲 压力压强(2)
1、在水平地面上竖立着A、B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2:3,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且pA: pB=1:3,把A叠放在B上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pB’,则pB与pB’之比是( )。
(A)11:9 (B)9:11 (C)2:9 (D)9:2 2、如图9—23所示,一个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着,两管口在同一水平面上,管内原有一定量的水银;水银面距管口的距离为12.7厘米。现从右管口慢满注入酒精,同时从左管口慢慢注入水,直至两管中液面平管口为止,则此时左、右两管中液体柱的长度差为_____厘米
3、如图9—9所示为农村小水库大坝的俯视图,设计比较合理的是哪一个( )。
4. 如右图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水从甲流向乙; (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由于甲侧涵洞口的压强等于乙侧涵洞口的压强,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5、如图所示,当容器中的水温上升时,若忽略其他因素只考虑水的热膨胀,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容器上部圆筒较细,下部的圆筒较粗且足够长。容器的底是一可沿下圆筒无摩擦移动的活塞S,用细绳通过测力计F将活塞提着,容器中盛水。开始时,水面与上圆筒的开口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在提着活塞的同时使活塞缓慢地下移。在这一过程中,测力计的读数( )
A. 先变小,然后变大 B.先变小,然后保持不变 C. 先变大,然后变小 D.一直保持不变
7、如图示,连通器内装有水银,尺寸如图上所标。如果从A管口处注入水,最多能够
33
注入_________cm高的水(已知水银密度ρ=13.6×10kg/m,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8、在图2—8中,A和B为液压传动的两个活塞,C为圆木棒,D为墙壁,设它们的截面积sA=sC=1/3sB,作用在A上的力为F,则D所受的压力为_________。
10cm 10cm
K 甲 乙
图4
9、如图4所示,甲乙两容器间用一细管相连,在细管上有一阀门K将两容器分开。现在甲中装水,乙中装浓盐水,且使两容器液面相平。然后打开阀门K,则斜管中液体的流动情况是( ) A由甲向乙流 B由乙向甲流 C静止不动 D先向乙流,后向甲流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压力压强(2)-----第1页 共4页
10.如图5-3-4所示,槽内和玻璃管内的液体均为水银。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求玻璃管内水银柱顶部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
11.在一个一端封口的U型管内盛有一部分水银,如图5-3-5所示,左管上部封闭了一些空气,已知大气压强为75厘米汞柱,两管内水银面的高度相差10厘米,求管内被封闭空气的压强_______________.
12.如图5-3-7所示,竖直放置的U型管的A端开口,B端封闭。左管中有一段20厘米长的水银柱,右管中有一段10厘米长的水银柱,B、C两部分内有空气被水银所封闭。已知大气压强为75厘米汞柱。求(1)B、C两部分空气的压强各是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B端打破,那么水银柱将如何移动______。 13.一个在山脚下测得大气压值为765毫米水银柱高,到山顶上测得大气压值为715毫米水银柱高,山的高度大约为__________米。
14.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后松开,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里了,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弹簧片有弹力 B.手对弹簧片有压力 C.墨水受到大气压强 D.橡皮管有吸力
15.有四位同学在同一地点同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其中三人操作各有一处不正确——两人使玻璃管里混进了少量空气,一人把管放倾斜了.但有一人操作完全正确,他们记录了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分别为:720.0 mm、730.0 mm、741.0mm、760.0mm.那么,实验地点当时实际的大气压为(mmHg)( ) A.720.0 B. 730.0 C.741.0 D.760.0
16.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实验操作正确无误,则管内水银的高度为( )
A.一定大于76cm B.一定等于76cm C.一定小于76cm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7. 如图所示,拿一根1m长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一端用橡皮膜封闭,在管内灌满水银后,把它竖直倒立在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76cm,管内水银面上方没有空气.当玻璃管由竖直位置1逐渐倾斜的过程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管在竖直位置1时,管顶橡皮膜向下凹陷 B.由 l到2,橡皮膜向下凹陷的程度逐渐变小 C.由1到2,橡皮膜向下凹陷的程度保持不变 D.由2到3,橡皮膜逐渐向上凸出管口 18.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已知大气压为750毫米汞柱,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始终不离开水银面,则:
(1)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1厘米,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 (2)将玻璃管竖直现下压1厘米,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 (3)将槽内再注入1厘米深的水银,则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 ) (4)玻璃管内水银面上进入少量气体:(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无法判断
19.医院给病人输液时,要让药液均匀滴下,再注入体内,为使整个输液过程都保持药液匀速滴下,采用的装置应如图5-3-8所示的( )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压力压强(2)-----第2页 共4页
20.如图5-3-9所示,A管插入左边水槽中,B管插入右边待测的液槽中,从管口c处抽出一些气体后,平衡时,A管的水面高出槽内水面20厘米,B管的液面高出槽内液面25厘米,则B管内待测液体的密度是( )
333333
A.2×10㎏/m B.0.8×10㎏/m C.1.25×10㎏/m D.无法判定。
21.将均匀细管弯成C形,内装满水,开始时,用两只手指分别堵住管的两个开口a和b,如图5-3-10所示,当将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则下列现象能真正发生的是:( )
A.水从a、b两开口同时流出 B.只有b端有水流出,而a端没有 C.只有a端有水流出,而b端没有 D.a、b两开口均无水流出
22.一竖直放置的U形管,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内有一定量的水银,如图5-3-11所示,若大气压强p0=76厘米汞柱,则U形管闭端内的空间( )
A.是真空,没有气体压强 B.有空气,气压是66厘米汞柱 C.有空气,气压是76厘米汞柱 D.有空气,气压是86厘米汞柱 23.图5-3-12为一注有水的装置,漏斗D及管E的上端均与大气相通,用管C使A、B两容器上部相通,D、C、E三管与两容器接口处不漏气,当A、B、D内水面高度如图5-3-12所示时,E管内水柱高度h应为( )
A.0 B.1.0米 C.0.5米 D.1.5米 24.如图5-3-13所示,左盘内是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天平已调节平衡,当大气压增加时,天平将( )
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 C.仍能平衡 D.无法判断
25.如图5-3-14所法的瓶内盛有水,瓶口用橡皮塞盖紧,塞中央插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内水面比管外低,当瓶壁上a、b、c三个小孔的塞子同时拔出的时刻,[ ]
A.三个小孔都有水流出 B.只有a孔有水流出C.只有c孔有水流出 D.只有b、c孔有水流出 26、如图1,四个相同的试管中都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则管内空气压强最大的是
电 扇 吹 的 风
图1
27.用细线吊起一个空的塑料瓶,用手转动塑料瓶,使它绕对称轴旋转。转动的塑料瓶带动四周的空气绕它旋转。如果这时用电扇向它吹风,由于塑料瓶的旋转,它两侧的风速将不一样。在图中标出旋转的塑料瓶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压力压强(2)-----第3页 共4页
28.乒乓球前进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旋转方向会沿不同的轨迹运动。运动员用三种不同的击球方法把乒乓球击出,图27中1、2、3三条轨迹中哪一种是上旋球、下旋球、不转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0 P29.把一只空杯子的杯口向下按入水中,初始状态如图所示,现将杯子向下按,则( )
h A、杯子中的气体体积不变 B、杯子中的气体体积变大
C、杯子中的气体体积变小 D、杯子中的气体压强不变
30.如图6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玻璃管中封闭了一段空气,不计玻璃管所受的浮力,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着玻璃管保持平衡,此时
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如果将玻璃管向上提起一小段距离,稳定后,此时F和h与原来相比将( )
弹簧秤
A、F增大,h增大 B、F增大,h不变
P C、F不变,h增大 D、F不变,h不变
31、如图7所示,用弹簧秤吊起托里拆利真空管,管子下端插入水银下4厘米(不计玻璃管所受到的浮力),管中水银面高出水银槽中水银面76厘米,此时大气压也为76厘米水银柱高,则弹簧秤的示数应是( ) A、玻璃管的重力加上76厘米水银柱的重力 B、玻璃管的重力 C、玻璃管的重力加上80厘米水银柱的重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图6
图7 32、如图所示:用长h厘米的水银柱将长L厘米的空气封闭在均匀玻管内,若将玻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_;气柱长度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民间常用一种“拨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疼病,拨罐子时,先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迅速扣在病人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病人的皮肤上,将罐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拨”的部分留下了圆形的血印,上述事实可以说明( ) A、只说明大气有压强 B、只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C、既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34.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已知球的直径为10cm,若当时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值,则该球受到的大气压力的代数和为________;若抽气后,球内剩余空气的压强为0.3标准大气压,则将两个半球拉开需用的拉力F=________(球表面积S=4лR2)
初中物理竞赛练习---压力压强(2)-----第4页 共4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