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行为学课件内容
一、组织承诺对离职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与员工离职有密切的关系,组织承诺的不同因素和离职的相关程度不同。情感承诺和离职行为的相关性最强,一旦员工对组织情感认同度降低,情感依赖性减小,员工很有可能离开组织,规范承诺次之,而连续承诺和离职行为的相关性最弱。
二、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也有密切的关系。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都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和情感承诺比,规范承诺的作用较短暂;连续承诺与工作绩效则呈负相关关系。
三、高水平的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负面影响
高水平的组织承诺尤其是高水平的情感承诺伴随着高水平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导致人“过劳死”。
不仅情感承诺过高对个体有负面影响,过高的职业承诺或上司承诺同样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过劳死:一种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劳累所诱发的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
第四节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首先,要注意鉴别出那些具有频繁跳槽经历的人,详细考察他们离职的原因。其次,考察应聘者和组织之间价值观的匹配程度。 二、通过内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
偏重从内部晋升而不是从外部引进人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 三、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
新的员工对周围的事物最敏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四、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
有效的沟通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够 加强员工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培养员工对上司、对组织的认同感。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学习目标
? ? ? ? ? ?
了解群体的概念以及群体发展的阶段模型 熟悉群体的类型
熟悉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掌握群体决策的方法 理解管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理解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群体概述 ? 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 第三节 群体内行为 ? 第四节 群体间的行为 ? 第五节 团队管理
第一节 群体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首先,群体成员拥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
其次,群体成员互相影响和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 最后,群体成员有其共同的目标。
二、群体的类型
(一)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大型群体指那些规模较大、群体成员通过群体的共同目标,各层次的组织机构,以间接方式取得联系的群体;小型群体指那些规模较小、相对稳定、成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经常直接联系和接触的群体。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明文确定的,职责分配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未经正式规定、没有正式机构,由一些个性相投、志趣相近、价值观相似、感情亲近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体。
(三)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群体是指成员来去自由、经常更换的群体。封闭群体是指成员比较稳定,成员间等级关系严明的群体。
三、群体发展阶段
(一)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这五个阶段是: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
?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
?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 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
? 第三阶段: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阶段就结束了。
? 第四阶段:执行阶段。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
? 第五阶段:中止阶段。存在于临时群体,解散阶段,人们不再关心工作业绩而是善后适宜。
评价:
? 从第1到第4阶段,并非总是越来越有效; ? 并非总是从第1依次到第5阶段; ? 忽视了组织环境。
(二)间断—平衡模型
群体的发展并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阶段,但在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群体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以接近中间的某个时间作为分水岭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群体运行的方式与第二个阶段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二节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
一、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补充)
(一)群体心理的概念
观点1: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观点2:一个特定群体成员在群体的活动中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群体心理的形态 1、群体归属心理
这是个体自觉地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情感,个体就会以这个群体为准则,进行自己的活动、认知和评价,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并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表现出相同的情感、一致的行为以及所属群体的特点和准则。
2、群体认同心理
即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
一般来讲,群体中会发生两种情况的认同,一是由于群体内人际关系密切,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大,在群体中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于是成员会主动的与群体发生认同,这种认同是自觉的;另一种认同是被动性的,是在群体压力下,为避免被群体抛弃或受到冷遇而产生的被动认同。(从众) P165 ? 从众产生的原因
环境因素——群体气氛、群体的一致性等 个人因素——地位、智力、情绪、自信心等
? 从众行为的进一步分析
表面从众,内心也从众
表面从众,内心不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从众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不从众 ? 企业管理中对群体压力的运用
一般来说,应避免采取群体压力的方式压制群体成员的独创精神,但也不能认为群体压力只有消极作用,对于群体成员的不良行为给予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
3、群体促进心理 (社会助长作用)
指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对个人的工作起促进作用。
4、群体干扰心理(社会抑制作用)
指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对个人的工作起干扰作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
5、责任分摊心理(责任分摊作用)
在没有明确责任的情况下,当事者越多,采取主动行为的人越少,仿佛责任被平均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
(三)群体心理的功能
1、整合功能
如果群体心理呈积极向上的趋势,那么经过整合之后,会使系统出现1+1>2的力量,群体的效率就会更高。 2、警示器功能
群体心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亮起红灯警示,此时需要对某些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如果群体受到挫折,群体之间的恶劣情绪会迅速互相感染,而且这些恶劣情绪在相互感染中会产生放大效应。
(四)掌控群体心理,提高管理水平
1、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2、建立良好的调整机制 3、建立宣泄机制
4、建立良好的诱导机制
二、群体角色与群体行为
? 每一成员在群体中都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这就是角色。不同角色对群体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群体角色的种类
? 1、自我中心角色: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自己的成员。包括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 2、任务角色:包括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 3、维护角色:包括鼓励者、协调者、折衷者、监督者 ? (二)群体角色构成的群体类型模型
? 1、任务群体(抢险敢死队):成员们扮演任务角色的多而扮演维护角色的少。对应付紧急情况很合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