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届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高考地理四模试卷 含解析
(1)描述K港口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请分析成因.
(3)根据材料,简析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重要实施地的主要原因. (4)判断乙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分析】(1)K港口气候特征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表中有数据,直接读出),原因应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2)地势平坦(地形特点)成因要考虑内外力作用.
(3)太阳能丰富原因要分析纬度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等因素. (4)乙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应结合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 【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描述当地气温、降水的特征.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降水总量较少.根据K港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当气候的特征.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夏季气温不高,地处亚热带,冬季气候温和.
(2)东南部地区位于非洲大陆内部,长期接受外力侵蚀作用,地表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是当地等高线分布稀疏的主要原因.
(3)除考虑自然条件对太阳能发电的影响外,还要考虑输电成本的问题.甲国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纬度较低,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输电成本较低.
(4)图例显示乙地区分布有较大面积的草场资源,可发展畜牧业.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 故答案为:
(1)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夏季干燥、冬季湿润.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夏季气温不高.冬季受南移的盛行西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
(2)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位于古老大陆(非洲),受外力(风力)侵蚀时间长.
(3)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输电成本较低.
(4)畜牧业.依据: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该题以非洲北部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
- 9 -
13.阜阳是安徽的西北门户,这座享誉盛名的农业大市,也是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城市.“十二五”期间,阜阳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力争实现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500亿元,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转型.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安徽省区域图.(图1)
材料二:2015年安徽全省和两市经济数据统计图.(图2)
(1)安徽省最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平原 ,贯穿该省南部的长江大致流向是 西南流向东北 .每年7、8月淮河以北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是由 冷锋 (天气系统)过境时形成的. (2)阜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冬小麦 ,其所在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旱地 . (3)与全省相比,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人均GDP高(人均收入高) 和 第二产业比重大 ;为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马鞍山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应大力发展 第三 产业.
(4)2012年春运期间阜阳火车站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大约接近两百多万人.试分析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
(5)阜阳由“百亿粮仓”向“江淮厨房”的产业转型对当地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将产生哪些影响?
【考点】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锋面系统与天气;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分析】(1)根据等高线图判断安徽省的地形.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出地势高低.北方夏季暴雨多是快行冷锋形成的.
(2)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阜阳市在淮河以北,由此判断阜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和耕地类型.
(3)根据三大产业的比重判断马鞍山市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三产业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的重要标志. (4)阜阳市成为安徽省劳务输出最大基地的原因从劳动力、交通灯方面进行分析.
(5)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解答】解:(1)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形.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读出,安徽省长江流经地区西南高,东北低.夏季暴雨多是快行冷锋形成的. (2)阜阳市在淮河以北,为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和玉米.
(3)从图中可以看出,和全省相比,马鞍山市人均收入高,第二产业比重大,但第三产业比重小,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10 -
(4)阜阳市是农业大市,剩余劳动力多,同时经济相对落后,又临近经济发展发达的江苏省,并且交通便利.所以,阜阳市劳务输出多.
(5)对人口迁移:阜阳市经济转型之后,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当地人口迁出减少并吸引人口迁入.随着工业发展,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
对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阜阳市经济转型以后,工业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故答案为:
(1)平原;西南流向东北;(快行)冷锋. (2)冬小麦(小麦);旱地. (3)人均GDP高(人均收入高);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
(4)阜阳市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迁移的推力大;处于铁路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利于劳务外输;距离经济发达的江苏省比较近,就业机会多.
(5)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镇人口增多,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自然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相关知识. 三、【旅游地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自然风景绮丽独特,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念山水经,唱特色戏,打优势仗”,重点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基础建设力度,努力开发挖掘新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而来.据统计,2011年西藏共接待游客8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5亿元. 材料二 青藏铁路分布图.
(1)高原列车开通后,将促进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列举进藏游客需克服的不利条件.
(2)简述开发西藏旅游资源在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考点】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1)围绕西藏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藏游客需不利条件从低压缺氧、大气逆辐射较弱等方面进行分析.
- 11 -
(2)发西藏旅游资源在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解:(1)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出现低压缺氧,太阳辐射强;由于大气层薄,大气逆辐射较弱,导致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多雷击和暴风雪天气.
(2)西藏地区本身生态环境就很脆弱,加之旅游业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开发西藏旅游资源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在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故答案为:
(1)空气稀薄、低压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雷击;强风雪天气等. (2)注意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 12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