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以及概念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复习提纲及概念图
- 1 -
第1单元 认识生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及组成
大气圈的下层 生物圈 整个水圈 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约10000米向下约11000米。
岩石圈上层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基础)
3、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湿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不同的生物生活环境一般是不相同的。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特征
1、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
2、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病毒被列入生物主要是它能繁殖产生后代) 4、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和结构基础:(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使物种基本保持稳定,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发展。 6、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点睛】 1.应激性≠反射应激性是生物共有的特征,反射只是具备神经系统的生物所具有的特征。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共生、共栖、寄生、捕食、竞争等
2.不要误认为生物只有四大特征,除上述特征外,还有遗传、变异、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等特征。 3.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同时具备生物的特征,不能只以其中的某一项特征为依据。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a.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最关键因素是水。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如:阳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鸟类换羽及兽类换毛等与光有关。
B.温度:a.温度对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b.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C.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有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
- 2 -
A.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B.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 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 如蛔虫和人
D.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
(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如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点睛】 1.适应的相对性:生物对 适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 生物对环 普遍性 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警戒色
2.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生物对环境 境的适应 拟态
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若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的相对性 现象
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就会被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
淘汰。 1.普遍性
3.不要误认为有些生物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适应环境,有些生物影响环B: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的适应 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相似?背景色彩 保护色:动物体色???是紧密联系的两个过程,生物鲜明对比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环??背景色彩 C:特例 警戒色:动物体色???模拟境。 ?背景 拟态:生物形状.色泽???4.不要误认为动物只有2.相对性
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才是适应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环境:有些动物具有艳丽的体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色,容易被天敌发现,将天敌 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
吓跑,也是对环境的适应,如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
警戒色。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生物能影响并改变环境(蚯蚓-----改良土壤,植物-----增大湿度、降低温度)。(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总之,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能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
1章概念图
- 3 -
第2章 探索生命
第1节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拉马克 法国 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林 奈 瑞典 生物“分类学之父”――双名法(按大小、从属关系可分为:界、门、纲、
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达尔文 英国 生物进化论,进化论的创始人。 哈 维 英国 血液循环
沃 森 美国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克里克 英国
人类基因组:人体细胞内全部DNA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计划: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含的遗传信息。(2001年由美、德、法、英、日、中等科学家共同完成)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