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测绘BH10毕业论文
大道—官元四级公路的改建
拟定R4=16000m,凹形竖曲线。 ①几何要素计算:
竖曲线长度:L4?R4?4?16000?1.4%?224m
切线长:T4?L42?112m
T42竖曲线变坡点纵距: E4?2R4?0.39m
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K25+768 终点:K25+992
②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
表3—6 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4
桩号 x(m) 标高改正y?x22R 切线高程设计高程(m) (m) 51.26 51.31 51.51 52 51.51 51.23 51.18 K25+768 0 K25+800 32 K25+850 82 K25+880 112 K25+900 92 K25+950 42 K25+992 0 (5)根据设计得知:?5?i2?i1(m) 0 0.032 0.21 0.392 0.264 0.055 0 ?0.69%?(?0.74%)51.26 51.53 51.86 51.52 51.93 51.48 51.18 ?1.43%, 拟定R5=16000m,凹形竖曲线。 ①几何要素计算:
竖曲线长度:L5?R5?5?16000?1.43%?228.8m
切线长:T5?L52?114.4m
T52竖曲线变坡点纵距: E5?2R5?0.41m
竖曲线的起终点桩号:
起点:K25+305.6 终点:K25+534.4
②竖曲线上纵距y的计算:
表3—7 竖曲线纵距计算结果表5
23
大道—官元四级公路的改建
标高改正桩号 K26+305.6 K26+350 K26+400 K26+420 K26+450 K26+500 K26+534.4 x(m) 0 44.4 94.4 114.4 84.4 34.4 0
y?x22R(m) 切线高程(m) 48.91 48.5 48.12 48 48.12 48.51 48.77 设计高程(m) 48.91 48.71 48.51 48.51 48.52 48.65 48.77 0 0.062 0.28 0.409 0.223 0.037 0 3.4超高设计 3.4.1超高确定
设置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由于本设计的车道为有中央分隔带,因此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来设计。
超高值的计算公式:
ih ? u ? V2127R
3.4.2超高值计算
1.第一段圆曲线上超高计算: (1)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计算 由于半径R1=750m,设计速度V=100km/h
?6%根据规范取超高坡度iy超高渐变率P=1175,
所以,超高缓和段长度为:
Lc?B?iP'?(0.75?3?3.75?0.5)?(6%?2%)1/175?175m
表3—8 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X≦X0 24
X≧X0 注
大道—官元四级公路的改建
外缘hc 中线h'c ihbyiy?(by?B)ik 圆曲线上 byiy + Bih/2 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 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X= iG Lc/ ih 3.X距离处的加宽值:bx=Xb/Lc 内缘hc'' byiy-(by +b) ih by (iJ -iG)+[byic+(by+外缘hcx B)ih]X/Lc byiy+B/2·X 过渡段上 中线hcx' byiy + BiG/2 ih/Lc byiy-(bJ +byiy+(by+内缘hcx bx)ic ih—超高横坡度 bx)Xih/Lc '' u —横向力系数
V —设计速度 (km/h) R —圆曲线半径 (m)
BJ—路肩宽度 iG—路拱坡度 iJ—路肩坡度
ih—超高横坡度
Lc—超高缓和段长度
X0—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的距离 X— 超高缓和段中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 hc—路肩外缘最大抬高值 h`c—路中线最大抬高值
,
h,c —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
hcx —X距离处路基外缘抬高值 h,cx—X距离处路中线抬高值
, h,cx—X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
b—路基加宽值
bx—X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
25
大道—官元四级公路的改建
缓和曲线长度Lh所以取LP=c=300m>Lc
?300m,则横坡从路拱横坡过渡到超高横坡时的超高渐变率为:
?=1300?133012.5??6%+200
满足排水要求。
(2)计算各桩号处超高值: 超高起点为K43+257.87,直线段的硬路肩坡度与行车道相同为2﹪,土路肩为3﹪,圆曲线内侧的土路肩、内外侧的硬路肩坡度与行车道的坡度相同,均为4﹪,外侧的土路肩坡度为-3﹪(即向路面外侧),内侧土路肩坡度过渡段长度为:
L0=(3%-2%)′0.751/100=1m=0.75m
所以取L0。
内侧土路肩坡度在超高缓和段起点之前,变成-2﹪与路面横坡相同。
表3—9 分段超高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 计算公式 行车道横坡值 备注 C 外侧 D 0 (b1?B?b2)ix 第一段: ix?iz?izLc1iy-iZLc2x?iz第二段: ix=x+iZ D 内侧 C 0 第一段:xz 第二段: ix=iy-iZLc2x+iZi?i计算结果为与设计之高差; 设计高程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的高程; X=Lc时,为圆曲线上的超高值 ?(b1?B?b2)ix 桩号 K23+757.87 K23+775
x(m) 0 17.13
表3—10 超高值计算结果
外侧(右)(m) A B C -0.32 -0.3 -0.25 -0.24 -0.23 -0.19 26
内侧(左)(m) C B A 0.25 0.3 -0.32 0.28 0.33 -0.3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