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微型模拟课评审指南
一、 概念界定
根据上过的一节课为例,教师针对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教学环节,以评审专家及观摩教师为模拟教学对象,在7分钟内上一节微型模拟课,体现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基本方法。可以用现场照片或视频片段呈现师生交流过程。
微型模拟课的概念有两层含义,即“微型”和“模拟”,其中“微型”是指在规定的时间(7分钟)内展现一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模拟”是指在展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时,应通过模拟真实课堂的方式来再现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
二、 题目要求
微型课题目不作统一要求,但教师应该选择能够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势明显的课题。并以上过的这一节课为例,围绕信息技术如何与所教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阐述该课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和应用效果以及课例的创新点。
三、 PPT文件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一页
学科 学校名称 本 人 照 片 姓名 第二页
教材版本 年级 课 程 名 称
第三页 教学流程图
以教学流程图形式呈现教学过程,超级链接教学资源、软件或网站,参赛教师展示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运用方法。
四、课件技术要求
1. PPT页面色彩搭配合理,各页面有合理的链接按钮,有返回主画面按钮。 2.排版规范,字体大小适中,布局合理。
3.课件中所采用的视频为wmv格式,课件播放清晰、流畅。
4.课件中的音频为mp3或wma格式,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
5.课件中链接的资源,需要链接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资源。所有资源文件存放在“ziyuan”文件夹下。文件命名均使用拼音或者英文,尤其注意素材文件的命名问题。所有资源链接必须为相对路径,确保链接有效。
五、评审过程
(一)教师展示
入选教师要提交五份教学设计交给大会现场工作人员,并以参赛课为例,在7分钟内清晰、准确地阐述和演示该课的教学资源和软件。
步骤一:结合教学流程图,概要说明教学分为几个环节;
步骤二:具体展示重点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以教学流程图为载体,超级链接教学资源、软件或网站。教师应重点展示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的教学环节。可以用语言、技术操作、现场教学照片或视频短片进行展示。
现场工作人员将在剩余半分钟时(即6分半)对参赛教师进行举牌提示。
(二)现场答辩
参赛教师要对评委的提问做出简要回答,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六、评审标准
评审指标 评审标准 分值 20分 10分 20分 30分 合理 □16-20分 教学过程 比较合理 □12-15分 基本合理 □7-11分 准确 □9-10分 整合点诊断 比较准确 □6-8分 基本准确 □3-5分 恰当 □16-20分 整合点解决方法 比较恰当 □12-15分 基本恰当 □7-11分 有效 □25-30分 资源、软件或网站及比较有效 □18-24分 其应用效果 基本有效 □12-17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