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春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纪念琴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作业设计 八、教学反思 4、火把节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勇
- 17 - 于战胜恶势力,战胜
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题纲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 18 - 五、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出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 19 -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课文。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臵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5、刘三姐 教学目标:
1、会认?喉?等六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