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 图文
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进展刘晓蓓+,王晓洁,惠雪梅(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西安710025)摘要:本文综述了提高环氧树脂耐热性的主要方法,一是通过环氧树脂或固化剂本身导入新结构,以改善其耐热性,如多官能度结构、芳环、液晶结构等;二是采用共混、共聚等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如热塑性聚合物、有机硅、纳米材料等。并简要介绍了目前耐高温环氧树脂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环氧树脂;耐热性;耐热结构;改性中图分类号:TB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99f2013)03—0118—04环氧树脂(EP)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反应机理清晰、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近年来,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由于使用条件的苛刻,对其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普通复合材料相比,基于航空航天用途的复合材料除了要满足基本及热降解性能迸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官能度的增加能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耐热性。程珏等旧1合成一种三官能度酚,并将其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三官能度环氧树脂,测得£可达300cC。卢鑫等"1以3,3’一二氯-4,4’一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3,37一二氯-4,4’一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四缩水甘油胺,固化物的分解温度可达365.9。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孟秀青等【41将多官能度环氧树脂AG一80和TDE-86按一定比例}昆合,制备出一种耐高温树脂体系,其咒可达190℃,可用于耐高温RTM成型工艺。1.2耐热性刚性基团的力学性能要求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而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树脂的结构及固化体系的配方。就环氧树脂体系而言,提高耐热性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通过环氧树脂或固化剂本身导入新结构,如多官能度、苯环、稠环、酰亚胺、液晶结构等,以改善其耐热性;二是采用共混、共聚等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如热塑性聚合物、有机硅、纳米材料等。l向环氧树脂结构中引入耐热性的刚性基团,如苯环、联苯、稠环(萘系、蒽系、芘系)、酰亚胺等结构将使聚合物骨架结构刚度提高,分子旋转运动受到限制,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分解温度等耐热性能∞J。谭怀山等№1合成了一种含联苯结构的环氧树脂,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其失重5%时的温度为335℃,6500C仍有36.87%残留。李默宇等"7制备了一种低粘度的芳香胺类固化剂,用于固化1,2一环氧环己烷4,5一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TDE一85),得到通过环氧树脂或固化剂本身导人新结构1.1多官能度结构增加环氧树脂的官能度,可以提高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得到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的环氧树脂固化物。许多国内外化工公司致力于开发各种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如多官能度酚醛环氧树脂、多官能度胺基环氧树脂等。AvonAdvancedPolymer了一种含苯环结构的环氧树脂配方,用于碳纤维湿法缠绕,其复合材料的t可达200。C以上。杨明山等【8o以1.萘酚和双环戊二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Sciences公司开发出官能度高达100的新型环氧树脂XP60Series(固体),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高达315。C,官能度为70的xPr050(高粘液体)的t也超过260℃。潘国元等…以对羟基苯甲醛和双酚A为原料,制备了多官能度酚醛环氧树脂,并对其热力学性能收稿日期:2012-07-25含萘环和双环戊二烯结构的环氧树脂,在氮气气氛中起始分解温度为352℃,L比传统邻甲酚醛环氧树脂高20。C左右。此外,wu【9J、Pooja¨…、Bhu—vana【lu等均合成了含酰亚胺结构的固化剂,测得环黛瓣踵濑赫渗万方数据作者简介:刘晓蓓(1986.),女,硕士,主要从事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氧固化物的热性能高于以DDS作为固化剂的环氧固化物。1.3液晶结构液晶环氧树脂(LCER)是近年来一个研究的热点。液晶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性液晶聚合物,它融合了液晶有序和网络交联的优点,固化后可以得到高度有序、深度交联的热固性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性能¨2|。目前,美国、FI本、意大利等国均对液晶环氧树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对液晶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杨明山等¨纠制备了一种液晶环氧树脂低聚物,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液晶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物理、力学性能。李善君等¨4o发明了一种席夫碱型液晶环氧树脂,该树脂不但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被多种固化剂固化,而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Gao等¨纠合成了一种二甲基联苯结构液晶环氧树脂BMPE,通过甲亚胺结构将苯环和联苯相连,再经过环氧氯丙烷环氧化反应,使得该液晶环氧树脂具有较高的长径比,与DDS固化后,固化物的疋为213℃;将此树脂掺入普通双酚A环氧树脂,再与DDS固化,随着BMPE用量的增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变形温度均呈上升趋势,断裂伸长率及抗拉强度也随之增加。除了树脂及固化剂的选择,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最终性能还与固化工艺密切相关,固化工艺主要是指环氧单体与固化剂的配比、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其中影响较大、研究较多的是环氧单体与固化剂的配比。2采用共混、共聚等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2.1耐热性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将具有较高耐热性的聚合物与环氧树脂进行共混或共聚是提高环氧树脂耐热性的重要方法。耐热性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两种。物理共混是将改性材料与环氧树脂进行混和,以形成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聚合物体系,这种改性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改性效果受相容性影响较大,如果不同相之问溶度参数相差较大,则改性效果不理想。化学共聚是利用改性材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羟基进行反应,生成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从而在固化体系中引人万方数据稳定的耐热结构m],化学共聚可以改善相容性,显著提高固化产物的韧性、耐热性等理化性能,是热塑性聚合物改性环氧树脂常用的方法。徐亚娟掣17'㈣用二氮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和杂萘联苯共聚芳醚砜(PPBES)树脂对环氧树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的t和韧性都得到了提高。蒋伯成等¨纠用聚酰亚胺中间体聚酰胺酸(PAA)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具有高耐热性的环氧树脂胶黏剂,其热分解温度达411℃,固化后产物600℃时固体余重最高可达30.45%。李全步等Ⅲ1用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酚醛型环氧树脂(F-51)/芳香胺(DAMI)固化体系。BMI的加入使固化体系的疋普遍升高5—30℃,当BMI含量为50%时,t达到178.6。C,热膨胀系数由未改性前的5.61×10‘5K一减小到4.48×10。K~,热变形减小20%。2.2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用有机硅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既能提高耐热性,又能增加韧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此外还有有机硅硼改性环氧树脂等。唐忠锋旧川利用硅氧烷封端的弹性体(TPSi)改性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中引入Si.0一Si网络结构,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吴万尧等m3用二苯基硅二醇单体改性E44环氧树脂,使耐热性得到了提高。改性环氧树脂的疋为147.45。C,热失重50%时,分解温度可达490.5T:,比纯环氧树脂固化物提高了近24℃。李因文等旧-253制备了一系列聚苯基甲氧基硅烷(PPMS)、聚甲基苯基硅氧烷(PMPS)改性环氧树脂,结果表明,改性树脂固化体系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2.3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能与环氧树脂形成理想的相界面,不仅能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还能起到增韧效果。但由于纳米材料比表面能大,极易团聚,在环氧树脂基体中达到纳米尺度的分散比较困难,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或纳米材料在环氧树脂固化物中的分散情况及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若纳米材料能以低于100nm、尺度均匀地分散于环氧树脂体系中,体系的耐热性会明显提高。目前用于改善环氧树脂耐热性的纳米材料主要有碳纳米管、氧化物纳米粉体及层状硅酸盐等。碳纳米管因其良好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一麟国善罄黧簸尊瞳誊熬直是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但其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和界面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改性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化学处理,在其表面引入活性基团,如羧基、胺基等,以减少其团聚、改善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提高材料的性能。田继斌等Ⅲ。用经过表面羧基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并与T1000碳纤维复合制备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添加量为1.O%时,复合材料的瓦达到164。C,比未添加碳纳米管试样的t增加18。C,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向环氧树脂中加入Si02、Ti02、A1:03、ZnO等高表面活性的氧化物纳米粒子,可以在环氧树脂基体中起到化学或物理交联点作用,使其韧性、耐热性等性能得到提高旧卜30J。此外,某些纳米粒子经偶联剂表面改性后,可以形成“核一壳过渡层”结构,使纳米填料与有机基体作用增强,限制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使材料的耐热性提高、击穿场强增大、介质损耗减小¨“o利用层状硅酸盐通过插层复合技术制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纳米蒙脱土(MMT)。崔继文等∞21用有机蒙脱土与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TMBP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4,4一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作为固化剂,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和热学性能,MMT质量分数为3%时,t可达463℃。张淑萍等一纠用纳米级有机蒙脱土对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PU)预聚体与环氧树脂E-51形成的互穿网络进行了改性。研究发现,蒙脱土很好地分散在PU/EP体系中,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达到399.1℃,热稳定性也明显提高。2.4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环氧树脂POSS单体是一类以Si—O键构成的无机骨架和外部有机基团联接成的纳米级笼状分子,其分子结构通式为(RSiO")。,其中以n=8最为常见Ⅲ1。向环氧树脂中加入POSS,引入了键能较大的Si一0键,而且庞大的笼型无机结构会对分子链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树脂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mo。Zhang[3叫等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POSS含量的POSS/EP复合材料,并对其热氧降解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OSS的加入在环氧树脂表面形成了翻童翻赫警羹赫蓦万方数据惰性层,从而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氧稳定性。张万里等¨刊将环己基三氯硅烷加人乙腈中,合成环己基六聚笼型倍半硅氧烷,而后将其水解生成的四羟基多面体倍半硅氧烷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明显改善了环氧树脂体系的热稳定性、介电性及表面疏水性能。邹其超等口引以八苯基POSS为原料通过溴代、格氏试剂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多羟基苯基POSS,并用3一甲基四氢苯酐作固化剂,制备了POSS/EP复合材料。热性能研究表明,POSS质量分数为5.13%时,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疋达到183.2。C,与未改性环氧树脂相比,t增加了90℃。3结语耐高温环氧树脂的发展推动了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而这些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又对环氧树脂的性能提出了更广泛、更严格的要求。本文论述的两种方法在提高环氧树脂耐热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通过环氧树脂或固化剂本身导人新结构虽可改善耐热性,但会增加分子链的刚性,使材料的韧性下降;而采用共混、共聚等方法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分散性、相容性或工艺性方面的一些问题。若能探索出更为简单有效的制备和改性方法,掌握配方与反应机理以及固化产物的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型,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进行模拟和预测,将有利于开发出更多工艺简单、性能优良的耐高温环氧树脂。参考文献[1]潘国元,刘和平,杜中杰,张晨,励杭泉.多官能度酚醛环氧树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24(10):41—阻.[2]程珏.表面受限催化缩聚及特种环氧树脂的合成/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7.[3]卢鑫,任洪燕,田奋娥,雷毅.多官能含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宇航材料工艺,2009,(5):24-27.[4]孟秀青,张静,陈伟明,王锋.RTM成型用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的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1):33-35.[5]曾小亮,刘甲,熊远钦,夏新年.高耐热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6):986-990.[6]谭怀山,欧雄燕,代堂军,徐伟箭,熊远钦.新型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8,36(11):49-50,[7]李默宇,梁胜彪,孟庆云,杨小平.碳纤维湿法缠绕用高模量高韧性环氧树脂基体[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2):72-77.[8]杨明山,刘阳,李林楷,曹钢.含双环戊二烯和萘环的特种环氧树脂制备与性能[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0,22(4):5-8.[93WuWanlung。HsuKungchung,ChengWuHsun.Asimpleimidecorn—POunda8acuringagentforepoxyresin.I.Synthesisandpropertie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8.108(3):2052-2059.其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和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of[10]PoojaShanna,VeenaChoudhary,AnudeepKumarNanda.Effectofarmnatieiraide-aminesOil26(1):22-25.gtrIlcnlrecuringbehaviorandthermalsta-[253李因文,沈敏敏,黄活阳,马一静,哈成勇,聚苯基硅氧烷与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比较[J].高分子学报,2009。(11):1086—1090.bilityofdiglycidyletherofbisphenol—A[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8,107(3):1946—1953.[11]BhuvanaS,SarojadeviM.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epoxy/a-nune[26]田继斌,梁胜彪,隋刚,杨小平.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T-10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1):36-39.terminatedaraide.imide—imideblends[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8,108(3):2001-2009.[12]谢素雯,曾宪平.液晶环氧树脂研究进展[J].热固性树脂。2010,25(3):55-58.[27]张昕,郭文利。梁彤祥.纳米填料对环氧树脂基底部填充胶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1):101-103.[28]刘燕燕,吴耀国,刘凯,于秀菊.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改性中的应用[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29(2):316.319.[13]杨明山,李林楷,何杰,羽信全。罗海平,徐文玉.液晶环氧树脂低聚物的制备方法及环氧树脂组合物[P].中国:200910088200.6,2009—11-25,[14]李善君,余英丰,高宗永.席夫碱型液晶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中国:200610118919.6,2007-05-09.[15]GaozY,YuYF,XuYz,LiSj.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29]李雅娣,吴平,马喜梅,平丽.EP/CF/纳米SiO:复合材料激光作用下的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9,37(8):27-29.[30]王炳正,周文龙,陈国清,马四妹.MQ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改性TiO: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J].中国胶粘剂,2009,18(9):10.13.LiquidCrystallineEpoxyContainingAzomethineMesogenforModifiea-tionofEpoxyResin【J].JournalofAppliedPolymerScience,2007,105:1861.1868.[31]吉小利,徐国财,王君.环氧树脂/纳米Si,N.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8,22(8):41-45.[32]崔继文,王书红,张瑞仁,那辉,盂令锴.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动力学【j].吉林大学学报,2011,49(5):939-943.[16]洪晓斌.双酚F环氧树脂的有机硅改性及低粘度固化体系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17]徐亚娟,张华。廖功雄。蹇锡高.PPESK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及其单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7):104一106.[33]张淑萍,郏国钧,沈峰.蒙脱土改性PU/EPIPN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7,35(8):64-66.[18]徐亚娟,付新建,廖功雄,蹇锡高.新型共聚芳醚砜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10,38(7):51-53。[19]蒋伯成,孔德忠,刘丹,汤隽莹,刘达,周浩然.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研究[J].化学与黏合.2010,32(2):13.15.[20]李全步,胡程耀,叶炜,谷和平,黄培.双马来酰亚胺改性酚醛型环氧树脂性能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8,28(2):82-86.[21]唐忠锋.硅氧烷封端星形有机低聚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8,22(4):36-39.[22]吴万尧,余谋发,林国良.二苯基硅二醇改性环氧树脂耐热性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9,48(2):251-254.[23]李因文,沈敏敏,黄活阳,哈成勇.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合成与应用[J].涂料工业。2008,38(11):8-11.[24】李因文,沈敏敏,马一静,黄活阳,哈成勇,聚苯基甲氧基硅烷及[34]张英,都佳.郝文涛.POSS改性环氧树脂的耐热性研究进展[J].塑料助剂,2011,(3):17-22.[35]孔德娟,高俊刚,李淑荣,笼型环氧GM.P0sS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与热性能[J].涂料工业,2009,39(2):26-29.[36]ZhangzP,GuAJ,HangGZ,RenPG,XieJofQ,WangxL,Ther-mo?oxygendegradationmechanismsPOSSe"epoxynanoeomposites[J].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2007,92:1986?19931.[37]张万里,宋江选,陈广新,李齐方.四羟基多面体倍半硅氧烷/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1,(3):87-90.[38]邹其超,余欢,陈浩.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改性环氧的制备及表征【J].热固性树脂,2009,24(6):5-7.PROGRESS矾EPoXY(Xi’anRESDioFⅢGH.TEM吧ERATURERESIsTANCEUUXiao—bei‘,WANGXiao-jie.HUIXue.meiAerospaceCompositesResearchInstitute,Xi’an710025,China)Abstract:Inthispaper,themethodsofimprovingtheheatresistanceofepoxyresinweresummarized.Onewayistointroducenewstructuresbyepoxyresintureerorcuringagent,suchtoaSmultifunctionalstructure,aromaticorstrue—andliquidcrystalepoxyresin.Theotherwayismodifytheepoxyresinbyblendsocopolymerizationwithoth—onmaterials,likethermoplasticpolymer,silicone,nanocompositesandstudyandthemaindirectionofdevelopmentwerepointedoutaton.Besides,someproblemsthecur.rentthesametime.Keywords:epoxyresin;heatresistance;heat—resistantstructure:modification鞠露确赣潮赣辩万方数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