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0、每次透析结束后,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及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 11、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
12、医生和护士在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必须洗手,更换手套。
13、透析器材必须专人专用,标记清晰,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原则上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经无害化处理后装入黄色垃圾袋或手器盒内。
14、复用透析器的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15、重复使用的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有效期。 16、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17、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梅毒及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复用。
18、医务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规定,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或类似污染的意外事件时,要记录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病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9、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
20、每天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以,每次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并有记录。透析机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处理。 21、应当按照厂家要求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每次消毒、冲洗后要测定消毒液残留量,保证透析机供水安全,并建立消毒和冲洗记录,严格监测。
22、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浓缩液必须获得卫生行政部门的临床使用许可证。应当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细菌培养。
血液透析机系统监测:透析液的细菌和热原、酸碱值及消毒液残留值。 1)每月对透析用水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细菌水平不得超过200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2)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EU /ML ,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次并记录。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通道、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分区及通道设置应严格遵循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
2、墙壁、天花板、地面表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连台手术应进行术间消毒以。
3、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1张手术台。
4、手术器具及用品应严格一用一灭菌,尽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等物理方法灭菌,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灭菌。 5、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化学消毒剂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7、严格执行卫生清洁、消毒制度,每周固定卫生日,进行湿式清洁。在两次手术之间应清洁手术室。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9、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10、除非手术人员、病人和器械通过进,手术室所有的门都应关闭。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和隔离要求,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应双消毒,标本应按隔离要求处理,术后手术间应严格终末消毒。 12、接送手术病人平车应选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一人一换。 13、手术前:进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裤、帽子和口罩,帽子要将头发全部遮盖,做好个人卫生。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感染者禁止入内。参加手术人员必
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规则,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发现手术包内化学监测卡不合格或无化学监测卡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14、手术中:医护人员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禁止违规操作。
15、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16、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手术:手术科室应提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通知单上注明感染诊断,护士长或专人负责登记,设置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手术间门上应挂隔离标识,巡回护士应设内外各一名,如需要从手术间外拿取物品时,应由手术室外巡回护士传递,此类手术应拒绝参观,手术间用物应尽量准备齐全,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分类、收集,回收袋上加注感染性废物标识,并有交接记录;术后依照《消毒技术规范》对术间空气、使用的仪器、设备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17、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敷料必须达到无菌,灭菌包的标识必须具有可追溯性。
13、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器械、植入物,必须建立完善的可追溯供货、灭菌、使用情况登记,由消毒供应中统一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4、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15、手术用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监测方法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施行。手术室自行洗消处理时,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施,并有清洗消毒、灭菌记录。 16、洁净手术室监测:
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间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进行一次包括尘埃粒子、高效过滤器的使用状况、测漏、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综合性能全面评定,监控并记录。 每半年对洁净手术室的正负压力进行监测并记录。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护士长要由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担任,根据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人员。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人员必须进行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要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2、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护目镜、口罩、面罩、帽子、防护手套,防水衣(围裙)及防护鞋。
3、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不应有污染源。
4、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
5、应建立设备检测及使用登记制度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半年对压力表进行检测校验,安全阀每年检测校验。
6、回收污染物品有专用密闭容器,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