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含解析)
(1)在保持小车和车中砝码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甲同学得到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则得到该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不变时,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乙11
同学画出a-M图线后发现:当M较大时,图线末端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________。
1
A. 改作a与的关系图线
M+mB. 改作a与M+m的关系图线 m
C. 改作a与M的关系图线 M
D. 改作a与m的关系图线
解析:(1)由题图2知,当F=0时加速度不为零,则表明木板的1
倾角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2)在砝码和砝码盘总质量m不变,M较大时,M较小,不再满足M?m的条件,对系统分析有mg=(M1mg+m)a,a=,应作a与的关系图线。
M+mM+m
答案:(1)平衡摩擦力过度(或木板的倾角过大) (2)A
12. (9分)[2014·银川一中二模]某个同学分别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是该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选填“v-m”或“v2-m”)图象。
解析: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遮光条的宽度d=10 mm+10×0.05 mm=10.50 mm=1.050 cm。由速度定义可知,小车经过光d
电门时的速度为v=。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
Δt小车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在小车质量M远远大于重物
的质量m时,小车所受拉力可认为等于mg,由v2=2aL,mg=Ma可得v2与m成正比,因此处理数据时应作出v2-m图象。
答案:(1)1.050
d
(2)v2-m Δt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13. (7分)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解析:(1)由题中图象知,t=6 s时撤去外力F,此后6~10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其加速度为
Δv1a1==-2 m/s2
Δt1
μmg
又因为a1=-m=-μg 联立得μ=0.2。
(2)由题中图象知0~6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Δv2
其加速度大小为a2==1 m/s2
Δt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2 联立得,水平推力F=6 N。 (3)设0~10 s内物体的位移为x,则
11
x=x1+x2=×(2+8)×6 m+×8×4 m=46 m。
22答案:(1)0.2 (2)6 N (3)46 m
14. (11分)[2015·南通市第一次调研]小明用台秤研究人在升降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他在地面上用台秤称得其体重为500 N,再将台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电梯从t=0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到t=11 s时停止,得到台秤的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取g=10 m/s2。求:
(1)小明在0~2 s内的加速度大小a1,并判断在这段时间内小明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2)在10~11 s内,台秤的示数F3; (3)小明运动的总位移x。
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0~2 s内,台秤对小明的支持力F1=450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1=ma1 解得a1=1 m/s2
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小明处于失重状态。 (2)设在10~11 s内小明的加速度为a3,时间为t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