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像学简答题
(1)要注重X线照片的质量,条件过高和过低而导致的质量不佳的X线片会严重影响观察甚至导致误诊。(2)应该熟悉骨和关节的解剖和正常变异,才能正确加以鉴别。(3)观察X线片要全面,即X线片上所包括的全部组织和器官均应观察到,才能作到不遗漏病变和全局考虑诊断。(4)要熟练掌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并能够明确的病理意义,对于细微和相似的征象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5)骨骼肌肉系统的X线诊断最终也要密切结合临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43 肺野是指充满气体的两肺表现在X线胸片上的均匀一致的透明区域。为了便于描述两侧肺部的疾病的位置,通常人为地将两侧肺野各分为上、中、下三区和内、中、外三带。横的划分:通过两侧第2肋骨前端下缘和两侧第4肋骨前端下缘分别划两条水平线,上方直线以上的区域为肺上区,下方直线以下的区域为下区,两条直线之间的肺野为中区。纵的划分:分别将两侧肺野从内到外平均分成三等份,内1/3为内带,包括肺门影;中1/3为肺野中带,有明显的自肺门向外走行的肺纹理影;外1/3为肺野外带,很少或无肺纹理。肺野的划分将有助于肺内病变位置的准确和规范描述,也便于两侧肺野相互对比观察。此外,还习惯上将第1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44 肺野与肺叶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肺野是影像学概念,肺叶是解剖学概念,肺野是肺叶在X线胸片上的重叠投影,肺野与相应的肺叶并不完全等同,因为肺叶大部分是前后重叠的,如右肺中野的病变可能在上叶,也可
能在下叶。一般在胸部正位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右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左舌叶与下叶下部重叠。通常在描述肺部病变时以肺野的术语表述其在X线二维图像上的位置,而在影像诊断时通常以肺叶术语进行疾病的定位,必须同时结合胸部正位和侧位两个位置的X线
片才能准确做出肺叶的解剖定位。
45 肺纹理是指在胸部平上,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致密阴影,其构成成分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正位片上肺纹理X线表现为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围几乎不能辨认。正常情况下,下肺野的纹理比上肺野多而粗,右下肺野肺纹理较左下肺野多而粗,但每个人以及在不同的呼吸气状态下的肺纹理的表现不完全相同,所以在判断“肺纹理增强”时,应该慎重考虑。肺纹理影实际上包括肺动脉影和肺静脉影,有时区别比较困难,一般而言,肺动脉纹理影密度较高,边缘较为清晰,分支均匀且逐渐变细,分支角呈锐角,呈放射状走行,且与支气管伴行,位于肺段和肺小叶的中心;而肺静脉纹理影密度较淡,分支不甚均匀,且略呈分支状,分支角较大,略呈水平状走行,不与支气管伴行,多位于肺小叶和肺段间隔处。
46 由于纵隔内组织结构复杂,各种组织均可发生肿瘤,而某些肿瘤又有
特定的好发部位,根据肿瘤所在部位,常可推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因此对纵隔进行分区在纵隔疾病的影像诊断中就显得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目前关于纵隔的分区方法较多,而较为经典和应用广泛的是九分区法。 纵隔的九分区法的划分方法是:在侧位胸片上,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和上、中、下九个区。以胸骨柄下缘与第4、5胸椎间隙的连线及以胸骨体下缘与第8、9胸椎间隙的连线,将纵隔从上到下分为上、中、下三个区;然后再纵向将纵隔分为前、中、后三区。前纵隔位于胸骨后,心脏、升主动脉和气管之前的狭长三角形区域;中纵隔相当于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所占据的区域;中、后纵隔的分界线是食管的前壁,食管及食管以后和胸椎旁区为后纵隔。前纵隔主要有胸腺(成年人萎缩)、脂肪和淋巴结等组织,自上向下常见占位病变有胸骨后甲状腺、胸腺瘤、畸胎瘤及心包囊肿等;中纵隔以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及肺门等组织结构为主,并含许多淋巴结,主要的病变有淋巴瘤、支气管囊肿、淋巴结核、淋巴转移瘤及结节病等;后纵隔主要以神经源性肿瘤为常见,食管的病变常归为消化系统疾病。
47 阻塞性肺气肿可分为慢性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因可以是支气管腔内的异物、肿瘤及慢性炎症,也可以是腔外肿瘤或肿大淋巴结的压迫所致。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于病变的支气管发生不完全性阻塞时,支气管形成活瓣性作用,吸气时管腔略有扩张,空气可以通过狭窄的支气管进入肺泡
,而呼气时管腔则缩窄,肺泡内的气体通过狭窄支气管排出困难,因而吸入气体量多于排出量。反复的活瓣作用导致狭窄支气管所属的肺段、肺叶气体增多,体积增大,透亮度增加,即称为阻塞性肺气肿。
48 一侧性肺不张是指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游离性液体量超过第2前肋以上,甚至完全达肺尖顶。两者共同的X线表现是均表现为患侧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但由于两种疾病导致患侧胸腔内压力不同,使得胸廓、纵隔及横膈向不同的方向移位;一侧性肺不张时由于患侧全肺不张萎陷,导致患侧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向上移位,即向患侧聚集的特点,同时健侧肺发生代偿性肺气肿。而一侧大量胸腔积液由于聚集大量液体导致患侧体积增大,压力增高,表现为患侧胸廓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横膈向下移位。
49 肺部的慢性炎症或增殖性病变在修复愈合过程中,纤维成分可逐渐代替细胞成分而形成瘢痕,称之为纤维性病变或纤维化,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局限性纤维化X线表现为条索状僵直的高密度影,也可呈结节或类似肿块阴影,此时与增殖病变难以鉴别;当病变占据肺叶以上范围时,常可引起气管及纵隔向患侧移位以及肺门和肺纹理的移位。弥漫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样阴影,还可在网状纤维化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