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像学简答题
26 ①CT表现为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密度与相应椎间盘一致,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多与椎间盘相连,尚有其他间接征象如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②MRI表现为髓核突出于低信号的纤维环内,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分可见“窄颈”相连,T2WI可见同层面高信号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与CT一样可显示其他间接征象。
27 骨髓炎和骨结核鉴别 骨结核/ 骨髓炎
好发部位:长骨的骨骺(或)和干骺端 /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发展 进行速度:慢性破坏/ 破坏较快
病变性质:破坏明显 骨增生少或无/ 破坏和增生均明显 骨膜反应:较少或无 / 广泛且显著
死骨:块小而多,呈砂粒样 / 块大,呈长条状 附近关节:常被侵犯 / 很少侵犯
28 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刺激了骨膜内层的造骨组织,引起了层状骨膜增长,并将其掀起。由于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且生长迅速,故增厚的层状骨膜又被迅速向外生长的肿瘤破坏。在伸入到软组织内的肿瘤上下缘,残存下来的增殖骨膜形似“三角”,实际上代表了恶性肿瘤突破骨
膜进入到软组织,是恶性肿瘤生长方式的具体体现。
29 ①关节软组织:肿胀,萎缩,钙化和积气等。②关节退行性变。③关节破坏。④关节强直: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⑤关节脱位:全脱位或半脱位。
30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1)穿透性:由于X线波长很短,具有很强
的穿透力,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但在穿透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即衰减。X线的穿透力与X线管电压和被穿透的物体的密度及厚度有关。一方面,X线的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反之其穿透力越弱;另一方面,物质的密度越高,厚度越大,X线的吸收越多,穿透越少。这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效应:X线具有能激发荧光物质的特性,此过程中发生能量的转换,使波长短的不可见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荧光,这是进行X线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效应:X线还具有使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的特性,经过显、定影的洗像处理使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呈黑色颗粒,而未被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过程中被清除,从而形成黑白不
同层次的影像,这是X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均可产生电离效应。X线进入人体产生的电离效应,可引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称生物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
31 X线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1)X线图像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的灰阶成像,是以密度来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白影称为高密度影,说明相应的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对X线的吸收量多;黑影称为低密度影,反映相应的物质密度底,比重小,X线吸收量少。
(2)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人体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路径上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即X线影像是有重叠的二维图像。
(3)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方法并产生伴影,后者可使X线影像清晰度降低。
32 X线的诊断结果基本上有以下三种情况:
(1)肯定性诊断,即经过X线检查和分析,可以确定为某种疾病的诊断。 (2)否定性诊断,经过X线的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这种排除诊断是有限度的。
(3)可能性诊断,经过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其性质,因而要列出几个可能性,还要结合其他实验室、内镜和活检等检查;或随诊观察等。
33 X线的放射防护方法和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方面,可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的原则,前者采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
如铅或含铅的物质,做为屏障以吸收不必要的X线;后者利用X线的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通过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的距离来减少曝射量。
(2)患者方面,应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每次检查的曝射次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作多次重复的X线检查,照射时注意曝射范围及条件,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要用铅橡皮加以遮盖。 (3)放射线工作者方
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进行正确的操作,定期监测所接受的X线剂量;近距离的透视要加戴防护衣和手套等;介入放射技术操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透视和摄片等。
34 骨的血液供应有四个途径:(1)滋养动脉,经骨皮质的滋养管进入骨干,进入后一般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然后再分成许多小分支分布供应隋腔和骨皮质的内2/3。(2)骨骺动脉,主要来自关节外软组织动脉的分支。(3)干骺动脉,在干骺端穿入骨内,与滋养动脉的发分支吻合,当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