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材概论实验二
当归
本品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干燥根。【性状鉴别】1药材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2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3根头(归头)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 4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5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6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龙胆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条叶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或“川龙胆”。
【性状鉴别】 1.龙胆①根茎呈不规则块状,长1~3cm,直径3~10mm。②表面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多个茎痕或残留茎基,周围和下端丛生多数细长的根。③根圆柱形,略扭曲,长10~20cm,直径2~5mm;④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上部有细密的横皱纹,下部有纵皱纹及细根痕。⑤质脆,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木部有5~8个黄白色点状木质部束环列,髓明显⑥气微,味极苦。
2.坚龙胆①根茎短,呈不规则结节状,疏生细长而稍弯曲的根②根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皱纹,无横皱纹,外皮易脱落。③质硬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
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1药材呈圆锥形,扭曲,长 8~25 cm,直径1~3 cm。 2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细根痕,顶端有茎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3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者习称为“枯芩”。新根中央坚实习称“子芩”或“条芩”。4气弱,味苦。
党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性状鉴别】 1党参根 (1)药材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 (2)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野生品的根头下有致密的横环纹,几
达全长的1/2,栽培品横纹少或无;(3)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4)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文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5)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2.素花党参根 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有致密的横环纹达全长的1/2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3.川党参根 表面灰黄色至淡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苍术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1.茅苍术(1) 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0cm,直径 1~2 cm(2)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顶端具茎痕及茎基。(3)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4)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
2.北苍术 (1)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 4~9 cm,直径1~4cm。 (2)表面棕黑色,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毛状结晶析出。(3)香气较淡,味辛、苦。
川贝母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及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外形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 【性状鉴别】 1.松贝 (1)药材呈圆锥形或近心脏形,先端钝圆或稍尖,高 3~8 mm,直径 3~9 mm。(2)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底部平。(3)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1)药材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 0.4~1.4 cm,直径 0.4~1.6 cm。(2)外表白色或呈浅黄棕色;外层两瓣鳞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内有圆柱形茎和心芽及小鳞叶2~3枚。(3)气微,味微苦。
3.炉贝 (1)药材呈长圆锥形,高 0.7~2.5 cm,直径 0.5~2.5 cm,(2)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
顶端多开口,内有圆柱形残茎、小鳞叶及心芽。(3)断面粗糙,白色,粉性。(4)气微,味微苦。
浙贝母
来源:百合科浙贝母的干燥鳞茎
性状鉴别:珠贝呈扁圆形,直径1.0--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2枚鳞叶,大而肥厚,互相对合。质脆,断面白色,富粉性。味苦。大贝为鳞茎外层单瓣肥厚的鳞叶,一面凹入,一面凸出,呈新月形,长2.0—3.5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被白色粉霜。
麦冬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
【性状鉴别】1 药材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 1.5~3 cm,中部直径 3~6 mm。2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具细纵纹。3质柔韧,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细小木心(中柱)。4气微,味甘、微苦,嚼之发黏。
石菖蒲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1药材呈扁圆柱形,常有分枝,长3~20 cm,直径3~10mm。2棕褐色,节环疏密不均,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 3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其上有鳞毛状的叶基残余。4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内皮层环纹及棕色的油点。5气芳香,味苦,微辛。
天麻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 1药材呈扁长椭圆形,稍弯曲,长 5~13 cm,宽 2~6 cm,厚 1~3 cm。2一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瓣”), 或为残留茎基;另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3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多个点状痕点组成的环节,具纵皱纹。4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5气特异,味甘、微辛。
.郁金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等的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 “温郁金” 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云南; 绿丝郁金主产于四川、浙江等省。 [采收加工] 蒸或煮至透心,干燥。
[性状鉴别] ⑴ 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纵 皱纹;质坚实,断面平滑,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⑵ 黄丝郁金:呈纺锤形,有的一端细长;表面棕灰色,具细皱纹;断面橙黄色,周边棕黄 色至棕红色;气芳香,味辛辣。经验鉴别认为黄丝郁金质量为佳。 ⑶ 饮片:为圆形或长椭圆形的薄片;切面橙黄色或灰褐色,角质样,中部有颜色较浅的内 皮层环;周边灰棕色,具有纵直或杂乱的皱纹;气微,味淡。
姜黄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
[性状鉴别] ⑴ 圆形姜黄;为主根茎,呈卵圆形或纺锤形;表面深黄色,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的环节,称 为“蝉肚姜黄”;质坚重,不易折断;断面深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内皮层 环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⑵ 长形姜黄:为侧生根茎,呈圆柱形而稍扁,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钝圆,另一端 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 ⑶ 饮片:为类圆形的薄片或厚片;切面棕黄色或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 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周边灰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纵皱纹;质坚硬;气特异,味苦辛。
半夏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 ⑴ 药材:类球形,有的稍扁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 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⑵ 饮片: ①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 状维管束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②姜半夏,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 具角质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③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 硬脆,断面黄
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泽泻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
[性状鉴别] ⑴ 药材: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横向环状浅沟纹 及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瘤状芽痕;质坚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