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混凝土结构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 一般项目
1、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检验方法: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3、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下式确定: fcu,0=fcu,k+1.645σ
式中fcu,0——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N/mm2);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当承包单位不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混混凝土强度等级 σ 凝土强度等级表3—3 高于C35 6.0 低于C20 4.0 C20-C35 5.0 4、泵送混凝土的水泥最小用量为300kg/m3;混凝土水泥最大用量不宜超过550kg/m3。
5、结构用混凝土在施工前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如材料有变化时,应重新申请试配。配合比通知单应附配套的砂、石、水泥、外加剂及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单(30d后及时补送)。
6、监理工程师应对混凝土生产设备或商品混凝土厂进行实地考查,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1)、试验室的资质等级是否符合要求,试验室工作人员上岗证是否齐全,是否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和管理台账;
(2)、技术管理工作系统、机构设置状态;
(3)、有无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技术合同审核、材料管理、质量检验、混凝土开盘鉴定、运输、泵送、技术档案资料、操作规程和技术岗位责任制等管理制度; (4)、现场搅拌设备,特别是计量设备的年检和可靠程度。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力组织、施工设备、
5
泵车位置、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浇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并落实,确保万无一失;
(2)、模板、钢筋应作好预检和隐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确保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与设计相符,且支撑牢固,拼缝严密,模板内杂物已清除干净。钢筋位置固定正确,变形的钢筋已被修好,关键部位应再次查验钢筋品种、数量、规格、插筋、锚固情况;
(3)、查机具准备,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活塞泵、输送管线,振捣器等要准备充足,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已有所准备,必要时应进行试运转; (4)、混凝土浇灌申请书已办妥;
(5)、对天气预报已做了了解并采取必要的冬施、雨施准备; (6)、水、电、照明等现场条件已做好,且应有保证。 2、常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开盘鉴定表原则上每天都应根据料源情况进行调整。
(2)、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理,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注水,不合格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3)、检查振捣情况,不能漏振、过振,注意模板、钢筋的位置和牢固度,有跑模和钢筋位移情况时应及时处理,特别注意混凝土浇筑中施工缝、沉降缝、后浇带处混凝土的浇筑处理。
(4)、对结点部位不同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等级要严格检查,防止低等级混凝土注入高等级混凝土部位。
(5)、根据混凝土浇筑情况,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时间和部位,留置监理工程师亲自监制的试块,并在标养后亲自送到试验室,在监理人员监督之下做试验,以验证承包单位的试验结果。
(6)、要检查和督促承包单位适时做好成型压光和覆盖浇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 (7)、承包单位拆模要事先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要求,经监理工程师依拆模条件判断确认后方可进行。
3、冬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监理工程师加强对冬施的预控工作,要坚持冬施措施不落实不得施工的原则。冬施方案要根据工程进度、气温预测、施工环境做出详细的技术措施方案,规定好测温孔布置、测温方案、浇灌方案、拆模条件。方案要具体,可操作,结合工程,切合实际。照抄照搬,应付差事的冬施方案要求重做,重新审批。 (2)、冬施方案实施前要认真做好下例工作:
6
1)、及时收集天气中期预报,依气温调整施工进度,完善施工措施; 2)、对冬施的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性能,掺量必须提前做好审定; 3)、对应到场的保温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要提前检查到位情况;
4)、对拟采取的保温措施要做出科学判断,监理工程师应做好必要的热工计算审核; 5)、对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用的外掺剂、搅拌方法和计量等进行必要考察和监控等。 (3)、抓好冬施关键点。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明确冬施监理的关键部位、 关键点的内容,并加强现场监控。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以下的检查和抽测工作: 1)、混凝土实际入模温度的监测;
2)、混凝土内外温度及温差的监测、分析,必要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和裂缝的发生;
3)、加强对蓄热覆盖防风措施的监督,确保覆盖及时到位; 4)、适时控制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温及养护问题;
5)、督促检查留置混凝土强度试块,包括同条件和转常温条件试件,均不得漏作。 4、夏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高温环境下影响混凝土的因素进行预测分析,督促承包单位做好施工措施,并抓好落实。
(2)、监理工程师应从以下方面做好检查和督促:
1)、原材料中,水泥是否选用合理,骨料是否有防止升温措施,外加剂(缓凝剂)是否选用已被认证的合格产品;
2)、配合比是否考虑了夏季施工坍落度损失大的措施; 3)、浇筑方案是否合理,浇筑速度是否适当; 4)、养护条件是否有保证;
5)、温度控制是否有效(宜在气温30℃以下施工)等等。 5、混凝土的质量评定
(1)、应以现场取样试验结果作为鉴定混凝土强度的依据;结构工程冬期施工尚应留2组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2)、混凝土强度检验应以GBJl07—87为准。
(3)、当对结构强度或对混凝土试件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可采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从结构、构件中钻取芯样方法,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定,作为是否应进行处理的依据。 6、混凝土工程缺陷修补
(1)、混凝土工程的质量缺陷,必须按有关标准加以认定,并经有关方面研究,由承包单
7
位提出书面修补方案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修补;
(2)、需修补部位必须认真剔凿,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
(3)、修补用水泥品种应与原混凝土的一致,强度等级一般高于原混凝土等级,并适量掺加微膨胀剂;
(4)、修补部位,应略高于原混凝土表面,待达到构件设计强度后,再将外面凿平。 7、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子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3—4
材料名称 水泥、掺合料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允许偏差 ±2% ±3% ±2% 注:1、各种衡器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2、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杳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复称。
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