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5章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第5章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25:04

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②补施适量氮、磷肥,一般每公顷还田22500千克秸秆,需补施13.5千克纯氮和4.5千克纯磷肥。

③深耕整地。耕深要求在25~28厘米,作业速度大于1.39米/秒,翻埋后要耢耙、压实、整平,为播种创造条件。

④小麦播种要使用带圆盘式开沟器的播种机,以免勾挂秸秆,影响播种质量。

⑤春耙或旋耕可采用东方红一802型拖拉机配缺口耙或铁牛一55型拖拉机配旋耕机作业。

2)水田整秆还田

①还田的秸秆量一般以每公顷4500千克为宜。

②旋耕埋草机和水田埋草机适宜作业的灌水深度为3~5厘米,适宜的泥脚深度为10~20厘米。

③补施化肥,一般每还田100千克干稻草,可补施2.14千克尿素和1.36千克磷肥。每还田100千克鲜稻草,可补施1.6千克碳铵和0.34千克磷肥,同时补施与秸秆等量的畜肥,可使二者形成养份互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2)机械作业工艺

1)玉米整秆还田

① 两茬平作地区 玉米整秆还田作业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摘穗 深耕开沟 秸秆铺放 深耕翻埋

图5-1两茬平作地区玉米整秆还田作业工艺流程

施肥整地 播种 ②单季平作地区 玉米整秆还田作业工艺流程如图5-2所示 摘穗深耕翻埋 春耙旋耕 播种 施肥 秸秆铺放 扑放耕开

图5-2单季平作地区玉米整秆还田作业工艺流程

112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2)水田秸秆整株还田

水田秸秆整株还田作业工艺流程如图5-3所示。

抛撒稻草 水田灌水 机械收割脱 粒 扑放耕开播 种 第二遍深耕 第一遍浅耕 施肥 图5-3水田秸秆整株还田作业工艺流程

(3)常用机具

1)玉米整秆还田 可采用东方红—802型履带式拖拉机配套高柱五铧犁或重型四铧犁及压辊作业,也可采用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整秆覆盖还田机进行。

2)水田秸杆整秆还田 可选用1CM—65型水田埋草机(配套动力为8~36.7千瓦拖拉机),亦可选用东风一12型或工农一12型旋耕埋草机。

(4)技术要求

1)玉米整秆还田应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玉米株叶青绿时进行。以保持秸秆水分和养分。

2)玉米收获前浇一次水,可保持土壤墒情,利于秸秆腐解和小麦播种。

3)玉米整秆腐解需水量大,因此要浇好封冻水,沉实土壤,缓解冻害。

4)为防止病虫害,小麦播种前应采用药剂拌种。

5)水田整秆还田的秸秆主要是稻秸和麦秸,也可以将爪藤、绿肥和田间杂草直接旋耕还田。

113

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5.2.4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

世界上大凡农业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发展生态农业,重视施肥结构科学合理,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的问题。一般在施肥总量中,将化肥的施用量控制在施肥总量的1/3左右,秸秆还田和厩肥等施用量占2/3。德国每施用100千克化肥,要同时施用1500~2000千克厩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小麦,玉米秸秆大部份用于还田。美国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达2.5%~4%,而我国由于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农家肥施用量日趋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平均只有1.5%。从1985~199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以平均每年10.2%的速度增加,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化肥使用量0.2%的增长速度。在此期间,占世界耕地7%的我国化肥使用量由占世界化肥总使用量的14%上升到27%。1994年,全国每公顷农田的化肥施用量已达349.5千克(发达国家为81千克/公顷,世界平均水平为91.5千克/公顷),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8倍多,致使不少地方土壤板结硬化。

(1)社会经济效益

沈阳市新城子区才乡已连续8年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由1994年的1.47%提高到2002年的1.79%,粮食产量也稳步增长;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四合镇等乡镇连续6年进行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0.67%提高到1.76%,公顷产量由7292千克增加到8130千克。阜新的试验数据表明,小麦秸秆每公顷还田2250 ~3000千克,下茬小麦可增产10%;试验还表明,低产田经过两年秸秆还田后可增产20%~30%,高产田可增产10%~15%,还田当年一般增产10%左右。这说明,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增加6%~15%以上的产量,而且由于逐步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显,改善了土壤结构。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一定基础。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无论从宏观看还是从微观看,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的作业成本仅

114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为人工还田作业成本的1/4,而工效提高了40~120倍,既能节约成本和劳力,还能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2)生态效益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木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和由此而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的弊端,又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旱作农业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早作农业区,秸秆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含水率,而且由于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地吸纳雨水的能力,减少了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并成为旱作农业区改土,保水、增产必不可少的一项适用技术,也使旱作农业区生态趋于好转。

由于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使用,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在我国北方,尤其是在辽宁得到了推广。按照将目前我国剩余秸秆的50%(约1亿吨)还田计算,每年可节省化肥250万吨左右,增产粮食1600万吨,创经济效益180亿元以上,其节本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解决秸秆处理,合理利用资源,减轻农民劳动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可持续农业开辟了一条新路。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兴农的不断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必将造福于国,还利于民,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5.3 免耕和少耕技术

少耕和免耕法是相对于传统耕作法而言,它以取消铧式犁(有壁犁)耕翻和尽量减少耕作次数为主要特征,从减少耕作次数发展到在一定年限内免除一切耕作。土壤实现少耕和免耕条件,一是地表必须有秸秆覆盖物;二是应用除草剂和杀虫剂;三是使用少耕免耕播种作业机具。

115

搜索更多关于: 第5章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②补施适量氮、磷肥,一般每公顷还田22500千克秸秆,需补施13.5千克纯氮和4.5千克纯磷肥。 ③深耕整地。耕深要求在25~28厘米,作业速度大于1.39米/秒,翻埋后要耢耙、压实、整平,为播种创造条件。 ④小麦播种要使用带圆盘式开沟器的播种机,以免勾挂秸秆,影响播种质量。 ⑤春耙或旋耕可采用东方红一802型拖拉机配缺口耙或铁牛一55型拖拉机配旋耕机作业。 2)水田整秆还田 ①还田的秸秆量一般以每公顷4500千克为宜。 ②旋耕埋草机和水田埋草机适宜作业的灌水深度为3~5厘米,适宜的泥脚深度为10~20厘米。 ③补施化肥,一般每还田100千克干稻草,可补施2.14千克尿素和1.36千克磷肥。每还田100千克鲜稻草,可补施1.6千克碳铵和0.3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