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章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4)注意安全;防止人身事故。
5)地膜覆盖虽能调节土壤水分,但不是任何土壤水分条件下覆盖都是有效的,对各种作物都有一个极限值。如棉花覆膜,若耕层土壤水分低于12%,即使覆盖,播后也不出苗,12%是棉花覆盖时土壤水分的监界值(露地条件下种子萌发出芽土壤水分临界值下限为15%)。因此,地膜覆盖时还必须注意土壤水分应不低于临界值,否则达不到保墒提墒的预期目的。 5.1.4 常用地膜覆盖机具
(1)铺膜机
1)2RM—1型人力地膜覆盖机 该机由山东省平度县农机研究所研制,由人力牵引进行铺膜作业,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调整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简易机型中适应性和作业质量较好的一种机型。适应铺膜畦面(土床面)宽度400—800mm,2—3人操作,生产率0.06一0.1hm2/h,整机质量22kg。
2)3DQ—1.4型手动嵌膜式地膜覆盖机 该机由江苏省南通市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由人力牵引,用嵌膜方法封固地膜。这种简易铺膜机由牵拉手杆、膜卷支架、压膜轮和嵌膜轮组成,用杆架支撑并连接成整机。铺膜畦宽900~l000mm,畦高150~200mm,适用膜宽小于或等于1400mm,整机质量27kg。
3)3DFl—1.2RX型人畜力地膜覆盖机 该机由辽宁省海城县农机化研究所研制。主要技术参数:
铺膜畦宽600—900mm; 适用膜宽900~1200mm; 铺膜辊外径84mm; 压膜轮外径300mm; 覆土圆盘外径300mm; 整机质量60kg;
人力牵引时生产率为0.06~0.1hm2/h;
104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畜力牵引时生产率为0.11~0.13hm2/h。 (2)作畦铺膜机
代表机型是2BF—1型地膜覆盖机,由北京市农机研究所研制,能—次完成起土、作畦、整形和铺膜联合作业,与8.8kW手扶拖拉机配套(牵引),在已耕耙好的土地上作业。主要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长×宽×高) 1530mm×1350mm×720mm 畦面宽 600~800mm 畦高 100~150mm 适用膜宽 900~1050mm
配套动力 工农一12型手扶拖拉机 配套牵引车 CQY型通用牵引车 整机质量 90kg 操作人数 2人
生产率 0.1~0.17hm2/h
2BF—1型地膜覆盖机还可与小四轮拖拉机组成悬挂机组进行作畦铺膜作业。与它同系列的还有2BFl—2型地膜覆盖机,由铁牛—55型轮式拖拉机悬挂作业,一次作畦两个、铺两幅地膜。
(3)旋耕铺膜机
常用的旋耕铺膜机见表5-1。 5.1.5 经济效益分析
地膜覆盖由于水、肥、气、热条件较好,作物生长发育良好,生长速度快,苗期缩短,开花期结实期提前,产量增加、品质优良,最终的经济效益还是提高了。
地膜覆盖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甘薯、马铃薯、甜菜和蔬菜、瓜果等。小麦地膜覆盖与对照田比较产量平均增长幅度为l12%~230%;花生平均增产1731kg/hm2;春玉米增产30%~50%;地膜覆盖甘薯也使其产量提高50%以上。棉花覆膜后每hm2增产皮棉225~675kg,增产50%以上。
105
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表5-1 常用旋耕铺膜机
型 号 研制单位 外形尺寸 (长×宽×高) 铺膜畦宽(mm) 适用膜宽(mm) 畦高(mm) 畦间距(mm) 整机质量(kg) 生产率(hm/h) 配套动力 配套旋耕机 挂接形式 23DF—1.2L型 地膜覆盖机 沈阳农机化研究所 2l10×1300×1080 700~860 950~l100 100~150 l00 0~0.18 2011—Z型 1GF—2型 旋耕地膜覆盖机 北京朝阳区农机研究所 3155×2464×1165 500~650 120~150 940—1050 250 0.4 铁牛一55型拖拉机 LGN一200型 三点悬挂 1DG—140型 旋耕垄作铺膜机 哈尔滨农机研究所 1800×1600×l100 25~300 500~520 梯形垄 700 60 0.13 丰收一180型拖拉机 lG—1.25型 三点悬挂 (4)播种铺膜机
常用的播种铺膜机见表5-2。
表5-2 常用播种铺膜机
参 数 生产单位 外形尺寸(长×宽×高) 畦面宽(mm) 畦间距(mm) 适用膜宽(mm) 每畦播种行数 畦内行距(cm) 株距(cm) 播深(cm) 作业速度(km/h) 生产率(hm2/h) 配套动力 整机质量 2BP一1.1型 播种铺膜机 辽宁省喀左县农机所 2000×1200×660 550—750 900一l100 850—1100 2行 33—42 9—44.7 2—8 5 0.13一0.2 8.8kW以上拖拉机 120kg 2FMQ—3型栅缝式 播种铺膜机 新疆农牧机械化所 4170 4300 1300 700~750 900 2 70 55 2~8 4~5 0.8~1 铁牛—55型拖拉机 550kg 106
机械化覆盖保墒技术
5.2 作物秸杆覆盖技术
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是在作物收获后或收获同时进行秸秆还田。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可分为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等。秸秆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肥。秸秆覆盖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缓解降雨对地表的冲刷。秸秆及时还田不仅抢农时争积温,还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试验表明,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与不还田对比,小麦可增产10%,玉米可增产12%左右,在旱作区以春玉米还田最佳。 5.2.1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
(1)技术作用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灭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翻埋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一。
(2)农艺要求
1)施肥 秸秆在腐解为有机肥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氮、磷元素,秸秆本身的碳、氮、磷含量比例为100:2:0.3左右,腐解所需的比例为100: 4:1左右,因此要补施一定量的氮和磷。一般每公顷还田7.5吨秸秆时,需补施300—600千克速效氮肥或150~225千克尿素(相当于67.5千克纯氮)和75-150千克磷肥(相当于22.5千克纯磷)。
2)深埋 使秸秆与肥土混拌均匀,并深埋于距地表20厘米以下土层。
3)整地 要消除明暗土坷,精细整地,达到土碎地平。使土壤上虚下实,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现象,为播种创造条件。
10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