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练习.检查和反馈
(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A A?{x|?1?x?2},集合B?{x|1?x?3},求AUB.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通过检查,进行反馈,并强调: (1)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对于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集合的运算,可借助数轴解题. 2.交集
(1)思考:求集合的并集是集合间的一种运算,那么,集合间还有其他运算吗?
请同学们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A?{2,4,6,8,10},B?{3,5,8,12},C?{8};
②A?{x|x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B={x|x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同学},C={x|x是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从而得出交集的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记作:A∩B.
读作:A交B
其含义用符号表示为:
AIB?{x|x?A,且x?B}.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Venn图表示交集运算.
(2)练习.检查和反馈
①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的位置关系.
②学校里开运动会,设A={x|x是参加一百米跑的同学},B={x|x是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C={x|x是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学校规定,在上述比赛中,每个同学最多只能参加两项比赛,请你用集合的运算说明这项规定,并解释集合运算A∩B与A∩C的含义.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检查,作个别指导.并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和纠正.
A B
(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1~12页中有关补集的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
(1)什么叫全集?
(2)补集的含义是什么?用符号如何表示它的含义?用Venn图又表示?
(3)已知集合A?{x|3?x?8},求eRA.
(4)设S={x|x是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求BIC,痧AB,SA.
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作个别指导,待学生经过阅读和思考完后,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及时给予评价.
(四)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同学对集合这种语言有什么感受? 2.并集.交集和补集这三种集合运算有什么区别? (五)作业
1.课外思考:对于集合的基本运算,你能得出哪些运算规律? 2.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并说明其并集.交集和补集的现实含义.
3.书面作业:教材第14页习题1.1A组第7题和B组第4题.
§1.2.1函数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
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
(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