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25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1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6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话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27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生说,师生补充)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四、作业: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14、检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意思。 教学难点:同学们为什么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教学用具:投影片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