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2.2.2李益的精神指向
如果说霍小玉是汤显祖“至情”思想的承载者,那么李益就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反抗批判的主体,他被作者融进了对封建社会的愤恨之情,对其注入了反封建权势的血液,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虽然一定程度上李益对卢太尉的反抗并不是那么坚定,如《紫钗记题词》中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①但是对于和小玉的爱情他是坚定的,而这也是现实性的表现,作者通过李益心中这种矛盾的的内心活动也揭示出在明代知识分子在困境中挣扎的情境,这样就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改编的意义。
2.3 卢太尉的存在意义
卢太尉作为一个小说中不存在的人物,在戏曲中被汤显祖作为矛盾的聚焦点塑造出来。是有其必然原因。 2.3.1 对于戏曲性的考虑
一出没有戏曲性的戏曲是失败的,所以,为了增加戏曲的戏曲性,汤显祖创作出来一个与李益性格相反地人物——卢太尉。其自说:“自家乃卢太尉是也。卢丞相是我家兄。卢中贵公公是我舍弟。一门贵盛。霸掌朝纲”②可见。卢氏一族是当朝的权贵,一出场就是一张恶霸的面貌。正是这样的一个封建权贵,在李霍的爱情道路上布满了障碍,也为戏曲性的情节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2.3.2对李益形象转变的解释
李益性格转变之快让看过《霍小玉传》的人很难理解,而卢太尉的出现则解释了这个问题。戏曲中,卢太尉是爱慕权贵,滥用权力,虚荣的人,而《霍小玉传》中的李益也由此特点。可见,卢太尉就是汤显祖把李益内心的阴暗面驱逐出来形成的形象。正如《霍小玉传》中李益所有的阴暗心理都被《紫钗记》中的卢
太尉道出时说的:“古人贵易妻,参军如此人才,何不再结豪门,可为进身之路”,这个谁
③
能否认这不是《霍小玉传》中李益抛弃小玉的隐秘心态呢?因此,为了后面的大团圆结局,反面角色由一个人承担即可,李益转变为情痴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2.3.3 借批判卢太尉来批判权贵
汤显祖在创作《紫钗记》时是在南方为官,是走上政治道路的时候,也是作
①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②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③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8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者开始反思自己人生的时刻,可以说,《紫钗记》开创了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对于权贵的贪官的描述与批判。在戏曲中,李益不愿意参见卢太尉被发配到边疆供职,期满以后又被调到孟门,夫妻不得相见。这一情节与汤显祖触犯张居正而几年考不上进士对照起来,可以说是作者将自己对权贵的不满第一次写在戏曲里面,也是作者开始用戏曲的笔墨来批判权贵。
可以说对于卢太尉的批判也是作者用来映射他对张居正、申时行的批判,但是,应该看清的是到最后,李益没有打到卢太尉而期盼皇帝的裁决,也是汤显祖思想不完全进化的一种表现。
①
2.4 黄衫客侠义精神的放大
汤显祖借用批判卢太尉去批判封建权贵,也借用黄衫客这一形象去展现自己在现实中不能展现的豪侠风格。如果说李益是卢太尉的对立面,那么,黄衫客就是卢太尉绝对化的形象,他是正义、勇敢、果断的化身,是汤显祖为对付卢太尉准备的一杆枪。
汤显祖对黄衫客的重视,从对他出场描写的笔墨可以看出。在小说《霍小玉传》中是用叙述者的话语描述的:“忽有一豪士,衣轻黄纻衫,挟弓弹,丰神隽美,衣服轻华??”但是到了《紫钗记》有五出戏都出现了他的身影。除了黄衫客自报家门外,其形象深刻,完全使用旁观者的语言来描述。人物体现的作用也是,《霍小玉传》中黄衫客只是在梦里面出现过“玉梦黄衫丈夫抱生来,至席,使玉拖鞋??”③借用黄衫客的行为揭示霍小玉的结局。但是在《紫钗记》中他在听到鲍四娘介绍“十郎薄幸,就亲卢太尉府中,再不回步,小玉姐病染伤春,敢待不起也”之后,非常恼火,故曰:“俺看李十郎这负心人为卢府所劫,使前妻小玉一寒至此,此乃人间第一不平事也!俺不拔刀相救,枉为一世英雄。”④可见,相对于《霍小玉传》中的黄衫客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紫钗记》的黄衫客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比蒋防来的深刻,需要借助一把刀一柄剑一个人来展现自己思想。也是为了戏曲的整个情节考虑需要一个第三者来促成李霍之间的爱情。而黄衫客无疑是最好的一个人。他是一个侠士。有侠义心肠,还是一个有道德水准的人,乐于也敢于与黑暗社会做斗争,这也是《紫钗记》有别
①
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68页. ②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③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④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9
②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于《霍小玉传》的一个重要的创新之处,敢于重塑里面的人物,达到丰富自己戏曲的目的。
黄衫客的出现,剑、刀意象的描写,是汤显祖当时“侠治”思想的体现,①少年时的汤显祖就憧憬“修仙”“游侠”,他一心想用“侠剑”去扫平天下不平事。
②
其实侠治的思想也是表明这时候的汤显祖想凭自己的力量去改编这个黑暗世界,
但是,即使有信心,在戏曲的结尾又可以看出,黄衫客并没有将卢太尉扳倒,这证明了汤显祖的侠治思想只是幻想。
总而言之,汤显祖的戏曲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除了语言优美还有一个就是戏曲的故事性强,不是单纯的拘泥于才子佳人的模式,敢于打破这种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件,出了对男女主人公重大笔墨之外,对于贯穿全剧的卢太尉、黄衫客也会在不多的笔墨中挥发出他们的最大用处,让整个戏曲能有更广阔的视野让剧情铺展开来,也能更好的串联好剧情的发展,推动剧情的发展。
①
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71页. ②
邹自振.《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72页.
10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3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叙事艺术的改变创新
第3章《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叙事艺术的改
编创新
在研究《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时,叙事艺术是必然会分析的一个,叙事艺术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为戏曲主题服务的,如董乃斌所云:“叙事方式的演进绝非 仅仅出去变化形式的需要,而以内容的转换为深刻的内在依据。”
①
在解释这些叙事艺术时,本文会立足于文本,并结合汤显祖当时的心境进行分析,
以求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
3.1 戏曲性的加强
戏曲性是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意志及其他心理因素)通过外部动作、台词、表情等直观外现出来,直接诉诸观众的感官 ,威廉·阿契尔认为:“戏曲性在于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②。美国戏曲理论家乔治·贝克则把它限定为:“以虚构人物的表演,通过感情渠道,使场内普通观众发生兴趣”③。可以说戏曲性是戏曲必学达到的一个标准,在《紫钗记》中作者就大加深了戏曲性
在《霍小玉传》中,作家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创作出来李霍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霍小玉爱情至上,“资质浓艳”“高情逸态”“纯洁、温柔、善良、坚定”。李益则是“薄情寡义”、“软弱自私”的纨绔子弟,这些形象的塑造都是通过作者的描述来完成的,人物的行动都是存在于作者的笔下,其中的戏曲性不容易发觉。到了《紫钗记》作者大笔墨的构造出一个充满戏曲性冲突的局面。霍小玉和李益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描述,也有第三者和旁观者的描述,李霍也必需要有自己的行动才能完成戏曲的情节。小说可以三言两语的概括出李霍爱情受阻的原因,但是戏曲必须要有完整的情节才行。因此,作为这样一个连接作用的在小说中没有出现的卢太尉就横空出世了,卢太尉曰:“卢丞相是我家兄。卢中贵公公是我舍弟。一门贵盛。霸掌朝纲。”历史上也有一个叫奸人为卢杞的胞弟,但是是否是卢太尉已无从考证,但是对于戏曲创作而言,却是增强戏曲性的绝好手段,汤显祖直接利用小说的素材,而又大大的发展其中包含的戏曲性。让卢太尉这个人物一登场就有相当的戏份,把他成功的塑造成了代表一大批封建权贵的操
①
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②③
威廉﹒阿契尔著、吴钧燮、聂文杞译.《剧作法》.中国戏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乔治﹒皮尔斯﹒贝克.《戏曲技术》.中国戏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