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紫钗记》的题材渊源
一切情感的始发。正如侯外庐先生说“呼唤春天,歌颂春天是《紫钗记》的艺术思维的主题。”②可以说,《紫钗记》相较于《霍小玉传》中的创新与改变都是汤显祖居于个人情感的表达,是一种爱情至上,情感至上的“至情”思想的体现。是个人创作思想的飞跃。
①
①
邹自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73页. ②
侯外庐.《论汤显祖剧作四种》.中国戏曲出版社.1962年版.
4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
改编创新
汤显祖根据唐人《霍小玉传》改编而成的《紫钗记》绝不是单纯的对前人题材的机械式的沿用,更多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和剧情,与小说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汤显祖作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现实派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大程度通过人物来表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积极的一面。无论是男女主人公还是反派的卢太尉、侠士黄衫客都塑造的十分出彩,在这些人物身上,作者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来充分表达他的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所以说《紫钗记》中通过人物表达出的感情是《霍小玉传》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2.1 霍小玉形象改变
霍小玉作为主要人物,在小说与戏曲的转换之间变化明显,是作者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一个表现。 2.1.1 霍小玉出生变化
在原著《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出身是:“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王之初薨,诸弟兄以其出自贱庶,不甚收录。因分与资财,遣居于外,易姓为郑氏,人亦不知其王女。”①而霍小玉又自云:“妾本娼家,自知非匹。”②可见,霍小玉的出身并不是那么好,而在唐朝是会把妓女当作良家妇女中特别尊贵的郡主来描写,且媒人对李益介绍霍小玉时说:“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③仙人正是唐代妓女的别名,又则李益那么轻易地得到她,连婚礼都不需要举行,后来又是那么随意地抛弃她。这些描写足以说明\故霍王小女\只是假借的名份,实际上是妓女。 所以说霍小玉这么低的出身是很容易决定她悲剧的命运。在汤显祖的戏曲《紫钗记》中,对霍小玉的出身描写的不是那么详细,只是说“妾本轻微”,对于让人误解的句子也有所删减。霍小玉的个人地位得到了提升。相较于贵族女子,《紫钗记》中霍小玉还是地位低下,但是已经肯定了她良人的身份,不在轻易事人④,他们两个是在上元节初次相见,借着坠钗、拾钗的机缘,倾吐了彼此的爱慕。是在两情相悦的情况下结合
①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②
徐朔方.《汤显祖评传》》.2011年4月第一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65页. ③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④
徐朔方.《汤显祖评传》》.2011年4月第一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66页.
5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的,不是单纯依靠第三者的牵线才得以见面。可见。戏曲中霍小玉的身份得到了洗白,她跟李益的爱情也更为纯粹的。 2.1.2霍小玉的性格转变
《霍小玉传》中,先是霍小玉爱上李益,希望李益不要抛弃他,在知道李益要出去求取功名时曰:“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壮士之秋,犹有八岁。一生欢爱,愿毕此期。然后妙选高门,以谐秦晋,亦未为晚。妾便舍弃人事,剪发披缁,夙昔之愿,于此足矣。”①与之定八年相守之誓。然而这样一个卑微的要求被自己所爱的人破坏时,由爱转恨发誓曰 “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②在《霍小玉传》中小玉的爱恨都极端强烈,给人留下的震撼之深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到了《紫钗记》中的则突出了霍小玉对李益的一往情深。在四十七出《怨撒金钱》写到小玉即使在误信李益负心后依旧盼其回心转意,说出“若得他心香转作回心院,抵多少买赋千金这酒十千”③。这份痴情也是作者“至情”的一种表现,也是为大团圆结局埋下了伏笔。 2.1.3霍小玉的精神升华
在《霍小玉传》中,得知李益的负心行为时,霍小玉表现更多是呻吟和哀叹。对李益这种行为的怨恨,使她将导致自己爱情悲剧的矛头指向李益,没有意识到这是封建社会导致的悲剧。《紫钗记》中的霍小玉则是更多是对统治阶级的指责。认为李益的移情是封建社会的权势所导致的,个人认识就要深刻一些。因此,她仇恨卢太尉,当她听到王哨儿讹传李益招赘卢府时,她悲痛不已,愤怒痛斥封建权贵:“有家法拘当才子天涯,没朝纲对付的宰相人家。”④深刻的揭示出来封建权贵专横跋扈的本质。当“霍小玉钗头去卢家钗戴也”的讹传确信无疑的时候,霍小玉的情感就爆发了,把卖钗得到的一万钱撒满地,严厉的说道:俺福气“一条红线,几个‘开元’。挤不得俺闲贫贱,及不得俺永团圆。他死图个子母连环,生买断俺夫妻分缘??”⑤这伤心的血泪,压抑的悲愤,是封建社会里金钱罪恶所凝聚的,是封建社会残害妇女的罪证。这也是小说与戏曲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在小说中,作者的笔触没有过多伸向封建社会的内部,而汤显祖则是借着霍小玉的口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进行大量的抨击。
①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②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③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④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⑤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6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2章 《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最为对一部小说的改编,作者之所以从各个细节对主角进行人格重塑,很大程度是汤显祖借戏曲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霍小玉无疑是对他“情至”思想展现最好的对象,是作者在领悟小说后结合现实做出的最大调整。也让霍小玉这一形象焕发出新的生命。
2.2 李益的性格重塑
如果说对于霍小玉作者给予很大的寄托,那么对于李益而言,作者几乎就是重塑这个形象了。 2.2.1李益性格的反转
在《霍小玉传》中,李益是薄幸的公子,他初见小玉时候说:“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①他最初是因为小玉的美色而在一起的。在以后的生活中这样的爱情败给了现实,虽然期间李益有挣扎过,但是权势,金钱,利益让李益做出了抛弃妻子的行为,他既给了霍小玉希望又亲手粉碎了它。这就给霍小玉带来了莫大的痛苦,直至导致小玉之死,自己也一辈子受到谴责。而在《紫钗记》中,李益却一洗身上的污垢,变成一个忠于爱情、坚贞不屈、严守盟约、不屈服于权贵金钱、情真意深的有情郎。他不受封建门第的观念爱上霍小玉,在对霍小玉的表白中说道:“请问小玉姐侍者。咱李十郞孤生二十年余。未曾婚娉。自分平生不见此香奁物矣。何幸遇仙月下。拾翠花前。梅者媒也。燕者于飞也。便当宝此飞琼。用为媒采。尊见何如。”②作者眼中的李益不具有原本轻佻的一面,而是彬彬有礼的书生。几句话就把李益的人品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成为一个情痴也就合理了。其次李益是前朝相国的公子,霍小玉是一个民间女子,所以李益能冲破门第观念追求霍小玉实属难得。这是“以情胜理”的结果,也是汤显祖“至情”观念的体现。戏曲中的李益忠于爱情,不因地位的升迁而抛弃爱情,也不为名利的诱惑而违背誓言,更不会屈于权贵而入赘豪门,始终如一的爱着霍小玉,这是小说中的李益不可比拟的。他对霍小玉的爱是“粉身碎骨,暂不相舍”“生则同衾,死则同穴”。李益在边关给霍小玉写情诗,为了小玉抗衡卢太尉,哪怕被告知小玉另嫁他人也只会说:“妻呵,是俺负了你也!”“妻呵,你去即无妨谁伴咱?他纵然忘俺依旧俺怜他。”③可见李益对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坚定的,把《霍小玉传》中李益的一点的爱慕之情无限放大,化身为“情痴”形象。
①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②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③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