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紫钗记》对《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目 录
摘 要 .................................................... Ⅰ ABSTRACT ................................................... Ⅱ 前 言 ..................................................... 1 第1章《紫钗记》的题材渊源 ................................. 2
1.1 《霍小玉传》 .................................................. 2
1.2 《紫箫记》 .................................................... 3 1.3 《紫钗记》 .................................................... 4
第2章《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人物形象的改编创新 ......... 5
2.1 霍小玉形象改变 ................................................ 5 2.2 李益的性格重塑 ................................................ 7 2.3 卢太尉的存在意义 .............................................. 8 2.4 黄衫客侠义精神的放大 .......................................... 9
第3章《紫钗记》对《霍小玉传》之叙事艺术的改编创新 ........ 11
3.1 戏曲性的加强 ................................................. 11 3.2 叙事角度的转换 ............................................... 12 3.3 叙事符号的深层意义 ........................................... 14
第章4《紫钗记》中作者个人精神的体现 ...................... 15
4.1“至情”思想 .................................................. 15 4.2 女性意识的觉醒 ............................................... 16
结 语 .................................................... 17 参考文献 .................................................. 19 致 谢 .................................................... 20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
前 言
唐代很多小说都改编为后世的戏曲,时人沈德符说:“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辄编一传奇。”①汪辟疆《唐人小说·序列》称“唐人小说,元明人多取其本事,演为杂剧传奇。”②而在明代传奇的众多作家中,以汤显祖的成就最大,在这四部戏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最早的则是《紫钗记》,但因其语言、内容、精神不如《牡丹亭》突出,因而被世人忽略,研究没有《牡丹亭》深入。
由于对于《紫钗记》的研究并不多,本论文便从《紫钗记》和与其相关的唐传奇《霍小玉传》进行对比研究。
《紫钗记》是在汤显祖《紫萧记》的基础上完成的,“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详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起,讹言四方。”③由此可知,《紫萧记》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因而,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紫钗记》是因了汤显祖“其才情在深浅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味。”④的才情,以及他“任何一剧,也都是最晶莹的朱玉,足以使小诗人们妒忌不已的,那是最隽妙的抒情诗,最绮艳,同时又是最潇洒的歌曲。”⑤可见,汤显祖的个人才情是被高度赞赏的。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小说本身也有很大关系的。
被明人胡应麟誉之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⑥的《霍小玉传》是一部凄婉欲绝的悲剧。霍小玉本不应该死的,但是残酷的封建社会逼迫她走上了死亡的道路。汤显祖的《紫钗记》在《霍小玉传》之上添加了卢太尉、花卿、郭小侯、黄衫客等人物,以及李益参军归来与霍小玉团聚的情节。以及大团圆式的结局完全改变了《霍小玉传》的悲剧情节。可以说,《紫钗记》是较好的继承了《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但却一改悲剧结局为喜剧。是对李益和霍小玉忠贞爱情的肯定以及对封建权贵的鞭笞。这也是汤显祖对小说改编的意义及向世人宣告他的“至情观”的一种表现。
《戏曲史料汇编第四集<顾曲杂言---沈德符>》.1980年版.中国戏曲研究院. 徐朔方.《汤显祖全集》[M].1999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57页 ③
《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④
陈多、叶长海注释.《王冀德曲律》.湖南人民出版社. ⑤
郑振铎.《插图版中国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⑥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①②
1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紫钗记》的题材渊源
第1章 《紫钗记》的题材渊源
1.1《霍小玉传》
《紫钗记》的故事大纲取材于《霍小玉传》,《霍小玉传》是唐代蒋防的成名作,一向被人推崇。写的是娼门女子霍小玉和进士李益之间悲惨的爱情故事。小说中说“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即王之宠婢也。”①这就是霍小玉的身份,是霍王侍婢所生小女,没有地位,父亲死后被赶出来沦为娼妓。李益作为一介书生,为小玉的美貌所倾倒,小玉也被李益的才华所折服,并把少女纯洁的爱给了负心汉李益。小说中李益与霍小玉也曾海誓山盟“皎日之誓,生死以之。与卿偕老,尤恐未惬素志,岂敢辄有二三!”②李益这样一番话让霍小玉放心他去考功名。然而,李益一做官,就抛弃霍小玉,顺从母命与卢氏订婚。可怜霍小玉痴心不改,换来的却是李益毫不留情的背叛。霍小玉临死前在黄衫客的帮助下与李益当面对峙,并说出了“李君李君,今当永绝!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③霍小玉诅咒李益不得好死后也就着香消玉损,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就被残酷的封建礼教给逼迫死了。汤显祖选择改编《霍小玉传》正是被霍小玉对于爱情的“一往而深,生死以之的真情”④所感动。但是作者并不是单纯的改编,为了符合作者“至情”的思想观念,作者对《霍小玉传》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等进行了重塑。
1.2 《紫箫记》
万历五年至七年(1577-1579)期间,汤显祖在家乡和友人谢久紫、吴拾之等试作《紫箫记》传奇。
《紫箫记》是对《霍小玉传》的改编,也是《紫钗记》的前身。戏曲虽源于小说,但采用原作的内容较少,且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直到十年后,汤显祖在《紫钗记题词》中指出“《紫箫记》‘未成,而是非蜂起,讹词四方’”其原因在于剧作有所“饥托”。⑤虽说《紫箫记》从情节到结构都是不完美的,如作者自己在《玉合记题词》中提及《紫箫记》,亦自谓有“秾长之累”。⑥但是,《紫箫记》
①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②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③
吕文仲、董淳、王克贞等.《太平广记卷487》[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④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1出版.第2页. ⑤
邹自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2007年6月第一版.江西高校出版社;第42页. ⑥
徐朔方.《汤显祖评传》》.2011年4月第一版.南京大学出版社;第33页.
2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 《紫钗记》的题材渊源
的写作表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技巧都有提高,开始在戏曲界初露锋芒。
1.3 《紫钗记》
《紫钗记题词》说:“南方多暇,更为删润乞,名为《紫钗》”①,可知,戏曲是作者在南方闲暇时间所作。这是汤显祖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标志。由于政治上的黑暗,个人抱负不能实现,让汤显祖想起十年前的《紫箫记》,现实为他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的个人经历带动了他的创作欲望。②在这之后就是汤显祖对戏曲的不断修改,最终改名为《紫钗记》。据臧懋循改本《紫钗记题词》,作者自属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对剧本做了最后的润色,《紫钗记》正式出版。③这也是 “临川四梦”第一梦。
《紫钗记》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大致的结构还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题词中云:“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④对于这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与原著所不同的是,汤显祖以戏曲的形式对其进行的改编,也在一些情节中作出了是适当的调整来服务于自己的戏曲。从人物性格,结构,情感等不同角度对这个爱情悲剧进行加工整合,直到创作出一篇完整的戏曲——《紫钗记》。
对于《霍小玉传》,作者的改动幅度还是有很大的,如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变得坚贞不渝,其中的相知相许是因为卢太尉的离间才产生了动摇和误会。又如霍小玉的身份由娼妓改为了充满青春气息的纯洁少女,小说中的“博求名妓”改为剧中的“博求名阀”,小说中霍小玉是“妾本娼家”剧中则是“妾本轻微”,在某种程度上说小玉的身份就要比原来高一等。社会阶层也不是原来的最底层了。卢太尉则是戏曲中作者重新创造出来的人物,是小说中没有的反面人物,他是贯穿戏曲始终的人物,即使篇幅不多,但是他的出现重新设置了戏曲冲突,使全局有了真实而强烈的矛盾冲突。相对于小说而言,戏曲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对结局的改动,小说是凄厉哀婉的结局,但是戏曲则是完美的大团圆。总而言之,相对于《紫萧记》来说《紫钗记》更忠实于原著,但与《霍小玉传》相比,戏曲则更有戏曲性,可读性表演性都更为强烈,人物冲突也是更为出彩。
纵观《紫钗记》全剧,它是四梦之首,可以说是汤显祖情感的希望之春,是
①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②
邹自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68页. ③
邹自强.《汤显祖与玉茗四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68页. ④
汤显祖著、汪榕培、朱源等译.《紫钗记题词》[M].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