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 图文
(一)地表水系
本井田位于桌子山背斜西翼南部的转折端。为半干旱的半沙漠区,少量的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强烈的蒸发,地形高差的限制,地表水系很难形成。井田内小型干沟较多,主要有北部的白云乌素和南部的棋盘井沟,只在雨季偶发洪流,经阿布且亥沟和拉僧庙沟注入黄河。矿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地,南部地形较低,为荒漠化平地,区内一般海拔标高在1270~1330m,黄河水面标高为1065m。
地表无常年迳流,因此矿区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但由于降水期集中,偶发洪流下泄迅速,只有很少部分可补给地下水,致使井田内的各含水层含水性贫弱。
(二)含水、隔水层带
1、松散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组
风积砂、黄土状亚砂土、半胶结的阶地砾石层分布零散,厚度0~10米,透水而不含水。南部平缓地区较厚,1966年施工的168号钻孔抽水试验q=0.679L/s〃m,K=26.02m/d,硬度为8.58德国度,矿化度0.295g/L,为HCO3-1-Ca2+〃K++Na+型水。
2、坚硬岩层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
第Ⅰ含水带(P23):紫红色、砖红色的砂泥岩及灰白色、深绿色中细砂岩互层,厚度0~150m,含水微弱,抽水试验q=0.109l/s〃m,K=0.119m/d。本井田内基本无此层出露。
第Ⅱ含水带(P1s4—P1s3):上部为灰白色粗中砂岩,下部为中细砂岩、泥岩夹粘土岩,岩层大部分裸露于地表,风化裂隙较发育,地面坡度较大。含水层平均厚104m,155号钻孔资料q=0.0639L/s〃m,K=0.476m/d,矿化度0.211k/L,总硬度为6.38德国度,水质类型为HCO3-Ca〃K+Na。
13
第一隔水带(P1s3下部):砂泥岩粘土岩及2号煤,一般厚6m。层位较稳定,隔水性较好。
第Ⅲ含水带(P1s2—8号煤顶):灰白色粗中砂岩及细砂岩,平均厚26.87m,含水微弱。
第二隔水带(P1s1及8、9号煤层):主要为粘土岩、砂泥岩,8、9号煤层厚9.85m且较稳定,隔水性能良好。
第Ⅳ含水带(C2t2及16号煤层顶板岩层):灰白、浅灰色细砂岩局部中砂岩含砂泥岩,平均厚度15.63m。含水弱,抽水试验资料:q=0.000442L/s〃m,K=0.00362m/d,总硬度24.6,矿化度1.126g/L,类型为SO4〃HCO3〃Cl-K+Na〃Ca型。
第三隔水带(16号煤层及砂泥岩):一般厚6m。靠近西来峰断层一带含水层变薄,但总体隔水性较好。
第Ⅴ含水带(16号煤底~O2):灰白色细砂岩、中砂岩、局部为含砾粗砂岩,平均厚度18.51m。8531钻孔内含水层5m,弱含裂隙孔隙水。q=0.000254~0.00217L/s〃m,K=0.00139~0.545m/d,总硬度72.1~14.66德国度,矿化度3.675~0.776g/L,水质类型为Cl〃SO4-K+Na〃Mg。该层含水性弱,局部地段变薄,下有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有沿裂隙顶托补给的可能,生产中我矿积极排查消除隐患。
各隔水层层位稳定性较好,但在断层附近或乙煤组、丙煤组采空区,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被破坏,有可能造成局部涌水量加大,应予以注意。
(三)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水
地质报告揭露奥陶系灰岩钻孔很少,未作抽水试验。一般含水微弱,但在西来峰断层以西的拉僧庙水源区含水较丰富,据106号钻孔
14
抽水试验资料,q=O.551L/s〃m,K=7.88m/d。105号钻孔抽水试验 q=O.581L/s〃m,K=1.32m/d,该钻孔已成为公乌素矿区供水水源孔。但由于岩溶裂隙发育程度很不均一,赋水程度往往相差悬殊。总的看西来峰两侧含水差异性很大,西南部较丰富,东部含水较微弱。
参照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5月编制的《伊盟西部煤炭工业运销公司一矿16煤层奥灰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报告,本井田内无揭露奥陶系的钻孔,已作过正式抽水试验,白云乌素Ⅰ区内只有145、8523及4号孔进行过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为0.00353~0.50598L/s.m,另有华泰洗煤厂水源井揭露奥陶系灰岩153m,Q=28m3/h;星光一号井副斜井水仓中揭露奥灰,厚度不详,估算涌水量约11 m3/h。
本矿区(10号、8523、145号钻孔)16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厚度27.39~50.73m,岩性包括石英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见表1-2-4),从综合柱状图(见图1-2-2),16煤与奥灰之间以砂岩为主。
16号煤层至奥灰顶部岩性组合表
表1-2-4 孔号 10 8523 145 隔水层总厚度(m) 50.73 27.39 27.61 硬岩厚度(m) 37.45 5.06 9.31 硬岩比例 74% 18% 34% 软岩厚度(m) 13.28 22.33 18.30 软岩比例 26% 82% 66%
参照该评价报告结论资料:
(1)我矿于2014年10月份委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为我矿实际勘探了水1井流量测井。根据实际勘探的流量的测井报告得出:1井流量测井得到奥灰水的静水位高程为1055.45,奥灰
15
水深度为260m.
(2)通过勘探及30多年开采,井田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 (3)据井田内1个奥灰水源井及白云乌素Ⅰ区水文钻孔抽水资料,奥灰单位涌水量q=0.00353~505.98L/s〃m,结合该矿副斜井水仓揭露奥灰涌水量为11m3/h,为弱~极强富水性的含水层,说明奥灰富水性极不均一,在局部特别是断层带附近有强径流带存在。近期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1056~1145.17m,地下水从东北流向西南。奥灰水质类型为HCO3-〃SO42-〃Cl-—K++Na+型。
(4)16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间距最小27.39m,岩性包括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它们都可以认为是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本矿区的相对隔水层中砂岩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泥岩和砂质泥岩具有较好的阻水能力,这种岩性的组合既能抗压又能阻水,有利于16号煤层开采。
(5)本井田16号煤层开采标高为1190~1070m,在奥灰水位标高为1145.17m的条件下,经计算,16号煤层开采时,突水系数T都小于0.06MPa/m,在无导水构造的情况下开采是安全的。如果奥灰水位标高采用1056m,则全矿井16号煤层均在非承压区内开采。
(6)根据本矿和邻区水文地质资料,本井田内断层具有一定的导水性能,因此,在带压区内断层附近采掘具有一定危险性,须采取超前探测,查明导水性并视探测结果留设防水煤柱或采取其它防治方法。
(7)井田内16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板距离为27.39m,可视为隔水层,当巷道掘进时,经计算隔水层能够承受的水头压力值为22.79MPa,大于奥灰在16煤最低处1070m的水压1.03MPa,所以在正常地段,巷道掘进是安全的;在构造破坏地带,尤其是断层密集分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