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的了解,认识到治理国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用人要德才兼备的重要性;通过思考“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也是唐朝政治腐败的结果;理解出现“五代十国”纷乱局面中的统一因素,认识到国家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认识到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理解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统一因素。
【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唐朝安史之乱、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及五代十国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诗
展示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再展示杜甫的《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二、讲授新课第一篇章:八年浩劫成割据,开国容易守国难。 1、安史之乱: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本23-24页,思考让学生说出安史之乱的时间、叛军将领。
2、学生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历史背景?
根据四则材料简单概括1.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4.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3、据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藩镇割据教师引导:阅读P24,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1)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