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欲望的金锁 - 论《金锁记》人物曹七巧
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 李秋阳
欲望的金锁——论《金锁记》人物曹七巧
摘要: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荒凉”是她一再吟咏的基调。她曾这样明确表示过:“我不喜欢壮烈,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在张爱玲的众多作品中,《金锁记》是一部成功的荒凉与人性异化之作。作品中悲剧的人物“曹七巧”,是张爱玲用犀利的笔触刻画的,一个在残酷命运下人性异化的女人。曹七巧在黄金枷锁下,过着“砒霜一般的岁月”,把心中报复的利刃,投向了她亲近的人。张爱玲通过曹七巧的悲剧,让我们认识到在那样的环境下,女人是如何把自己推向深渊,也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关键词:《金锁记》;曹七巧;欲望。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的《金锁记》描绘了这样一幕让人心灵撼动的人性悲剧:一个原本活泼强悍、充满着原始人性与生命力的市民女子,在情欲与金钱的双重枷锁的控制下,逐渐蜕变为一个阴冷、残忍、丧失人性的封建的悲剧。曹七巧,一个有着七窍玲珑的名字,却没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的女子,也许曾经有过,但是已经丧失在血淋淋的枷锁中了。
一、封建社会造就的悲剧
她生活在中国20世纪三十年代,一个社会的转折时期。当时封建思想虽然已经解体,但是封建意识却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和礼教对人们荼毒,使得当时的女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对于男性的依赖使其备受压迫而不自知。这也就使得曹七巧个人的悲剧上升成为了社会的悲剧。
如果不是嫁入姜家,曹七巧的未来看上去会有更多的可能。“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手腕,上街买菜去。”在嫁入姜家之前,她也有过几个要好的男性朋友——“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 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和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
十八九岁的年龄,正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虽然这个年龄的曹七巧性子泼辣,但也不乏有愿意跟她相处的男性在她身边。“看见肉铺里的朝禄。朝禄赶着她叫她曹大姑娘,难得叫声巧姐儿,她就一巴掌打在钩子背上,无数的空钩子荡过去锥他的眼睛。”从这个年纪的曹七巧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原始的、不受束缚的人性。
然而,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曹七巧的命运是她自己也无可奈何的。在旧社会体制中“长
1
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 李秋阳
兄如父”,七巧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被卖进姜家,嫁给了有软骨病的二少爷。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让出身低微的七巧在姜家没有丝毫的人格尊严。从一而终的封建家庭文化抹杀了七巧纯良的天性,使其心理严重失衡,造成了她性格及心理的变态。七巧最终演变成了封建文化的帮凶,扼杀了自己子女的幸福,甚至是生命。七巧其实是把自己祭奠给了一个象征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这充分显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及生命的强烈摧残。
二、枷锁下的欲望
如果说曹七巧的哥哥带给了她悲剧的开始,那么把这悲剧推向更深的深渊的,便是曹七巧自己。
纵观《金锁记》,我们不难看出曹七巧这个人的特点:粗暴、凶悍、乖戾、尖刻、疯狂。但是,这悲凉的疯狂背后又夹杂着令人心生悲悯的可怜之处。不仅如此,由于她从小就生活在市井中,她的个性里也带着小市民的性格:物质而且自卑。
“去年她戴了丈夫的孝,今年婆婆又过世了。现在正式挽了叔公九老太爷出来为他们分家。今天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这些年了,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
从表面上看,曹七巧的悲剧是由她不幸的门第婚姻造成的,是金钱物质的诱惑使她走上了自我毁灭,和毁灭他人的路。在我看来,其实更深刻的是曹七巧的欲望在作祟。作为麻油铺家的女儿,曹七巧是不能不知道金钱对于她人生的重要性的。她渴望金钱,渴望拥有地位。以曹七巧泼辣的性子,即使是哥哥要把她卖给姜家做姨太太,她也是可以反抗的。况且若是做了姨太太,虽然地位低下又分不得家产,但是总有一天能逃离这枷锁的。然而曹七巧没有反抗,反而做了二少奶奶,若不是她自己同意,别人也是强求不得的。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对金钱地位的欲望,是她自己亲手为自己,戴上了黄金的枷锁。
入了姜家之后,曹七巧的个性变得更加乖张,这不仅是由于她对于金钱的执念,也因为她骨子里带来的自卑。曹七巧出生低下,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养,是麻油铺一个卖麻油的姑娘。姜家的下人都懂得“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曹七巧精明如此,这些道理她是知道的,所以她拼命地去招惹这个家中的每个人,其实是想强调她的地位。尽管她是一个残废少爷的正室,她也是千方百计地生了两个孩子。自卑的七巧想通过这些掩饰自己的弱小和与这个家的格格不入。
在这样的环境里,曹七巧竟也拥有了一份爱情。
“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
2
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 李秋阳
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这是曹七巧的内心独白。曹七巧精明至此,从一开始她就知道季泽不是好人,但在这人情冷漠的大宅子里,她似乎寻不到一个依靠。她的丈夫“站起来竟不如一个三岁孩子高”,她的儿女又太小。曹七巧的情是真的吗?恐怕连她自己也不清楚。爱情对于七巧来说,是奢侈品。没人知道这份感情是真爱,还是为了打发寂寞、证明自己的一个道具。于是当她一想到季泽是来骗她的钱,她就开始恨起来。这样的爱是畸形的,是带着欲望的。连对待爱情的态度亦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曹七巧已经走进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欲望深渊。
经历了这样多的事,曹七巧终于离开了姜家,但是她的枷锁还是没能卸下——她已经习惯了带着这样的枷锁生存,甚至企图把这枷锁扣在她的儿女身上。“每逢她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一个七巧。”看!她的女儿长安,也变成了七巧的样子。
曹七巧的枷锁不仅捆绑了自己,也捆绑了她亲近的人——她的儿子、儿媳,她的女儿长安。七巧习惯了这枷锁,她开始用她畸形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她已经忘了自己曾经的样子,她开始把身上那黄金的枷锁当做装饰品,当做一种骄傲。
三、沉沦后的反思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说这话的时候,曹七巧那时还是那店里的姑娘,那时她的手镯还不能推到腋下。那时她还曾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那时她还没有在金钱的欲望中迷失了双眼。那时的她还没带上那黄金的枷锁。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曹七巧人性的扭曲,像一滩腐臭的污泥,污染着每个人的心灵。曹七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人性的丑恶,人性的肮脏。张爱玲通过这样一种极端的手法,让人们反思着何为人性的真善美。
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也完不了。这何曾不是对人们的一种告诫。在欲望面前不要迷失了本性,迷失了尊严,迷失了心灵的纯白。不过这些在哪个年代又是谈何容易,女性的权力在那个年代飘落成泥碾作尘。女性的控制欲受到封建思想的荼毒,欲望下的畸形心理
3
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 李秋阳
是物质化社会的产物,亦是人为了寻求生存的本能。这场悲剧不会谢幕,因为它在无时无刻地重复,再重复。
对于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曹七巧是平凡人物中的异类,她不是彻底的反抗者,也不是完全的屈服者,但她一样被无可奈何的卷入了命运和时代的洪流中,无法左右环境,更无从把握自己只能顺着悲剧式的命运而沉沦,独自走向苍凉的境地。曹七巧身上那层悲凉的冷色调,正是张爱玲自身心灵的一种痛苦体验的过滤,也更是那一整个时代的关于女性悲剧命运的哀歌。
曹七巧的极端,或许可以教会我们该如何在这物质的社会中去寻求一个平衡,教会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获得他人的爱与关怀。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现在社会中被欲望所奴役的女性大有人在。浏览网页,我们看到很多女性依靠身体而获得想要的关注、灯光。她们与曹七巧不同,却又是相同的,她们同样被欲望的金锁锁住,分不清真假,失去了纯真,失去了女性那如清莲般的心灵,任凭欲望控制自己,总是不满足,总是想要的到更多。
欲望有多少,金锁就有多少,可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那把金锁也总是无法销声匿迹。作为现代女性,我们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能让欲望掌控自己,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怎样的未来!
4
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 李秋阳
参考文献:
1.张爱玲 《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关鸠 《金锁沉香张爱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