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是什么学习心得
我学习了檀传宝教授的《“德育”是什么?——基本概念分析与德育实效的提高》专题讲座,觉得檀教授是一名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教育专家,檀教授从德育与心理、德育与政治、德育与经济、德育与法制等方 面分析了德育的范畴,指出德育虽然与心理、政治、经济、法制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心理、政治、经济、法制等,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目前我们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将德育内容无限扩大化,什么都往德育的框里装,使得我们的老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力不从心;要么将德育目标一降再降,甚至降到道德底线以下,连起码的品德如勤劳节约都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厘清德育概念、界定德育目标的原因。只有概念清晰了,目标明确了,我们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既有常规上的困难,如不容易做评价测量;也有新的困难,如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游戏的冲击、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正因为德育重要,德育难做,才说明了“德育之急”。但尽管德育工作非常艰难,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我们所能,在我们掌控的范围内做好我们的工作,不做消极环境的抱怨者,要做积极环境的改造者,这样我们的德育就大有希望。
在本课程中,檀教授从德育与心理、德育与政治、德育与经济、德育与法制、德育与礼仪、德育与人权等方面分析了德育的范畴,指出德育虽然与心理、政治、经济、法制、礼仪和人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心理、政治、经济、法制、礼仪和人权,德育与心理、政治、经济、法制、礼仪和人权还有着很大的区别,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目前我们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将德育内容无限扩大化,什么都往德育的框里装,使得我们的老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力不从心;要么将德育目标一降再降,甚至降到道德底线以下,连起码的品德如勤劳节约都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厘清德育概念、界定德育目标的原因。只有概念清晰了,目标明确了,我们的德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经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感到:要把学校的工作抓好,把学生教育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是校长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校长要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校长要有高超灵活的管理手段,校长要有高尚的灵魂……校长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习惯,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制校方略。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思维和发展的引领者。其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培养好,要通过多种形
式,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开展校本等各种培训,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我们教师热情干工作,无怨无悔为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